孟子曰:“人有不爲也,而後可以有爲。”

意思是,人要有所不爲,然後纔能有所作爲。

大儒程頤註解說:所謂作爲,是一種選擇。

爲什麼?

因爲只有先捨棄了一些東西,才能去成就一些東西

什麼都想要的結果,往往是:什麼都得不到。

那麼,究竟要在哪裏有所不爲?然後,又在哪裏有所爲呢?

01

建議1、不是自我決定的事上有所不爲。

如果,在你面前有這樣兩件事:一件是爲未來擔憂,一件是現在好好努力學習、成長和工作。

你會做哪一件?

我相信,你肯定毫不猶豫的選擇後者。

然而,在實際生活中,很多人都在不自覺間做着前者。

那麼現在,我想邀請你帶着孟子的“人有不爲也,而後可以有爲”的理念再去看這個問題,也許你就可以十分明確的提醒自己:

只有不再把時間精力浪費在對於未來的擔憂上,我才能專心致志的投入到當下的努力中。

這樣一來,你會慢慢看到回報。

未來,是你無法自我決定的事情,所以你在這件事上應該“有所不爲” -不爲未來擔憂焦慮。

當下,是你可以自我決定的事情,所以你在這件事上應該“有所爲” -在每一個當下努力作爲。

02

平時,我經常收到學員和讀者提出的與關係有關的困擾。

比如,我老公從不幫我帶孩子,我一個人帶娃很累,我該怎樣才能讓他幫我帶孩子呢?

比如,我喜歡的人拒絕了我,我失戀了,怎樣才能讓Ta回心轉意呢?

比如,我在公司開展的這個項目很有價值,能夠創造更多的社會價值,但是各個部門都只看重自己的利益,說服他們的過程好累,我該怎麼辦?

這些都是關係中的困擾,導致它們出現的很大一部分原因都來源於我們寄希望於他人變成我們想要的樣子

但事實卻是,我們能夠自我決定的只有自己。

比如:原生家庭這個問題。

很多人,把成人後遇到的各種問題歸咎於自己的原生家庭,於是一直陷在自怨自艾中,或是總想去改變自己的父母。

但其實,我們來到這個世上不是我們能選擇的。

來的時候,我們的父母也不是我們能選擇的,他們就這麼是了。

出生與父母,都是我們無法自我決定的。

他人如何對你、原生家庭什麼樣,是你無法自我決定的事情,所以你在這些事上應該“有所不爲” -放下你的埋怨與痛苦

自己,是你可以自我決定的事情,所以你在這件事上應該“有所爲” -坦然接受,並去尋求什麼是可以自我決定的,從而積極主動的做出調整。

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在無法自我決定的事情上有所不爲,然後,才能在自我決定的事情上有所爲。

否則,當你把自己的時間精力都投擲在“無法自我決定”的事情上以後,就不會再有時間去關注當下,以及自己可以決定的事情了。

03

管理學大師彼得· 德魯克說:“不要花費太多時間去改進你不擅長的方面,而是應該注重自己的優勢,比起把一流的能力變成超一流的能力,從無能力到一般能力要耗費多得多的精力和努力。

什麼意思?

他說的是,同樣的時間,你可以拿去把自己無能力的地方變成一般能力,也可以把自己已具有的一流能力變成超一流,你應該選擇後者。

但反觀我們自己與周圍很多人,就會發現,絕大多數人都在不知不覺間把時間都拿去“補短板”了,這樣帶來的結果往往是:不僅痛苦,而且挫敗。

所以,我的第二個建議就是:要在彌補自己的弱勢上有所不爲。

這裏說的“有所不爲”,不是說徹底什麼都不做了,而是說只要做到60分,讓它不阻礙你實現目標,就足夠了。

然後,把省下來的時間精力拿到自己的突出天賦/特點上去有所爲。

比如:我有一個天賦/特點是思維(天賦/特點是我們每個人都有的傾向與別本能,只是每個人都不一樣而已),這意味着我是一個很愛思考的人。

但是,愛思考並不意味着就能做出正確的思考,也不等於就能做出直擊本質的深度思考,或是很有邏輯的思考。

所以這些年,我一直在做一件事,就是不斷打磨我這個天賦/特點,把它發展成我的競爭優勢,而不是一直停留在不能深入或直擊本質的“愛思考”的天賦/特點層面。

藉助這個天賦/特點,我最終形成了自己的“思考力優勢”。

藉助這個優勢,我出版了第一本關於如何深度思考的書《直擊本質》,以及第二本書《心智覺醒》,並在“樊登讀書”APP的邀請下做了一套深度思考與高維思考的音頻課 - 《高效思考力提升課》。

這時,我的天賦/特點就不再只是一個時常出現在我身上的傾向與本能,而成爲了我的優勢 - 那種一眼就能看出來的競爭優勢。

不少人羨慕我的深度思考力,但他們不知道的是,我這個顯而易見的優勢,正是從我本已具備的天賦/特點之一 - 思維天賦/特點,一步步發展而來的。

這個過程並不容易,但絕對值得。

天賦/特點,就像種子,是我們每個人都有的東西,是我們每個人都有的自然而然的、反覆發生的思維模式、感受和行爲方式,是我們身上強烈的傾向與本能。

每天早上,從一睜開眼睛開始,我們就進入一個接一個的思維模式、感受和行爲方式的反應。

比如:鬧鐘響了後,你馬上就在心裏嘟囔了一句“太煩了,又要去上班”(這就是你自然而然、反覆發生的思維模式)。

比如:早起刷牙時,你想到今天要開的項目會,感覺有點緊張(這就是你自然而然、反覆發生的感受)。

比如:孩子哭鬧時,你忍不住的打了他一下(這就是你自然而然、反覆發生的行爲方式)。

由此可見,從我們每天一睜開眼開始,就進入了自己固有的思維模式、感受和行爲方式的反應中,直到晚上睡覺。

所以,天賦/特點說的不是莫扎特、達芬奇、愛因斯坦那些天才纔有的火花,而是我們每天從早到晚都在不斷重複的思維模式、感受和行爲方式,是我們身上強烈的傾向與本能。

基於這些思維模式、感受和行爲方式,我們可以通過正確的方法、持續的練習,把它們打造成自己的優勢。

優勢說的是當我們身上的某個天賦/特點能反覆地、輕鬆地、成功地幫我們達成目標、實現成果的時候,這個天賦/特點纔算得上是優勢。

同時,因爲每個人都有不止一個突出天賦/特點,所以當你的幾個突出天賦/特點形成合力之時,就會迸發出更加巨大的能量。

這就是根據孟子說的“人有不爲也,而後可以有爲”,我們要做的第二件事:

在自己的弱勢上無所爲,然後,在自己的突出天賦/特點上有所爲,通過科學正確的方法,以及壓倒性的投入,把它們變成優勢,從而活出既成功、又蓬勃的人生。

最後的話

人要有所不爲,然後纔能有所作爲。

在哪裏有所不爲呢?

1、在不是自我決定的事上有所不爲,然後在自我決定的事上有所爲。

2、在彌補自己的弱勢上有所不爲,然後在自己的突出天賦/特點上有所爲。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艾菲的理想”(ID:aifeidelixiang),作者:艾菲的理想,36氪經授權發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