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崇禎九年(1636年),皇太極在瀋陽改汗位爲皇位,正式建立清朝。在范文程等謀士的建議下,皇太極放棄了一味屠殺漢人的計劃,開始採取懷柔政策,網羅天下人才。在接下來的幾年裏,皇太極幾次帶兵攻入關內,搶掠大量的漢人百姓和財物,公元1642年,皇太極派兵攻入豐臺附近,搶走了一位14歲的少年,這位少年名叫劉兆麒。

皇太極也許沒有想到,這位14歲的少年以後會成爲順治帝的貼身祕書,會成爲康熙朝的戰神。在歷史上,劉兆麒名聲不響,但他卻是一位值得書寫的大人物。

劉兆麒生於明朝末年,當時明朝內有李自成、張獻忠起義,外有女真伺機而動,大明朝已經大廈將傾。劉兆麒和哥哥劉兆麟自幼學文習武,滿身本領無處施展,正巧被清朝大軍擄走。皇太極在一羣漢人百姓中挑選人才,一眼就看中了劉兆麒,史載“見而異之,令入官學讀書”,並將劉兆麒編入鑲白旗。

不得不說,皇太極慧眼識珠,劉兆麒在滿洲人的訓練下,不僅作戰勇猛,而且將自己幼年所學和滿洲戰法融會貫通,很快嶄露頭角,成爲一位少年將領。公元1644年,清軍入關時劉兆麒還立下戰功。順治六年,順治帝對漢軍旗衆位將領進行考試,劉兆麒考了第一名,因爲他當時只有21歲,順治便任命他爲皇帝侍從,也就是順治帝的貼身祕書,成爲順治的親信,劉兆麒屢次被順治委以重任。

順治十八年,南明桂王在緬甸被俘,雲南、貴州等地也相繼被清軍平定,但起義軍鑽入了荊襄一帶的羣山中和清軍“打游擊”,清軍爲了鎮壓起義軍,強行驅趕民夫爲清軍押運糧草,山路陡峭,許多民夫墜崖而死。一時間,不僅沒能剿滅義軍,還導致怨聲載道。這一年,順治帝駕崩,康熙任命劉兆麒爲湖廣巡撫,劉兆麒到任後,一方面安撫百姓,另一方面將軍糧人物平均派給各級官府,由官府派衙役押送,老百姓沒有了生命危險,便開始擁護劉兆麒。劉兆麒在湖廣輾轉三年,幾乎幫清朝肅清了李自成、張獻忠的殘餘勢力。

在湖廣的最後一年,長江中游發生洪災,劉兆麒積極疏導百姓,把全部的庫銀都用來買米賑濟百姓,贏得了很好的官聲。

接下來,劉兆麒就像是康熙的救火隊長一樣,康熙七年,由於四川發生叛亂,劉兆麒又被調任四川總督。劉兆麒以迅雷之勢平定了叛亂,因功被加封爲兵部尚書。

康熙八年,臺灣鄭氏父子加大對浙江、福建地區的襲擾,康熙火速調劉兆麒爲閩浙總督。康熙十二年,吳三桂等人發動“三藩之亂”,劉兆麒被康熙任命爲三位平叛大將之一,劉兆麒在平定三藩之亂時把自己的軍事才能表現得淋淋盡致,捷報頻傳。讓捉襟見肘的康熙如獲至寶。

劉兆麒一生最光輝的一年是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當時沙俄連續侵犯清朝北境,康熙急調劉兆麒擔任黑龍江水師總管。次年,劉兆麒率領清朝一萬五千名水陸大軍在雅克薩向沙俄發動總攻,沙俄最初不把劉兆麒放在眼裏,在被劉兆麒打敗後又試圖重新奪回雅克薩,結果被劉兆麒連續打敗三次,沙俄最終向清朝屈服,被迫和清朝簽訂《尼布楚條約》。因劉兆麒的突出表現,康熙帝龍顏大悅,聖旨上誇獎劉兆麒乃大清朝“國之柱石”。

如果說,劉兆麒參加的“清軍入關”“西南剿匪”“三藩之亂”都是內戰的話,那劉兆麒抗擊沙俄的戰爭是政治的反侵略之戰。劉兆麒在黑龍江鎮守八年,沙俄不敢南犯,史載“邊塞既靖”。

筆者認爲,關於劉兆麒,後世對他有很大的爭議,主要是因爲他早年投奔清朝,特別是在荊襄一帶幫清朝屠殺農民軍的行爲,深受後人指責。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當時清朝統一全國已經是大勢所趨,劉兆麒用自己的軍事才能儘快結束這場戰亂,讓老百姓儘快脫離苦海,也是符合歷史潮流的。而且,劉兆麒對義軍雖然殘酷,但對當地百姓卻十分仁慈。特別是在抗擊沙俄方面,劉兆麒稱得上是民族英雄。只是,後人對劉兆麒過於苛責,讓許多後人忽略了這位戰神級別的名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