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王珞丹深夜微博發文隨後又秒刪,引發軒然大波,果不其然上了熱搜。

講真,王珞丹這幾句話講的“頗具爭議”,像是在訴苦又像是在抱怨命運的不公。

對於王珞丹的這一席話,網友解讀出多個意思,就像網友自己總結出的結論一樣↓

按照閱讀理解的思路去看,王珞丹這一席話確實有些含沙射影,容易讓人產生誤會。

但實際上,我們更願意相信王珞丹是在說自己。36歲這個年紀,她不可能回頭再去走小花的路,但距離大滿貫實力派大花仍有一定差距,處在中間這種不上不下的位置,的確很尷尬。

“秒刪”事件之前,王珞丹最近一次上熱搜是因爲“找鴨”事件。但在“找鴨”事件之前,王珞丹基本處於“隱形”狀態,微博雖有近五千萬粉絲,但鮮少能聽到關於她的消息。

要知道,早些年的王珞丹有成爲大花的絕對潛力,06-10年是王珞丹的高光時刻,《奮鬥》《我的青春誰做主》及後來的《杜拉拉昇職記》,全都是現象級熱劇。

在85後小花還處於野蠻生長階段,那時的王珞丹風光無限,成功當選第八屆金鷹節“金鷹女神”。

“金鷹女神”的評選標準只看“人氣”,青春靚麗、在影視劇領域表現突出,加上人氣足夠高便可當選金鷹女神。能夠入選,足以說明當年王珞丹自身的商業價值。

85後小花中,當選金鷹女神的只有劉亦菲、劉詩詩和趙麗穎;90後小花中第一位當選金鷹女神的則是迪麗熱巴,這三位均是當下大熱的女明星,當年的王珞丹,身份地位與她們無異。

但是在當紅之際,王珞丹並沒趁熱打鐵、奮起衝刺,反而放緩腳步,將更多的時間留給生活。

王珞丹這種行爲,在急功近利的娛樂圈中堪稱一股清流,爲此她也收穫了“人淡如菊”、“不在乎紅不紅”的美譽。的確,站在金字塔尖上俯瞰衆生時,什麼都可以表現得風輕雲淡。

淡然處之的王珞丹很長一段時間都是網友口中讚揚的對象,很多人都羨慕她活得通透。

但在所有人都奮力奔跑的娛樂圈中,站在原地不動便是退步,“佛系”的王珞丹很快便被85後小花超越,前浪被後浪毫不留情的拍在沙灘上。

繼2011年的電影《搜索》後,王珞丹很久沒有讓人記憶猶新的作品出現。曾被寄予厚望的《急診科醫生》說到底也是一部披着外衣的瑪麗蘇,後半場賽程中,王珞丹徹底敗下陣來。

不過,王珞丹的的確確有很長一段時間在好好的享受生活,當時間、精力偏向生活過多,天平的槓桿自然會發生傾斜,隨之而來的就是“過氣”這個標籤終於被貼在王珞丹身上。

隨着“秒刪”事件發生,甚至讓一些人覺得之前“人淡如菊、享受生活”的王珞丹不真實,曾經伴隨她很久的“佛系”人設也漸漸開始崩塌。

同樣的事情前不久剛在萬茜身上發生過。

隨着《乘風破浪的姐姐》賽程越來越緊張,“人淡如菊”這四個字距離萬茜也越來越遠。自從在易立競的採訪中被撕開僞善的外衣後,萬茜終於展現出狼性的一面,想贏兩個字逐漸寫在臉上。

娛樂圈就是一個放大版的職場,大家都是“競爭”關係,誰不希望自己是最優秀的那一位。

立人設的確更容易圈粉,但人設崩塌帶來的負面影響往往更大。

不過,撕掉“人淡如菊”的標籤對王珞丹來講並不一定是壞事,作爲實力派演員,如若能放下身段、主動走下神壇,必然會有更多的節目組拋出橄欖枝,想翻紅未必是難事。

當下的大環境,綜藝、真人秀是翻紅的一大利器,一些明星人到中年後反倒更熱衷於這些。

這是市場環境所導致。當下的影視劇市場可謂是烏煙瘴氣,投資方更傾向於流量明星。有實力但人氣不夠高的演員很難拿到優質劇本,以至於很多人一年甚至幾年纔有一部作品。

對於優秀演員來講,“紅”並不僅僅代表自身商業價值增加,同時意味着對劇本有更多的話語權。

趙麗穎足夠紅,對劇組魔改不滿進而罷演,可引發轟動效應,迫使劇組做出退步。但換做一個不夠紅的小演員,完全不敢動罷演的心思,一個角色不知多少人擠破頭要來演。

所以,想紅未必是一件壞事。既然王珞丹有這個想法,沒準下一屆《乘風破浪的姐姐》就會對她拋出橄欖枝,試水的第一期都是如此,第二季必然會青出於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