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觸目驚心!陝西一礦井停產20年,溪水仍是黃褐色,漢江流域水質受威脅)

摘要:全部治理完成,需要大量資金,預計在6億元以上。

陝西省安康市白河縣2000年起停止硫鐵礦開採,但因尚未進行生態修復或風險管控等措施,礦洞和山區深溝露天堆放的礦渣在雨水和泉溪的沖刷下仍源源不斷的向下遊輸送“磺水”,威脅漢江流域水質。

安康市白河縣廢棄礦停產20年

溪水仍是黃褐色

陝西安康市白河縣的硫鐵礦開採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最多的時候,縣、鄉、村都有自己的開採企業。由於沒有堅持開採與治理並重的硫鐵礦,導致當地耕地和白石河流域的“磺水”污染日趨惡化,白河縣決定在2000年12月31日前,停止境內硫鐵礦資源的開採,關閉一切硫鐵礦開採作業點。

廢棄礦渣露天堆放

“磺水”牲畜都不能喝

20年過去了,在安康市白河縣鳳凰村發仁溝,黃褐色的溪水順勢流淌,溪中的石頭也被浸染成黃褐色,當地人把這種含酸性物質和大量鐵離子的水叫做“磺水”。順着“磺水”逆行向上,有一大片裸露在外的廢棄礦渣點。
據鳳凰村村支書介紹,這裏堆放的廢棄礦渣已有十幾年的時間,大概有30多萬立方米。

在鳳凰村另一處礦渣點,大量廢棄礦渣順着山溝堆積,有幾處民房被礦渣包圍。一根架在高處的黑色管子還往小河裏排放“磺水”。

當地村民表示,礦是從1978年開始開採的。

村民:當時開採的時候硫化物沒有出來,清水還能種田,牛還能喫,人還能喫。“磺水”出來後,牲畜都不能喝。

自從河水變黃之後,當地村民也不敢用這些水澆灌農田了。現在,村民家裏的生活用水都是從山上用管子引下來的山泉水。

白河縣20年治理廢棄礦點不到30%

資金和技術成治理難題

據當地生態環境部門統計,目前白河縣境內廢棄的硫鐵礦,共有礦洞151個,分佈在14個礦點,涉及廢棄礦渣550多萬立方米。但其中已經治理和馬上要治理的,一共只有3個礦點,涉及134萬立方米廢棄礦渣,還有400多萬立方米廢棄礦渣一直沒有治理。

環境保護人員表示,這些需要治理的礦洞和礦渣基本都是無主礦,全部治理完成,需要大量資金,預計在6億元以上

除了資金,安康市生態環境局白河分局自然生態股股長湯暉表示,還有技術問題目前從全國來看,技術成熟度都不太高。

漢中市西鄉縣礦井停產多年

每日仍有污水產生

不只安康市白河縣,在漢江的發源地漢中市,當地西鄉縣有多條河流,都是漢江的支流或支流的源頭。西鄉縣也是漢中礦產開採較多的縣之一,目前這裏的硫鐵礦企業還有一家。雖然處於停工的狀態,但每天卻仍然在產生污水。

按環保部門要求

企業建立循環處理措施

在漢中市西鄉縣鴛鴦池村附近的一座硫鐵礦,自1975年開始開採,到2003年當地出臺政策要求完善環保措施之前,排出的生產廢水等,已經污染了下游的五里壩河,河水硫化物、鐵等多項指標超標。

2011年,硫鐵礦更換經營者之後,環保部門又明確要求,企業必須建立循環處理設施,礦洞廢水等收集處理後,全部綜合利用不外排,不得污染地表水體。2015年,企業配套建設尾礦庫,建立循環處理設施,開始生產。

2018年企業停產

尾礦庫廢水不斷增加

因爲市場行情,硫鐵礦從2018年6月正式停產,一直到現在。據負責人介紹,停產,其實意味着循環處理、綜合利用已經無法實現。但由於坑湧廢水的產生,這個設計庫容33萬多立方米的尾礦庫裏,污水總量仍在不斷增加。

2018年9月,漢中市生態環境局西鄉分局根據規定,在對企業進行定期檢查和監測時,發現礦壩回水管道崩裂,致使尾礦庫廢水外排,責令其整改維修,給予處罰。

企業表示,目前他們正在制訂環境應急處置預案;一旦市場前景恢復,將繼續依法開採。

陝西省投入專項資金治理污染

漢江是南水北調中線重要的水源地,陝西漢中、安康、商洛,這陝南三市是重要的水源涵養區。

陝西省生態環境廳的數據顯示,到目前,陝南三市共有32座涉及硫鐵礦的尾礦庫滲濾水經處理後達標排放。對於無主礦洞和礦渣等造成的生態環境污染,中央和陝西省都已投入治理專項資金。

張雷 本文來源:上觀新聞 責任編輯:張雷_NB1601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