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的盛唐時期,因爲國力的強盛,唐王朝的疆域一度到達了中亞地區。而就在唐朝鼎盛的這段歷史時期裏,阿拉伯帝國也以強勁的勢頭崛起於中東地區,因當時阿拉伯阿拔斯王朝的旗幟多爲黑色,所以,中國史書多稱阿拉伯帝國爲“黑衣大食”。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個不斷向西開拓,而一個不斷向東發展。兩大帝國最終在中亞地區狹路相逢,而這次相逢的結果便是歷史上著名的怛羅斯之戰。

歷史上的怛羅斯之戰,可以說是兩大文明在千年前相互發展的一次碰撞。根據《舊唐書》記載,當時唐朝的猛將高仙芝率領2萬左右的唐軍,在怛羅斯地區,同阿拉伯帝國軍隊交戰。唐軍最終戰敗,而出征的2萬將士,也僅剩千餘人得以生還。在阿拉伯帝國與唐帝國的唐朝安西軍數年來的邊境摩擦中,這次是阿拉伯帝國唯一取得勝利的一次。但是,在阿拉伯帝國取得勝利後,並沒有乘勝東進西域地區,而是在此後的數年間,不斷遣使來唐。那麼,這是爲什麼呢?

首先,要講阿拉伯帝國爲何沒有東進西域地區的話,便不得不提到怛羅斯之戰中的諸多片段。當時,唐軍是屬於主動出擊,高仙芝率領下的唐軍,經過數個月的艱難跋涉,纔在怛羅斯地區同阿拉伯帝國軍隊遭遇。實際上,這場戰役的失敗,並非是因爲唐軍的戰鬥力,而是因爲葛邏祿的人突然反叛,才最終導致的唐軍失敗。歷史上關於阿拉伯帝國的具體參戰人數一直有很大的爭議,但因爲主場作戰的原因,阿拉伯軍隊則必然數倍於唐朝軍隊。

由此可見,怛羅斯之戰所以能夠以阿拉伯帝國軍隊的勝利而告終,有着很大的運氣因素。並且,當時阿拔斯王朝的統治者,也是深刻認識到了這一點。因爲,在己方人數佔絕對優勢的情況下,他的軍隊依靠對方內亂才取得勝利,顯然有很大的運氣成分在其中。而唐朝軍隊能夠以2萬孤軍,同阿拔斯王朝的大軍相持五天不分上下,可見唐軍的戰鬥力明顯是個很強的存在。因此,這個時候若是貿然揮師東進的話,顯然會是一個不明智的決定。

同時,怛羅斯之戰的失敗,對唐朝的國力沒有產生任何實質影響。當時唐王朝正處在天寶年間,盛世背景下,唐朝不論是在軍事,還是經濟等諸多方面上,都要明顯強於阿拉伯帝國。並且,天寶年間的唐朝,可以說是當時世界上最爲強大的國家。這一點阿拔斯王朝也是有深刻認識的,因爲,當時大量的阿拉伯帝國學者,都不遠萬里,紛紛前往東方到唐朝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

唐朝如此強大的國勢之下,阿拉伯帝國軍隊雖然在邊境地區,取得了一場小勝。但是,讓其憑藉這場小勝,去挑戰當時強大的唐帝國,明顯有些不切實際。如果貿然出兵西域的話,還很有可能遭到唐朝大軍的強力反擊。這樣的話,倒不如憑藉這場小勝,依然同唐朝保持良好的關係,更爲妥善一些。

根據史料記載,怛羅斯之戰結束後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752年,阿拔斯王朝便派使者前往長安朝見。在公元753年一年時間裏,阿拔斯王朝更是四次遣使來唐。總之,在怛羅斯之戰後的半個世紀時間裏,阿拔斯王朝遣使來唐次數達17次之多。

其次,阿拉伯帝國自身也存在着諸多問題,而無力向西域地區滲透。這是因爲,當時阿拔斯王朝內部本就內亂不斷,外加上還要防範西部地區的拜占庭帝國。同時,阿拔斯王朝同突厥人的關係,也到了冰點。這樣的情況下,其根本沒有精力同當時的盛唐相抗衡。

歷史上的怛羅斯之戰,可以說是有着很重要的歷史意義。因爲,這是兩大文明之間的一次劇烈碰撞。而在獲得這場戰役的勝利後,理性的阿拉伯帝國統治者,也並沒有選擇同唐王朝繼續戰爭,而是連年遣使致力於維持同唐朝的關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