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坛人才济济,即便到了中唐以后依然有杜牧、李商隐、韩愈、柳宗元等大家频出。大唐是诗歌的盛世,但却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盛世带来的荣耀。

诗人李贺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的一首《南园十三首·其五》更是道出了他郁结心中的苦闷和惆怅。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全诗只有短短四句,28个字,写出了他的吴钩梦,壮志心。但是造化弄人,他却没有受到命运的青睐,反而是毁谤和不公。

李贺是唐宗室郑王裔孙,少有诗名,早年游历江南和东都,以文采被时人所重。但是因为其父讳“晋肃”,和进士谐音,被谗言诽谤,不得应进士举。只能担任奉礼郎闲职,他郁郁不得志,以病辞归。

回到故乡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后,李贺只能借诗文排解心中悲愤,抒发宏图志向。

诗中开篇所说的吴钩,是一种刃稍弯的宝刀,而关山五十州泛指当时藩镇割据地区。安史之乱之后,各地藩镇越加跋扈,政令不通,混战不断。

李贺的心中自然有他的人生追求,腰挎宝刀,收复藩镇之地,建功立业,成就一番作为,为国家效劳,这是他的夙愿。

前两句,是李贺对人生追求的诘问,他在问自己,为国建功立业,应当怎么做呢?在当时藩镇割据的政治背景下,答案是为国从戎救济国难。

这两句诗大气凛然,字字铿锵。道出了他的肺腑之情,但是造化弄人,他没有机会去实现这个愿望,只能躬耕于南园之地,壮志难酬,留下遗憾。

诗的后两句,李贺的目光从东方的藩镇徐徐转向西边的国都长安。请登临长安城的凌烟阁看看,有哪个食邑万户的侯爵是书生出身呢?

凌烟阁,楼阁名,在唐朝首都长安。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在阁上画了24位开国功臣的像。

观凌烟阁上之像,未有以书生而封侯者,所以要成就一番功业,就不得不弃笔墨而带吴钩。然而李贺因为被敕令所限,不得考取功名,他没有机会带吴钩收复失地。

凌烟阁像是一座虚无缥缈的高山,隐隐约约在长安城的天际浮现,却越来越模糊,越来越难以触及。

李贺诗作多色彩瑰丽,句锻字炼,但是本诗中语言自然质朴,家国大事,人生遭遇,和难以排解的抑郁之情,直抒胸臆,旷达干练。

李贺年仅27岁即英年早逝,虽然没有实现达济天下的志愿,但是他为人们留下了传承千年的诗篇。

短短四句诗,传承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李贺因为避讳的封建迫害而没有能够得偿所愿,幸运的是今日这些都已不复存在。

李贺当年希望能够征伐的藩镇早已烟消云散,人们能够享受着和美的阳光,呼吸着自由的空气。

但是,李贺在南园麦田前的两声疑问,仍然具有穿透岁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他的疑问跨越千年,感动着世世代代的人们。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