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自古不缺的就是美味,人在旅途每到一個地方最具誘惑的也是民間美味,凡是可以在民間生存的,百姓認可的都獨具特色。大名府這座千年古城,經過歷代師傅們匠心獨運,在繼承傳統風味文化的基礎上不斷改革創新,融合了魯菜、京味、川蜀、江浙、保定菜的風味,創造出獨特的大名風味。

一、二毛燒雞

方圓百里都知道"二毛燒雞"好喫,特點是鹹香、脫⻣,是邯鄲市小喫之首,被《辭海》記錄,但是他的鹹已不適應當下人的口味,爲適應衆人口味,現在的燒雞不太鹹了。買燒雞一般還是首選。

店史:王德興創始於清朝-仁宗嘉慶十四年。

特點:

透熟離骨,肉嫩且爛,鹹香清純,回味鮮美。在一百多年的歷史中,味道不變,經久不衰。

二、五百居香腸

五百居香腸祖居濟南,因與大名府距離五百里地故字號"五百居";原意爲"五百居"香腸是大名獨有的,經網上一查,濟南的廠家也不少,山東東明不知道和五百居風味一樣不,但粉肚和香腸基本沒有什麼區別,也是當地名喫;濮陽有一家聽說從大名過去的。

店史:創業於1821。

特點:用料講究,色澤純正,條杆勻稱,香味醇厚,肥瘦適宜,甜鹹兼備,軟滑利口,食而不膩,越嚼越香,回 味悠長,獨具一格。而且經久耐放,就是炎夏酷暑也不腐不蛀。

三、郭八火燒

呵呵五十多了,從小就知道"郭八"火燒好喫的掉渣,喫後果不其然外面焦黃酥脆,內裏煊軟麪筋,味道誘人。

店史:郭致忠曾在北京(原順天府)學藝,清光緒二十一年(1887)

特點:層多且薄、外表金黃油亮、呈現石榴籽狀,喫起來皮酥裏筋、焦香可口、味香誘人,風味獨特,層多且薄,出爐的火燒,色澤金黃,香氣撲鼻,每張上有二十五層至三十層薄如紙的麪皮組成。

“郭八火燒”與“二毛燒雞”、“五百居香腸”遠近齊名,均以獨特的風味和操作技術,馳名於冀魯豫三省交界地的地、市、縣。有着悠久的歷史和飲食文化。

二毛燒雞、五百居香腸、郭八火燒在當地被稱爲"二、五、八"美食。

四、羊肉滷饊,是大名縣回族傳統早餐食品。相傳“饊”這種名小喫,本爲南關清真寺中食品,在回族大節開齋節的時候,清真寺內做“饊”以招待穆斯林們。它是將熬稠的油濃“麥仁”澆上羊肉滷,泡入饅頭或火燒,喫時濃香,肉味極佳。因其味美,慢慢傳入民間。

五、燒麥

六、羊肉餅

七、餄餎面

八、芝麻焦燒餅

九、大名府香油

十、大名府芝麻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