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現代海洋產業快速發展。

海岸線佔廣東省46%、佔全國5%,初步形成鋼鐵、石化、造紙爲重點的現代臨港工業體系,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快速發展……日前,記者在廣東湛江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獲悉,承擔着我國“創新臨港鋼鐵和臨港石化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探索產學研一體化體制機制”重任的湛江市,正在加快實現藍色崛起。 “綠灣”經濟大有可爲

湛江地處我國大陸南端,三面環海,海岸線長達1556公里。湛江港灣優,島嶼多,灘塗廣,海洋礦產及水產資源極其豐富,是我國最早的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

“隨着海洋經濟在世界各國受重視程度日益提高,海洋戰略地位不斷凸顯。”湛江市自然資源局負責人表示,湛江發展海洋經濟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位於雷州灣、北部灣和瓊州海峽“兩灣一峽”地帶,三面環海,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具備衆多發展海洋經濟的有利條件。

近年來,湛江結合獨特的“灣狀”地理形態及其當前的經濟發展結構,以“綠灣”定位和統籌湛江的海濱資源,以海洋經濟作爲發展方向,形成了以臨海鋼鐵和臨海石化兩大產業爲主導,海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綜合實力顯著增強;海洋產業結構逐步優化,產業體系日臻完善;藍色生態屏障得到保護,生態環境不斷改善。

同時,臨海大工業成爲湛江海洋經濟的主導產業,海洋生物製藥細分領域優勢明顯,海洋科技創新資源在示範區不斷集聚,海洋產業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支撐海洋產業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機遇與挑戰並存,海洋經濟大有可爲。

特別是在寶鋼湛江鋼鐵基地和中科煉化一體化項目的帶動下,一批涵蓋海洋裝備製造、海洋生物製藥、海水淡化、船舶製造、風能利用、石油開發、海島旅遊、海洋運輸及臨港物流和海洋服務等一大批海洋產業發展方興未艾。

海洋經濟正成爲湛江未來發展重要的依託。投資額達100億美元的德國巴斯夫集團精細化工一體化項目日前落地湛江。目前湛江同時擁有多個投資超百億美元重大臨港產業項目,湛江正發展成爲華南地區現代化臨港重大產業的集聚基地。 拓展藍色經濟空間

2019年,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印發《關於推進廣東省海岸帶保護與利用綜合示範區建設的指導意見》,其中明確將建設8個海岸帶保護與利用綜合示範區,湛江灣區成爲其中之一。

《指導意見》五處提及湛江,其中在推動灣區經濟高質量發展中,要求加快現代海洋產業發展,推動海洋科技創新發展。要求通過示範區建設,海岸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大幅提升,基本形成“一線管控、兩域對接、三生協調、生態優先、多規融合、灣區發展”的海岸帶保護與利用的總體格局,成爲生態優良、功能優化、城鎮優美、創新引領的地區。

根據國家和廣東省海洋產業發展規劃,湛江市立足示範區海洋經濟發展的綜合優勢,服務國家和粵桂瓊、廣東省、粵西及湛江整體海洋發展戰略需要,合理確定示範區的功能定位,將示範區建設成世界級臨海鋼鐵和臨海石化產業基地、中國-東盟海洋經濟合作示範中心、北部灣城市羣藍色創新航母、廣東省海洋產業集聚發展示範園和粵西海洋經濟區核心增長極,發揮輻射服務粵西和粵桂瓊、對接東盟、影響全國的功能,使示範區真正成爲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

湛江市自然資源局負責人表示,湛江是我國構建“一帶一路”、深化中國-東盟自貿區區域合作的重要支點,是廣東粵西海洋經濟重點發展區,其海洋資源環境保護成功與否直接影響到粵港澳、粵閩、粵桂瓊三大海洋經濟合作圈的未來發展,將其打造成中國大陸最南端的藍色生態屏障、粵西海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有利於進一步提高我國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

記者採訪中獲悉,湛江在大力發展海洋經濟的同時,也注重海洋生態保護。在全球紅樹林面積整體遞減的形勢下,湛江的紅樹林面積卻逐年遞增。廣東湛江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的紅樹林面積7228公頃,佔全國紅樹林總面積的33%,是我國沿海紅樹林面積最大的自然保護區。 打好“海洋牌”擦亮新名片

隨着廣湛高鐵全線開工,湛江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巴斯夫(廣東)一體化基地項目打樁開建,中科煉化一體化項目順利竣工,玉湛高速公路、徐聞港區南山作業區客貨滾裝碼頭等項目即將竣工,寶鋼湛江鋼鐵基地三高爐系統、湛江機場遷建工程等項目加快建設,形成了“開工一批、建設一批、竣工一批”的態勢。

5月8日,廣東省委和省政府印發《廣東省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若干措施》,明確提出將加快推動沿海經濟帶西翼的建設發展,科學制定湛茂都市圈的發展規劃。

6月30日,湛江市總投資335.02億元的8個重點項目同時開工建設,廣州至湛江鐵路湛江段、湛江華僑城歡樂海灣項目、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海東院區、烏石17-2油田羣開發項目、廉江市羅州大道西延伸線建設工程、天地壹號湛江遂溪工廠、遂溪縣地方儲備糧油中心庫建設項目和徐聞縣圖書館、文化館建設等項目,涉及交通、能源、產業、民生等多個領域。

2020年,湛江市將不斷深化區域合作,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進與珠三角城市間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探索湛江深水港與粵港澳大灣區港口合作;推動湛江與北海等北部灣城市區域合作步伐。計劃投資33.8億元,爲全力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提供有力支撐。

湛江市自然資源局負責人表示,湛江將積極發揮作爲國家“一帶一路”海上合作的橋樑作用,大力發展現代海洋產業,加強海洋資源與生態環境保護,不斷提高海洋綜合管理水平,對內大力發展交通網絡和會展業,對外打好“海洋”牌、“東盟”牌,讓湛江成爲粵西地區一張閃亮的名片。

本報記者 祝桂峯 文/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