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獨庫公路之三:喬爾瑪——無言的頌歌】

喬爾瑪地處喀什河上游,是天山進入伊犁大草原的一個出口處,位於橫貫天山的獨庫公路與伊喬公路的交匯處,這裏風景如畫,隨處可見湛藍的天空、徜徉的雲朵、飛翔的雄鷹,周圍的蒙古包炊煙裊裊,一派恬淡祥和的景象。從這裏開始,才正式進入風景如畫的天山腹地。喬爾瑪的優質綠色大草原,養育着肥壯的尼勒克軍馬,馳名全國。

如煙似霧的雲在半山腰繚繞,一棵棵松樹,就像躲在簾後的嬌媚少女……蒙古包,像飛落的大雁在山間散落,羊羣如雲朵般,遊弋在翠綠的山間,出生不久的牛兒,在這起伏無際的綠毯上撒着歡兒,成羣的駿馬,在這靈動的山間,忽而恬靜散步,忽而揚蹄飛奔……

從車窗回眸駛過的山路,卻發現那並不是山路,竟是一條在山間舞動的絲帶……從蒼翠的山間奔流而下的潺潺溪流,讓遊人不禁想到了詩仙李白的那一句名言“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山越來越高,公路順山爬高,終於可以感受到雪峯散發出來的清冽之氣了,面前出現一個巨大的山埡,已經接近天際的達坂山頂上,白雪皚皚,而它的腳下卻是如春般嫵媚的草海花洋……“喬爾瑪”一山兩季,一山兩景的“絕美風情”就這樣展現在眼前。

雨漸密,伴着雪花。路的遠方,一座紀念碑高聳入雲。路,是天山腳下的路,兩側高山連綿、白雪皚皚,一排排雪裏雲杉蒼翠挺拔;碑,是喬爾瑪烈士紀念碑,碑下墓冢整齊肅穆,像戰士在列隊佈陣。喬爾瑪烈士陵園,到了。緊挨陵園的,是喬爾瑪烈士紀念館。

幾乎所有路過此處的車輛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停下來,走向那座紀念碑,抬頭便看見“喬爾瑪烈士陵園”幾個大字。走進烈士陵園紀念館的那一刻,彷彿就走進了獨庫公路的歷史:

巍峨的天山將新疆分成南疆與北疆。天山獨(山子)庫(車)公路建成前,從獨山子到庫車,必須東繞烏魯木齊或西拐伊犁河谷,至少需要四天時間才能到達。1974年4月21日,毛主席親自批准了國務院、中央軍委《關於加快天山公路建設的命令》。從此,天山獨庫公路建設拉開了序幕。

1974年4月,軍委基建工程兵第十二支隊(後改爲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交通第二總隊)從湖北宜昌揮師天山,投入兵力13000人,擔負獨庫公路施工任務。官兵們征服了“老虎口”,開劈了6公里的“飛線”(路段設計在懸崖絕壁,上接雲天,下臨深澗,黃羊都難以攀登;測量人員因無法實地測量,只好在圖紙上標成虛線標誌,稱爲“飛線”),鑿通了3條隧道,架設了65座橋樑。

1983年8月勝利竣工,縮短南北疆的行程距離近600公里,創造了我國築路史上的奇蹟。獨庫公路的建成,對於維護新疆穩定,鞏固國防,開發天山資源,促進南北疆溝通和繁榮,改善各族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條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建成後的獨庫公路全長562公里,北起“石油之城”獨山子,南至龜茲古國庫車,途經烏蘇、尼勒克、新源、和靜等縣,翻越哈希勒根、玉希莫勒蓋、拉爾墩、鐵力買提四個冰達坂,跨過奎屯河、喀什河、鞏乃斯河、巴音郭楞河、庫車河五條天山主要河流,穿越著名的高山草原——巴音布魯克草原。道路陡峭險峻,很多地段被標明在“雪線”(終年積雪)以上,年平均氣溫-9℃,最低爲-46℃,施工難度很大,環境異常艱苦。

天山築路十年,有2000多名官兵負傷致殘。天路築夢十年,168名築路官兵爲此獻出了寶貴而年輕的生命,喬爾瑪烈士陵園是他們永久的“家”。爲他們守護“家園”的,是他們的戰友——築路老兵陳俊貴。

1980年,陳俊貴所在部隊的1500多名官兵被暴風雪圍困,面臨寒冷凍死、斷糧餓死的危險,唯一與外界聯繫的電話線也被肆虐的大風颳斷。爲儘快與指揮部取得聯繫、得到救援,陳俊貴奉命隨同班長鄭林書、副班長羅強和戰友陳衛星前去請求山下部隊救援。

在雪地裏走了兩天兩夜,四人置身茫茫雪原,迷失了方向,更令人恐懼的是,他們帶的20多個饅頭只剩下最後一個。班長鄭林書做出了一個莊嚴的決定:“我和羅強是共產黨員,陳衛星是一名老兵,只有陳俊貴是個新兵,年齡又小,饅頭讓他喫”,並用不容商量的口氣命令陳俊貴喫掉這個饅頭,望着在寒風中被餓得面無血色的戰友,陳俊貴手裏的饅頭頓時重如千斤,怎麼也送不到嘴邊。爲了完成任務,後來他還是含着眼淚喫下了這個饅頭。

班長鄭林書一直負責開路,終因體力不支倒下了。臨終前他用盡最後的力氣對陳俊貴說:一是希望死後能埋葬在附近的山上,永遠看護着戰友和這條路;二是因使命在身,作爲兒子生前沒能好好孝敬父母,託付他能到老家看望一下自己的父母。

陳俊貴因嚴重凍傷,在醫院接受了長達4年的治療。病情好轉後,於1984年復員回到遼寧老家。從新疆回到故鄉,他時刻都在想念着班長,更沒忘記班長臨終前的囑託。1985年冬天,陳俊貴辭去穩定的工作,帶着妻子和剛剛出生的兒子又回到了終身難忘的天山腳下,回到了班長的身邊,並在離班長墳墓最近的一個山坡上安了家。在守墓的第20年,陳俊貴終於找到了班長老家的線索,在湖北羅田,終於見到了班長鄭林書的姐姐。

他說:“回到新疆天山腳下,就是爲了一個情字。當時,班長把生的希望給了我,把死留給了自己,在我的心中,班長永遠活着,我要用一生的時間來報答!今生今世我要守在班長的墓前,讓班長永不寂寞!”一個敦厚誠實的退伍軍人,一段樸實無華的往事描述,在場衆人皆已熱淚盈眶!這種樸素而真實的感動,讓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心裏無數遍地重複着喬爾瑪烈士墓碑上的一句話:路,是躺下的碑;碑,是豎起的路!(趙子萱)

作者簡介:

趙子萱,漯河市實驗小學語文教師。河南省作協會員,漯河市作協副主席。漯河市優秀班主任,漯河市優秀教師,漯河市骨幹教師,漯河市師德先進個人。喜歡沉浸在書香裏,陶醉在山水間,牽手紅黃藍,寄情訴筆端。

關注一下,瞭解更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