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说旅行,人生在于行走,旅途需要记录。很长一段时间,小马对于河西走廊的印象很是模糊,直到某一天看到了关于《河西走廊》的纪录片之后,才发现原来我错过了一个如此丰富的宝藏之地。

再后来,我去查找不少关于这里的资料,虽然对于我而言,这些历史并不能太过于深刻,然后我对于这里的石窟却渐渐地开始从不了解到想要去深入探索,即便可能只是浅显地去打个卡。

因为河西走廊中几乎占据了中国早期石窟中的精华,不论是名声大噪的敦煌莫高窟,抑或是被破坏的残存文物很少的马蹄寺石窟,还是被誉为中国石窟鼻祖的天梯山石窟等等,在我看来它们终将会成为小马的河西走廊之行的最大收获。

下图为天梯山石窟后期修复的大佛,看起来有点现代化的气息,多少有些遗憾

翻开河西走廊的石窟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从公元412年,北凉国君沮渠蒙逊命令昙曜在河西走廊东段的天梯山开始开凿石窟,历经20几年时间,天梯山形成了规模庞大的石窟群,其中最为壮观的就是第13号窟,高达28米的大佛和旁边六个菩萨和金刚造像,更是成为天梯山石窟的荣耀之作。

当然如今当我来到天梯山石窟的时候,并没有发现太多的古文物遗存,毕竟曾经为了修筑水库不得已将这里的彩塑和壁画做保护性的搬迁。如今看到的就仅仅只有在1997年后新修复的7尊大佛,如今崭新的面貌看起来并未让我惊喜。

那么哪些被搬迁的壁画和造像如今都去了哪里呢?如果你去过甘肃省博物馆,细心的你一定会发现在丝绸之路展馆内会有一些壁画和造像,这就是从天梯山石窟中搬迁过去的。即便经历的路途遥远的搬迁之路,但如今依然较为完好的屹立在甘肃博物馆内延续着。

下面这壁画就是小马在甘肃省博物馆中看到的北凉时期的异域气息的壁画

下面这几个造像就是小马在甘肃省博物馆中看到的天梯山石窟出土的凉州风格的造像

可以看得出来,天梯山石窟的造像和壁画风格有着很明显的中国风格,它也为后来的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等皇家石窟带来了影响。因此很多人推断说天梯山石窟就成为了中国最早开凿的石窟。

上图为敦煌莫高窟275窟北凉时期的壁画(图片来源敦煌莫高窟官网)

在天梯山开凿的同时,河西走廊祁连山一代相继开凿了各种石窟,它们的风格几乎都是延续天梯山石窟群的风格建造。这些石窟分别是小马此行中看过的敦煌莫高窟268、272、275窟;张掖肃南的马蹄寺石窟等等。在这些石窟群中可以看出鲜明的特征,那就是融合了新疆龟兹、西域、印度以及中原汉地等多种元素,而这就是“凉州模式”的最早开端。

上图为张掖肃南金塔寺中的石窟,尤其是飞天造像更是比敦煌莫高窟的飞天还要早100多年(图片来源马蹄寺官网)

即便如今天梯山石窟和马蹄寺石窟由于种种原因,曾经的规模不复存在,保留下来的古迹也是屈指可数,然而值得庆幸的是,如今在张掖肃南金塔寺东、西二窟中依然保存着早期凉州模式的石窟遗存。

下图是小马在张掖马蹄寺石窟旅行时候拍的照片,可以看得出来如今只能看一个大致的规模,窟内的造像和壁画几乎都不复存在。

马蹄寺中为数不多保留下来的残存壁画

而后期的凉州模式影响着中原很多石窟建造,如今我们还可以看到不少,比如云冈石窟中的昙曜五窟,洛阳龙门石窟中的不少石窟艺术,都有着明显的凉州石窟模式风格。

下图就是小马在云冈石窟旅行时候拍的昙曜五窟中的造像,有着浓浓的凉州石窟气息

下图为龙门石窟中的大佛造像

可见凉州模式并没有因为战乱或者灾难而消失,反倒是因为越来越多人对于文物的保护让我们如今依然可以看到熠熠生辉的凉州石窟,也算是一种惊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