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歷史學古人的經驗,讀歷史吸取古人的教訓,今天給大家講講漢武帝時期竇嬰和灌夫的故事。竇嬰大家都知道相當於是竇太后的侄子,不管怎麼說也算竇家之人,我先把人物關係給大家交代一下,今天說的第一個是漢武帝,第二個是漢武帝的舅舅田蚡。第三個是竇嬰,竇嬰就是漢武帝的奶奶的侄子,說起來還比漢武帝高一輩,當然皇家是不講輩分的,再就是灌夫。

田蚡娶了燕王女兒爲夫人,召集大家都去祝賀,能夠到丞相府裏去祝賀丞相大婚也是一件美事,這個灌夫本來不想去,這個魏其侯就拉着他去吧,沒有關係,這個去去就好了,這個魏其侯邀請灌夫去這一瞬間把自己葬送了,你幹嘛非得拉着灌夫去呢?灌夫說話沒個分寸,這是自尋死路。結果到了現場以後就開始喝酒,這灌夫一喝酒,就把本性流露,因爲灌夫有個特點,一喝酒以後天不怕地不怕,當時喝酒的時候是這樣,客人來了敬主人酒,主人是長跪,客人是伏地而敬,有的人是單膝跪地,但是這倒沒什麼,那麼輪着灌夫敬田蚡的時候,他兩個有矛盾嗎?就敬的不愉快。回過頭來,灌夫又開始敬他的侄子,他的侄子正在和一個將軍喝酒,他侄子竊竊私語,這個灌夫就藉着酒勁說你怎麼像個女人一樣竊竊私語,平時說的一錢不值不知,現在又和他竊竊私語,這個時候田蚡一看就來氣了,你在我婚禮上大鬧,而且當衆侮辱朝廷命官,馬上命人把他拿下,這個時候田蚡的門人就求情,竇嬰也求情,但是田蚡說,當庭侮辱朝廷命官罪不可赦,就把他關起來,這個時候,魏其侯一看就後悔,這是我把灌夫叫來的,就馬上四處活動,動用賓客去說情也沒有用,後來就去找皇上,找了漢武帝就爲灌夫說了很多好話,結果呢,這個漢武帝很較真兒,就把他說灌夫的一件一件好事記下來去核查,發現一件好事也沒有。馬上就以欺君之罪將其抓起來,大家都知道,過去欺君之罪是死罪,本來想救人,沒想到把自己陷進去了,多可悲的一件事兒。

這個時候,魏其侯竇嬰,就想着最後一招,記着漢景帝去世的時候,給了他一個遺詔,說一旦有一天什麼事做不成,你可以事先先做事後回報,這本來是授予竇嬰的一個專斷之權,他到這個時候就把這個拿出來,漢武帝救命人去查當時的宮廷的這個記錄,發現沒有記錄,馬上就說魏其侯是屬於矯詔罪加一等,但是在這個時候,大家都知道竇嬰後臺叫竇太后,已經去世了,所以就沒有了靠山,那自然就不行了,而且在此之前,這個田蚡看好了一個竇嬰一塊兒田產就想要,他正好藉着是皇帝的舅舅自然就跋扈的很,這個竇嬰也不甘示弱,因爲在景帝時代,他是征討大將軍,當時的田蚡不得志的時候,自己鞍前馬後。那麼後來,漢武帝上來以後,就被封侯嗎,所以他的地位發生了變化,但是即使地位很大,由於他的實力不行,這個時候,田蚡就想做丞相,漢武帝做了皇帝自己繼續做丞相也未嘗不可,籍福就說你不如推薦竇嬰做丞相,你做的太尉,因爲當時三公分丞相,太尉和御史嗎,太尉有個特點就是他有地位,沒有實權,但是是武官的最高境界,因爲田蚡沒有做過武官嗎,如果做一下太尉,說不定能提高自己的檔次,以後做丞相也是順理成章的事兒。後來果然皇上任命他做丞相,他一推辭,馬上就任命竇嬰做丞相,他就做了太尉,這樣就可以平起平坐。後來他們兩個人被太后責罰,兩個的丞相位都撤掉,這是竇嬰和田蚡的故事,那麼到最後,因爲竇嬰被漢武帝認爲是假做遺詔,那就罪加一等,最後灌夫和竇嬰全部都被殺掉了,所以我在這兒就想着一句話,人有時候是沒事兒找死,灌夫就是沒事兒找死,魏其侯判斷不清局面,本來立功,結果,因爲和當朝的田蚡對抗,最後也是落得身死的下場,現在的人不太瞭解歷史上這種生生死死的事兒,歷史是一部充滿着怨恨的教課書,滿篇的紙上都是死去的冤鬼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