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这是中国古代农书《齐民要术》中的一句话,这足以说明国人对饮食文化的重视。其实,中国传统美食的烹饪原则和技巧也十分有意思。

《吕氏春秋》上所写的“以味为本,至味为上”对后世中国的烹饪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论是食材搭配原则还是烹饪技巧无不浸润着“味道”的灵魂。

中国人在食材的选取和搭配上讲求融合的观念,强调五味调和。比如有“荤素之和”,我们常吃的鱼香肉丝、宫保鸡丁以至于最简单的青椒炒肉丝都属于食材的荤素之和。

其次有“性味之和”,最典型的菜品如“腌笃鲜”其主要食材为火腿、冬笋、咸肉。冬笋的鲜中和了火腿,咸肉的咸达到了“性味之和”。

最后,还有“时令之和”,最典型的就是夏季常吃的清炒苦瓜,苦瓜性寒,降火排毒适宜夏季食用。所以,符合“时令之和”的理念。

中国人在烹饪技巧方面对味道的追求也从未停止过,讲求“出味”“入味”“保味”三大原则。先来说说“出味”,其实就是在处理食材时把食材的一些异味处理掉,比如海鲜在烹调之前,要用生姜、料酒和胡椒把腥味处理掉。

再来说说“入味”,就是在烹调过程中把我们需要的味能很好地浸透到食材里。比如在炸鸡翅前,我们首先要对鸡翅进行腌制或卤制,还比如在烹调一些个头较大的鱼的时候,要在鱼肚上打斜刀,还有些讲究的厨师在起锅以后留一些汤在锅里调上淀粉,最后给鱼淋汁挂浆使鱼肉更入味。

最后聊聊“保味”是怎么回事。“保味”就是把食材自然原始的鲜味保住,最为典型的例子:清蒸鲈鱼,这道菜的做法,要求先要把水烧大开,才能把鱼下锅蒸。就是要鱼皮遇高温迅速凝固锁住鲜味锁住水分,达到“保味”的目的。还有我们平时烤箱烤肉,肉外层一定要包裹锡纸才能保证水分和味的不流失。

国人对吃的追求中,对味道是最钟情的。总的来说,我们的美食是和我们的民族性格和气质是相切合的:强调感性的味觉感受,追求食物的各种融合,但和而不同。(周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