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緣於大交通改善和經濟社會發展,各地旅遊產業普遍得到長足發展。但也要看到,有一些市縣雖然區位環境、交通條件、周邊客源都不錯,但長期處於旅遊熱點城市的陰影下,成爲毗鄰客源富集城市的“燈下黑”地帶。如何逐步擺脫旅遊的溫冷狀態?我認爲,有幾對關係需要格外重視處理:

| 產業化與自然化

這個問題在業界和決策層一直不夠清晰,特別是自文旅機構合併後,在少數地方有含混加重的跡象。旅遊作爲一個產業去發展,自然要堅持產業規律和市場化思維,說一些大話、好聽的空話、附加的廢話,不管多麼貌似正確,到頭來也很難做成事兒。

以發展康養休閒爲例,很多地方都挺熱衷,但做得較好的並不多,關鍵之一是很難造就一批覈心性的休閒康養產品,而容易做的是發展了一批號稱休閒康養的大衆化、初級化產品。怎麼才能真正把這類業態做好?僅靠講優越的資源條件、先進性的文化是不管用的,僅靠沒有引導和把控的自然發展也無濟於事,還必須強調市場化、產業化,強調按照產業規律去引領和配置資源。

| 全域旅遊與拳頭產品

各地都在積極參與全域旅遊示範單位的創建,對於創新旅遊資源觀,推動 旅遊與相關產業融合,開發一些新的資源和產品是有益的。 但也要看到,一個地方的旅遊要由溫到熱,接待由少到多,沒有拳頭產品、形象產品作爲引領和聚焦,而只是一些二三流的旅遊項目,那是根本支撐不住的。

任何地方旅遊的崛起,都需要外來客源的引領,一縣需要市際客源,一市需要省際客源,一省需要國際客源,“當地人遊當地”只能糊弄於一時的。 因此,培育一個市縣的拳頭產品、形象產品,是要不斷地下功夫的。 對一個縣來說,應該有名聞全省的旅遊景區; 對一個地級市來說,應該有在周邊客源省份知名的旅遊吸引物。

| 文旅融合與其它融合

文旅融合不是一個新題目,只是在文旅機構合併以後,又變得頓時熱了,這應屬於“工作性”的趨熱,關鍵還得在產業層面搞好融合。在旅遊產業的現實發展中,融合是一個必然現象或規律性特徵,除了要文旅融合,還得要農旅融合、工旅融合、商旅融合、科旅融合等。

浙江的雲棲小鎮(圖片來源:浙江特色小鎮官網)

從旅遊產業發展實踐看,把融合搞好並不容易,做到既叫好也叫座、既叫好也叫賣,這樣的融合性產品一直並不多。前幾年一度驟熱又壞了很大比例的特色小鎮、旅遊田園綜合體,都是典型性的融合性產品,之所以很多不大成器,一個主要原因是未充分地從產業上考慮問題,有的僅是從投資上考慮,有的是從人造景觀上考慮,有的僅考慮去追風跟風,產業融合的基礎普遍不牢固。浙江的雲棲小鎮、歌斐頌巧克力小鎮,根本不愁旅遊客源、不愁自身的生存,就因爲其產業基礎非常牢固,旅遊客源僅是錦上添花而已,這類的融合項目應是具有借鑑價值的。

| 行業重點與產業根本

在這兩者之間的處理上,很多地方的旅遊部門是有矛盾的。行業重點就是指上級主管部門揮動的指揮棒,部署每年的工作重點,其中重點工作和評比達標占了不少,但未必切合各地實際,尤其是一些旅遊溫冷地區的發展現實。作爲市縣一級的基層部門,不跟着走,就肯定沒有標誌“先進的”各項稱號、桂冠;若跟着走,當地真正發展的欠缺和短板就永無彌補之日。較理想的狀態是把二者儘量結合起來,依靠當地政府的行政力量和市場力量,儘快把當地的旅遊產業基礎夯實,把旅遊產品和目的地形象做好,把旅遊發展的現實短板儘快彌補。

一個市縣把旅遊由溫變熱起來,需要有一個演變過程;但不去努力改變現狀,則很難自然地由溫變熱。加快這一進程的演變,需要做的工作是很多的,關鍵是要強調產業化、專業化、市場化,通過不懈的努力,走出旅遊業創新發展和跨越發展的一條新路。(本文系作者據在2020年8月上旬在河北邢臺市委“開門聽建議”座談會上的現場發言整理,有所刪節,標題爲作者後加。)

高舜禮 新旅界特約評論員、國家旅遊局政策法規司、綜合協調司前副司長,中國旅遊報社前總編輯、社長、中國社科院旅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