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在《随园食单》中提到过一道豆腐菜,名曰“芙蓉豆腐”:用豆腐脑“放井水泡三次”,除去豆腥味,再“入鸡汤中滚”,等到起锅时“加紫菜、虾肉”即可大功告成。

因为好奇,我曾尝试做过这道菜。豆腐绵软鲜美的风味萦绕舌尖,令我记忆尤深。

其实,《随园食单》中不仅有“芙蓉豆腐”,还介绍了“蒋侍郎豆腐”“王太守八宝豆腐”等,一共九道豆腐菜品,犹如诸国鼎立,风味各有千秋。

豆腐,那么朴素寡淡的一块儿,想不到它也有千种变化,能烹出万般风情。

豆腐的发明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了。

有历史记载,淮南王刘安召集道家方士炼制丹药,无意中在炼丹炉里凝成了豆腐。八公山的珍珠泉水加本地大豆磨成雪白如乳的豆浆,于炼丹炉中与盐卤相遇,点化成凝脂,一时令人惊艳,道不尽那份雪白、嫩滑。

上好的豆腐,够酥软,豆香扑鼻,一如苏轼曾在诗中所言:“脯青苔,炙青莆,烂蒸鹅鸭乃匏壶,煮豆作乳脂为酥,高烧油烛斟蜜酒。”

据传,在西周时已经有人饮用豆浆代替奶来养生,豆腐的营养价值比豆浆只多不少。时至今日,在每年的九月十五日,我国豆腐的发源地安徽淮南依然会举办“中国豆腐文化节”,弘扬豆腐文化,光大华夏美食。

当地餐馆也有一道令人印象深刻的“豆腐菜”:烹一小锅鲜豆浆,端到食客面前,迅速冲入葡萄糖内酯溶液,稍微翻搅,须臾,一锅鲜嫩的豆花便诞生了,热气腾腾,淳朴而美味,此菜名曰“刘安点丹”。能亲眼看到豆腐从液态凝为固态,看那豆腐如凝脂,口感妙不可言,这个过程果真颇有趣味。(甘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