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女性獨立作爲一個議題一直在社會上被討論。

包括最近的《乘風破浪的姐姐》和《三十而已》。

大家都在討論着,什麼樣的姐姐是更值得欣賞的,什麼樣的大結局才能更突顯女性獨立。

但我從這些討論裏,看到了一些不舒服。

例如《乘風破浪》裏,某些姐姐在規則之內給自己最好的選擇,被認爲是爭強好勝、過於精明;

例如《三十而已》中,有人說顧佳太控制太優秀,給人壓力,並且最後沒有報復小三,很憋屈.......

想了一會,我才知道這種不舒服出自哪裏:

好像一直以來我們談女性獨立,談的都是女性應該怎麼活。這時女性一直處在一個被評判、被規定的位置。

彷彿獨立女性有一種標準的活法,而我們大家要不停討論出某一種活法來,讓女性按照這種活法來就行了。

例如成爲事業女性,要兼顧家庭,有時有野心,有時候又是柔軟的.....

在這所有討論的背後,有一個點經常被忽視:

每個女性自己的感受是什麼,

每個女性自己的意願是什麼,

每個女性自己想怎麼活。

如果我們忽視了這個點,只是打着爲女性好的幌子去定義新時代的女性該怎麼樣,那麼女性依舊是處於“第二性”的位置。

也就是被各種標準所限制、只能依附在別人的定義和保護之下、在他人看來沒有自主思想的第二性別。

在我看來,《三十而已》的結局並沒有那麼不好。

相反,這部劇正是在推動這方面的典範。

劇中詳細的刻畫了三個不同的女性在成長路上遇到的問題,幾乎都跟女性作爲第二性的陷阱有關。

而成長就是走出第二性陷阱,找回自我的過程。

我們來看一下,這三位女性都經歷了怎樣的遭遇。

女性成長的三大陷阱和破局

陷阱一:“我完美付出了,就能一切圓滿”

由童瑤飾演的顧佳,是個雙商在線,能力很強又能幹的精英女性。

自從電視劇開播以來,觀衆對顧佳的熱愛已經多次衝到巔峯,足以看到顧佳似乎是完美人設,無可挑剔。

因爲她能力很強,但又不是社會定義的“女強人”。

爲了家庭,她可以一邊迴歸家裏做全職太太,不惜給別人提鞋只爲兒子進好的學校,一邊支撐着丈夫的煙花公司的主要運轉,照顧他的面子和自尊。

但如此完美的人妻,丈夫許幻山卻出軌,還把他們的公司搞炸。出軌的理由是顧佳沒有考慮到他作爲一個男人的感受、他的追求。

這一下子把她從一廂情願中拉了出來。

她以前一直陷入一個邏輯:

只要我做到了更好,我的家庭和事業都會很好,丈夫就會怎樣怎樣。

於是爲了更好地做到一切,她一直都在壓抑自己的感受,把自己變成孤身奮戰的鐵人。

也正因一直忽視自己的感受,她也不覺得別人的感受很重要,包括丈夫的感受。她以爲自己這麼識大體顧大局,丈夫一定會領情。

同時她也看不到現實,看不到丈夫的成長跟不上、心智不成熟,只是一廂情願地扶持他,承託他。

而這些衝擊給她撕開了人生的真相:

不是你女人十項全能,你的男人就不會出軌,這些東西本來就不是女性一個人可以控制的。男性他有自己的追求,家庭它有自己運轉模式。

在經歷這一切後的顧佳是成長了的。

她的成長就在於她決定離婚,儘管她的兒子許子言不想離婚,但是她已經不想爲任何人而壓抑自己了。

陷阱二:“愛情會幫我實現更好的生活”

由江疏影飾演的美女銷售王曼妮,出身於小鎮,隻身在上海奮鬥。

她想要更好的生活,她認爲這種更好的生活可以靠一個叫愛情的東西帶給她。

王曼妮的上半生一直在渴望着白馬王子的出現。

這不能怪她,因爲太多的童話故事,和鋪天蓋地的言情電視劇都在訴說這樣的故事。

而與海王梁正賢的相遇讓王曼妮從雲端落了下來,讓她意識到自己的這個追求多麼不切實際。

當白馬王子確實爲她買買買,帶她出入更高階級的社會,享受很多有錢人的生活時,她發現她除了一張愛情的王牌外,什麼也沒有。

雖然她一再欺騙自己要相信童話描述那樣的:只要做一個漂亮獨立的好姑娘,就可以因爲愛情得到她想要的一切,並且可以理直氣壯地靠着愛情享受這一切。

卻發現比她階級高很多的人只願意包養她,爲她的美貌買單,但不爲她的愛情買單,甚至根本不尊重她,本質上把她當玩物。

她之前一直以爲可以通過愛情婚姻讓自己過上高品質的生活,但不知道背後要付出怎樣的代價。

但是王曼妮妥協了嗎,並沒有。

王曼妮的成長在於她沒有爲了錢去出賣自己,淪爲有錢人的情婦,也沒有像多數人勸誡她的那樣,退回小鎮,嫁給不愛的公務員,去過所謂安穩的生活。

她沒有認命,而是選擇了面對現實和自己的內心:

我就是喜歡那樣的高品質生活。只不過這次我不再依賴別人去實現,而是踏踏實實去獲取。

陷阱三:“我只要乖就可以”

鍾曉芹是典型的乖乖女,她從小到大的事一直都是由父母做主,父母安排讀什麼樣的大學,做什麼樣的工作,甚至和什麼人結婚,什麼時候結婚。

鍾曉芹以“乖、脾氣好”著稱:在單位被人隨意使喚,在家,被老公忽視,得不到應有的關心和愛。

老公娶她的理由是她看上去乖巧懂事,最爲省心,可以當避風港,可以過踏實的日子。

單位小奶狗追她的原因是覺得她比別的姑娘懂事,不矯情,脾氣好。

是婚姻讓鍾曉芹發生了改變。面對冷漠的丈夫,鍾曉芹發現自己想要的關心、愛護、體貼都沒有,她受夠了,於是選擇了離婚。

鍾曉芹的人生是從學會拒絕和明確自己的要求開始的,正是因爲她開始重視自己的感受,考慮自己的需求,表達自己的需求,她的人生才翻轉的。

因爲拒絕老公這樣對待自己,所以選擇離婚,才引起了陳嶼的反思。

這下陳嶼不敢再把她當做一個省事的姑娘,娶回家就可以不理,而是需要考慮她的感受和需求。

因爲開始去規劃自己想要追求什麼,她纔開始了自己的寫作之路,一步步往前走。

鍾曉芹的經歷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從小到大的乖乖女要遭遇的人生危機和成長。

生活絕不是爸媽說的只要乖就可以了。生活是由自己掌握的,不乖了,反倒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人生。

女性爲什麼容易踏入“第二性”陷阱?

因爲她們的生活中充滿規訓

看完上面,你可能也會納悶:

這些陷阱從哪來?

爲什麼女性總是容易踏入第二性的陷阱,即便如此聰明的顧佳也很難擺脫?

這離不開女性成長的大環境。

在這部劇裏,一定程度上還原了——在這個大環境裏,對於女性要怎麼活,總有各種規訓。

1、來自父母的規訓

劇中最典型的刻畫就是鍾曉芹和王曼妮的父母。

鍾曉芹的父母可以說對鍾曉芹全面掌控,一切替她做主,替她包辦,即便她已經嫁人了,媽媽依然可以闖入她的家去給她煲湯做飯,美其名曰照顧她。

鍾曉芹的寫作才華,父母好像一直都不知道,也不關心。

對他們來說,她最好的歸宿就是找一個老實有穩定體面工作的老公,負責繼續照顧她。

而王曼妮的父母,似乎也不瞭解王曼妮爲什麼要在大城市喫苦受累,對他們來說,王曼妮在老家嫁穩定的公務員,有穩定的工作,不是挺好的。

王曼妮和鍾曉芹作爲女孩,自己的感受是不被重視的,也不被尊重,他們的父母給他們灌輸了一種想法:安穩的婚姻纔是人生的追求。

這些都爲這兩個女孩後面的重重波折做下了鋪墊。

2、來自男性的規訓

三位女性在劇中的挫折都與她們的親密關係有關。

這其中自然有她們自己的原因,但不可否認跟她們遇見的男性也有關係。

也許是爲了凸顯衝突和女性困境,劇裏選的男性大多對女性都不太友好。

似乎沒有一位男性可以自發尊重她們,給她們真正的幫助,關注她們的內心。

a. 顧佳的老公許幻山

自身能力有限,但不願意正視這個現實,在顧佳的超能力下,逐漸淪爲一個傀儡。

但是對做傀儡他又覺得憋屈,他不能欣賞自己妻子的能幹,甚至對妻子如此有能力感到不滿,他在顧佳茶廠生意上,也多次打壓,就是不想顧佳這麼能幹。

許幻山的出軌有一大半原因是他渴望被崇拜,這種需要更像是一種社會灌輸的東西:男性需要得到女性的崇拜,妻子不能太強大,不然顯得自己不像個男人。

許幻山出軌後面對顧佳的質問:你考慮過我作爲一個男人的感受嗎?

正是在表達這樣的邏輯:女性有義務讓自己的丈夫感到強大。儘管顧佳已經給足了他面子,但是還不行,他需要那種真正的強大。

可是事實上,每個人都不必如社會要求的強大,而如果想追求強大,也是自己的責任,而不是妻子的義務。

b.王漫妮的男人

海王梁正賢只是一個靠着兜售愛情美夢,玩弄女性感情的花花公子。

他爲女性購買各種衣服,送車,但是拒絕王曼妮參與他的商業討論和實際現實,他用物質、愛情幻夢、高檔的生活誘惑女性,最終露出的爪牙只不過是:

你渾身上下不都是我買的嗎?你可以享受的高檔生活不都是我提供的嗎?你還有什麼不滿足。

王曼妮的自尊、愛情在他心裏都被忽視了。

c、鍾曉芹的老公陳嶼

他娶老婆是因爲想找避風港,因爲曉芹懂事乖巧,不費事。

他壓根沒意識到妻子是個活人,需要被愛,需要交流,似乎只是把妻子當成一個物體。

而直到後來離婚,他才終於意識到,妻子也是一個需要被尊重的個體。

當然現實中還是有不少對女性尊重的男性,而劇裏挑選出的男性角色,都是典型不尊重的一掛:

對女性有很多要求,但不太考慮女性的感受。

女性要麼成爲情慾的載體(海王和張志對王曼妮),要麼成爲功能性的載體(賢妻良母,懂事省事)。

這也是現實中導致女性容易陷入第二性陷阱的原因,因爲有一部分男性就是這麼投射女性的。

3、來自同性別的女性的規訓

太太圈,展示的是一羣成功男人的太太們的生活,她們每天下午茶比拼的是誰丈夫最成功,誰家最有錢。

情婦圈,趙靜語們展示的是一羣用美貌換取了更好的生活的女性,她們可能放棄了自己的自尊和平等兩性關係的嚮往,換來物質的滿足。

林有有、李可展示的是那些通過攻克成功男性以換取更好生活的女性的生存之道——爲了上位不惜拆散別人家庭,傷害別人的孩子。

這些女性展示的都是放棄自己,以適應男性,以男性爲中心去找生存的路線。

她們的路線就是依靠、利用男人,並且以獲利到最成功的男人爲相互炫耀的資本。

也因此,她們把男性視爲爭奪的資源,於是女性與女性的關係經常充滿敵對、心機,相互爭鬥,相互攀比。

沒有人告訴她們可以不去這樣生活。

這是第三個女性羣體可能會遭遇陷阱的原因:周圍沒有重視自己感受、有主體性的女性可以借鑑。

4、網絡和社會大衆輿論

電視劇播出以後,網絡和社會大衆討論跟隨劇情一塊發酵,掀起了無數熱議。

讓人遺憾的是,很多的評論充滿對女性的規訓:

顧學——學學顧佳怎麼當女人

顧佳——當代女性的楷模

王曼妮——不知天高地厚,又當婊子又立牌坊

王曼妮——配不上張志

最搞笑的是觀衆對林有有的憎恨達到巔峯,但對許幻山卻有很多理解和同情。

在許幻山出軌這件事上,無數的文章都在分析林有有的心機和顧佳的失誤。

不少人還在執着於認爲離婚是顧佳的失敗,只要顧佳要做到怎麼樣,許幻山就不會出軌。

這些鋪墊蓋地的言論比電視劇更加揭露一個現實:社會對女性的規訓都成了自動化思維,不易覺察的地步。

女性走出陷阱的幾種方式

幸運的是,儘管存在着很多陷阱和規勸,但我們整體的語言環境是比較開放的。

並且從《三十而已》身上,我們還是可以學到女性走出陷阱、活出自我的幾種方式。

1、儘量聽從內心的感受,警惕被社會輿論的規訓

社會的很多輿論本身就是針對女性的第二性的陷阱。

就拿年齡來說。

這個劇的名字叫《三十而已》,本身就是在回答一個大家潛意識裏焦慮的問題:三十歲,難道很可怕嗎?

我們的輿論場,總是充斥着很多焦慮,比如二十要怎麼樣,三十要怎麼樣,四十要怎麼樣。

對於女性羣體,這個聲音尤其不友好,長期以來,社會對女性的偏愛都是以年輕爲主,對於女性年齡變大存有歧視,這導致女性一直爲年齡擔擾。

《三十而已》的三位主角也經歷着這種焦慮,但最終她們都用自己的應對和成長,做出了自己的回答:

30歲雖然有些焦慮,但也有了新的蛻變和轉機。

同樣的,有許多人說鍾曉芹不要復婚,但從她的感受上,這段感情在離婚後有了成長,那復婚又何妨。

也有不少人說顧佳沒報復太委屈,但她感覺到自己的疲憊,決定回到田園生活,也是自己生活的體驗。

關於獨立女性,其實成爲全職太太和職場人士,都是各自的追求,只要尊重感受就可以了。

人最終都要回到自己的感受裏,做出尊重自己的決定,悟出自己的觀點,纔不易被輿論左右。

2、儘量自我負責,而不把整個人生依附於他人

不依附別人,不代表着不依賴,更不代表着不和任何人建立關係。

相反,是走出“第二性”的被動,主動完成自己的人生追求,去滿足自己的感受,而不期待借別人實現夢想。

如果自己的追求是婚姻圓滿,也不是什麼壞事。

而如果把這個追求依附在另一半身上,妄想着“只要自己做好,對方就會配合”,就是問題。

其中鍾曉芹在這點上最後破了局。

她肯定自己需要愛情,同時她曾指望對方重新愛自己來修復愛情,但得到的卻是更多的絕望。

最後她在痛苦中提了離婚,嘗試一些新的關係,這就是自我負責的表現。

而大多數女性也是在經歷了各種幻滅後,不得不去面對她們自己。

只有自我負責,纔有可能過上自己想過的人生。

並且如此一來,我們也不必委屈求全,去通過更多的付出來滿足對方,以此讓對方回饋我們。

3、尋找更多的精神支點,以此滿足自己的感受

劇裏展示了好幾個支點,可以給我們作爲參考。

例如女性之間的友誼。

劇中顧佳,王曼妮,鍾曉芹在遭遇各自的挫折時,是她們的友誼成爲了她們療傷的港灣和堅強的後盾,幫助她們成長和度過難關。

女性與女性之間因爲遭遇相同,更加懂得彼此,所以更容易構建深度的友誼,並且互相支持。

另外,事業、興趣、家庭瑣事、愛情、孩子,也可以成爲我們支點的一部分。

當我們進行這些事情的時候,我們能感覺到被滋養、自己的價值被肯定,同時我們不會完全依附在上面。

就像王漫妮去留學、顧佳回到鄉下休整自己、鍾曉芹沉迷寫作也享受婚姻。

這些支點,就像我們人生的星星。

不會佔有和定義我們,卻一直陪伴着、發光着。

而我們在其中穩穩立住,成爲自己的核心。

最後我想說,女性的成長從來都不容易。

女性要過怎樣的人生,是她們自己說了算的。

尊重女性本身的感受,意志和選擇,鼓勵她們活出自我,纔是真正的支持女性獨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