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藥物進入體內,大多數要經過肝臟降解,如何避免“藥物傷肝”?

很多朋友都把“是藥三分毒”掛在嘴邊,可得了病還是大把大把地喫藥,希望自己能夠好得快一點。事實上,大多數藥物都需要經過肝臟的“處理”,才能轉化爲能夠發揮藥效的成分;肝臟的這種“處理”,還有利於把藥物轉化爲容易排出體外的形式,達到“解毒”的目的。但是,肝臟的代謝能力是有限的,不合理的用藥會極大地增加肝臟的負擔,造成肝損傷和肝功能衰竭的後果。

上海同濟醫院的茅益民教授組織的團隊,就曾經研究過我國住院患者藥物性肝損傷的現狀。該研究團隊發現:在住院患者中,藥物性肝損傷的發生率爲千分之一點七五;其中約30%的藥物性肝損傷,是由患者服用了不明來源的中草藥和中成藥引起的;住院患者一旦發生了藥物性肝損傷,情況大都比較嚴重,約30%患者的轉氨酶會高於正常上限的10倍,另約3.09%的患者因肝衰竭而死亡。

茅教授還強調說,發生藥物性肝損傷問題,雖然與服用了具有肝毒性的藥物有關,但與患者的不合理用藥關係更大。值得大家警惕的是,在藥物引起的急性肝損傷病例中,絕大多數有超量服藥的情況,還有40%以上有着同時服用兩種以上藥物的經歷。某些藥物單獨服用時,對肝功能的影響並不大;如果多種藥物作用的疊加,則會指數級增加肝臟的負擔,造成嚴重的不良反應。無論是醫師還是患者,在聯合用藥的時候,一定要仔細衡量利弊,必要時要諮詢有經驗的藥師,以確保用藥的安全。

有一些特殊人羣,發生藥物性肝損傷比較頻繁,需要格外留意“喫藥”的問題:慢性肝病患者,本身的肝功能就不好,特別容易發生藥物性肝損傷;與一般人相比,18歲以下未成年人的肝臟尚未發育完全,65歲以上老年人的肝腎代謝功能大都會有所下降,這兩類人也容易發生藥物性肝損傷。此外,身體肥胖、經常喝酒、糖尿病患者以及具有某些藥物過敏史的人,也是藥物性肝損傷發生較多的人羣。

下面列舉幾類容易造成肝損傷的常用藥物,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對乙酰氨基酚、萬古黴素、大環類脂類藥物、酮康唑、異煙肼、口服避孕藥、抗甲亢藥物、卡馬西平、奧氮平、胺碘酮、他汀類降脂藥等。含有以下成分的中藥,也容易引起肝損傷,如:雷公藤、烏頭、斑蝥、蓖麻子、天花粉、菊三七、何首烏等。中藥引起的肝損傷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某些中草藥本身就有肝臟毒性;二、各成分之間存在着配伍禁忌;三、被農藥、化肥或重金屬污染等。

隨着年齡的增大,人體內的免疫力下降,外邪入侵體內,寒氣得以滯留,很難排出去,導致陰陽失去平衡,膽囊收縮功能下降,膽囊內的膽汁排泄減少,會有所滯留,出現其他現象,一般膽不好往往表現方面,右腹肋骨邊緣處也會有所感覺,隱隱不舒服,夫肝者中之將也,取決於膽,咽爲之使。膽汁和毒素是肝分泌和分離出來的,通過膽囊收縮排出體外,膽不好,就會使得部分膽汁和毒素滯留肝內,影響肝的正常代謝,繼而導致肝的局部損傷,短期是感覺不到的,其會自行修復,根源在膽,膽調養好了,肝也會逐漸恢復正常。

由此可見,生活方式以及飲食結構是否科學規律這很大程度上導致膽囊炎的產生以及諸多症狀的出現,其實大可不必緊張,凡是都會有方法的,除了注意飲食以及生活方式調整外,還可以到野地,特別是附近的農村麥地旁的地頭上採挖點灌南苦菜,這個菜不怎麼好挖,開紫色的小花蕊,採野菜也是功夫活,雖然有點苦,有沒有什麼的,苦味可以疏肝利膽,促進膽汁排出,一般還配合紅糖一起用,原產地連雲港灌南,葉子背面有白色絮狀物,另外,還應在清淡飲食,少喫油炸辛辣的東西,早晚的飯要準時喫,特別是早上的那頓飯,現在城裏不認識,就連農村人認識的也不多,灌南苦菜雖苦,但苦盡甘來,苦中有福。膽好了,其他也就得到休養生息,慢慢恢復,也就好了,身體好了,不就是最大的福分麼

預防和減少藥物性肝損傷的發生,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處方藥,一定要按醫囑或藥師指導的方法服用藥物;非處方藥,要仔細閱讀藥物說明書,不僅要了解藥品的適應症(功能主治)和用法用量,還要了解藥物的不良反應、藥物相互作用、禁忌及注意事項等條款;

2、除非醫生或者藥師認可,儘可能不要同時服用多種藥物;服藥期間,也絕對不要喝酒、飲茶、喝咖啡等;

3、用藥期間,一旦出現不適症狀,要及時與醫生溝通;一旦發生有肝損傷跡象,如黃疸、食慾減退、噁心嘔吐等,要立刻前往醫院就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