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人们总是谈癌色变,殊不知在我国,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威胁居民健康的第一大疾病并非癌症,而是心血管疾病。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18》显示,我国心血管病现患病人数2.9亿,高于肿瘤和其他疾病,且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

与癌症不同,心梗、中风等常见心血管病的治疗手段已非常成熟,且完全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和精细化的体检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悲剧的发生。

眼下正值酷暑,心脑血管意外频发,怎么防?

康大夫国际医院医务部副主任、浙江大学医学博士、心内科首席专家杨芳芳副主任医师提醒大家,心脑血管意外一旦发生情况往往十分危急,致残、致死率较高,但我们完全可以通过预防避免意外的发生。同是企业老总,同是冠脉狭窄50%,一个心梗了,一个却意气风发

杨芳芳主任从医十余年,作为心内科医生,她总能碰到一些让她痛心的患者。

他姓王,55岁,浙江某民营企业老总,患糖尿病多年,但因身体没有不适感,就一直没进行正规治疗,一心扑在工作上。

去年5月,王先生(化名)来到康大夫国际医院体检。询问病史后,首诊医生建议他做个冠状动脉CTA。当天,王先生的检查结果就出来了,结果显示——左回旋支近段狭窄50%。

王先生的冠脉CTA影像

“临床上,超过50%的狭窄就属于中度狭窄了,有心梗的风险。”杨主任说,“为此,我们建议他再做个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以明确诊断,并第一时间给他安排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的绿色通道。”

然而,王先生却仗着自己年轻;加上工作繁忙,三天两头要出差、应酬,拒绝了。“其间,我们催了他不下20次。”杨主任说。

7个月后,悲剧发生了。一天半夜,王先生突发胸闷、胸痛,当地医院考虑急性心梗,建议急诊做心脏支架。考虑手术风险很高,王先生和家人只好连夜赶到上海某大医院,急诊植入2个冠脉支架后,才逐步转危为安。

事后,一家人回忆起当晚的情景仍心有余悸,突然其来的心梗也给了王先生一记重创,导致其心脏功能下降,走路稍微走得久一点就体力不支,无法参加常规的体育运动。

相仿的年纪,同样事业有成,同样查出冠脉狭窄50%,家住绍兴的童先生(化名)却获得了截然不同的预后。

童先生,54岁,某上市公司董事长,中等身材,因常年应酬、缺乏锻炼,早早地就出现了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问题。然而,出于对药物和治疗的恐惧,他一直没接受正规治疗。

去年10月,童先生来到康大夫国际医院体检,结果显示,空腹血糖14.2 mmol/L,甘油三酯14.38 mmol/L,远远超出正常值。

在杨主任的建议下,童先生又做个了冠脉CTA。“他血管状态不是很好,冠脉左前降支50%狭窄,属于心梗的高危人群。”杨主任说,“为此,我建议他再做个冠脉造影。”

一开始童先生是犹豫的。于是,杨主任通过心血管风险评估模型给他做了个预测,结果显示他10年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风险≥18.5%。

冠脉造影结果证实了杨主任的判断,童先生的血管状态不容乐观,左前降支狭窄达80%,若不及时治疗,随时有心梗的可能。

童先生的冠脉CTA影像

明确诊断后,童先生在杨主任的综合管理下,接受了降糖降脂治疗,并开始控制饮食、坚持锻炼、规律作息,每三个月复查一次。

如今大半年过去了,童先生的各项指标都恢复了正常,整个人也瘦了一大圈,精气神好了,运动也不喘了,就连工作效率都提高了。

“绝大部分的心脑血管意外,看似说来就来悲剧频发,但几乎所有的心脑血管意外都是可以避免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杨主任说。

高温天出汗多,心脑血管意外频发,高危人群应每年坚持五项筛查

眼下正值酷暑高温,心脑血管意外频频发生。

杨芳芳主任说,这是因为夏天人体大量出汗,血黏度升高,血栓风险增加,再加上夏天气压低,人体的血管是舒张的,血压偏低,容易缺血、缺氧。如果出现微小血栓,容易堵住心脑血管,心梗、脑梗就会随之而来。

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第一时间就诊很重要,杨主任提醒,一旦出现以下症状务必及时就医,哪怕你还年轻,平时身体很好,都应马上就诊——

1.胸闷胸痛、心慌,疲劳乏力、气促。

2.头痛头昏头晕、不明原因的昏厥。

3.其他不典型症状,如牙齿痛,手臂疼痛或麻木,恶心呕吐等。

对于40岁以上,有心梗、脑梗家族史,患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心脑血管意外的高危人群,杨主任建议,应每年定期做心脑血管精细化检查,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检查项目如下:

1.心电图、心脏彩超,必要时做冠脉CTA;

2.头部磁共振 ;

3.颈动脉B超;

4.肾脏彩超;

5.眼底检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