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妃嬪爲何要帶長指甲套?除了方便皇帝,其實還有一個重要作用

對於清宮劇情有獨鍾的小夥伴們都甚是瞭解,清朝後宮當中的衆多嬪妃們,每天都會手戴長指甲套,只會在丟失勢力的時候纔不會戴着,就如同《甄嬛傳》當,甄嬛被髮配到了廟中帶髮修行時,手上就沒有看到長指甲套的存在。根據清朝晚期時所流傳至今的老照片,我們能夠得知慈禧同樣會戴着長指甲套。這就表明這樣的習慣並不是後世自己的杜撰,而是確確實實存在的。

但爲何清朝的嬪妃們總是戴着長指甲套呢?有這樣幾個原因。其一:身份的辨識。在封建王朝時期,不管是社會當中還是皇宮之中,都有着極其嚴格的階級,這些階級甚至在服飾上都有表明。在這之中就有指甲套的存在。而起的做工以及用料也有着巨大差別,例如皇后與太后的指甲套,所使用的材料是最上乘的,工藝同樣也是最複雜的。

皇貴妃的手指甲套與其相比就略有粗糙,然後逐級下降標準。到了最普通的妃嬪與宮女這種階級,是無權佩戴的。並且,指甲套在長短方面也有着規定,階級越高,所帶的指甲套就會越長。這種規定給皇上的生活帶來了相應的方便。皇上往往擁有後宮佳麗三千,所以根本無法記得所有嬪妃的階級,但指甲套卻可以幫助皇上很快辨別其等級。

其二:特權的彰顯。在古時候,往往平民都是需要勞作的,所以古時候的這些勞動人的指甲都十分短,因太長在勞動當中反而是一種負擔。而統治者爲了顯示自身的權利,所以就逐漸有了“養甲”的風俗,以此來彰顯自己與平民的區別,這樣的風氣最早能夠追溯到戰國時期。

最開始少數貴族會留長指甲,別的貴族爲了彰顯自己的生活也絲毫不差,所以也開始留長指甲。時間久了,在這樣的攀比之下,逐漸將養甲變爲了一種時髦,直到清朝,變爲了後宮的規範。其三:美觀。從古至今,那些閒情雅緻的人士,會在日常生活當中發現美,並創造出衆多審美的標準,就像現代人所喜歡的美髮美甲,實際上就是這樣的傳統的延續。

慈禧在清朝晚期的時候還把指甲套玩兒出了花。在嘉慶帝統治時期,紫禁城就遭受過天理教教徒的攻擊,嘉慶帝也差點被刺殺。這令慈禧覺得身邊保鏢並無法完全保證自己的安全,所以慈禧就把指甲套改爲了“兵器”,她讓人在其上塗抹麻藥,倘若遇刺,就能夠使用其把對方劃傷,之後麻藥能夠令對方短時間內喪失行動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