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

5歲的娃在家鬧脾氣,氣得把桌上的杯子摔地上,碎了一地。

遇到這樣的場景,父母應該怎麼辦?

如今育兒理念中,打罵孩子這一套,顯然是不行的。何況,如今的老一輩護崽子心切,你還沒怎麼着呢,爺爺奶奶們恨不得像對付小時候的你一樣,揪着你的耳朵,讓你離他們寶貝孫兒遠一點。

哎,誰還不是個親生的呢?

打不得罵不得,只能夾起尾巴當爹媽,蹲下來好好跟孩子講道理,希望孩子能改正錯誤。

有用嗎?

李玫瑾:只會講道理的家長"層次低"

育兒網紅、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曾在節目裏說,孩子12歲之後,父母再講道理,他就聽不進去了,父母說的話變成了垃圾。所以,只會講道理的家長,育兒層次太低。

說不定你講的還沒他講給你聽的多。

"講道理"在孩子耳朵裏,變成了嘮叨。

而在李玫瑾教授看來,嘮叨,就是最不走心的關心。

父母往往很難理解:明明是爲了孩子好,但說得越多,孩子越煩,然後越跟父母對着幹。

有個場景,許多父母都很熟悉:

早上要早起上學,鬧鐘已經響過兩輪,但孩子仍不願意起牀,父母不得不進孩子的房間,告訴他要上學了。

"還沒醒?鬧鐘都響兩次了,趕緊起來,要遲到了。"就算再生氣,父母也只能壓着脾氣講道理。

"煩不煩啊!每天念!"結果,收到孩子的回饋,往往這麼激烈,有時候甚至難以接受。

從這個角度看,李玫瑾教授的育兒理念,有一定的道理。或許只會講道理的父母,育兒層次真的比較低。

那高級父母是怎麼做的?

第一,先閉嘴

我們可以帶入孩子的角度,試着理解一下他們。雖然他們做得不對,但終年累月被父母用大道理往腦子裏灌,不產生逆反心態的孩子太少了。所以,道理最多隻強調3遍,之後再想嘮叨,父母先提醒自己:閉嘴。

第二,家長應該放過自己

每次跟孩子嘮叨,然後被孩子摔門,家長們感覺如何?內心的火山壓抑不住了對吧?氣得腦子一抽一抽的,簡直要進醫院。何必呢?其實父母的情緒長期處於負面狀態,對孩子的影響也會很大,家長應該學着放過自己。孩子嘛,碰點壁也不是壞事,但讓孩子碰壁也有基本原則。

第三,抓大放小,讓孩子犯錯

錯誤是有級別的,有的錯誤是原則問題,不能觸碰,這個是必須要跟孩子申明的。但一些小問題,不要跟孩子計較,讓他們自己去碰南牆,只要沒有危險,他們摔疼了,自然會改。這就是抓大放小,讓孩子犯錯之後,理解怎麼做可以不犯錯,還省了跟他們鬥嘴的麻煩。

"層次低"的父母傷腦子費力氣,高級父母反而很悠閒。

叛逆總會來到身邊,這是孩子成長的標誌,真是讓人又恨又愛。那時候,道理都變成了嘮叨。

但家長們不要怕,如果發現講道理沒有用了,不妨試試高級父母的法子,輕鬆度過孩子叛逆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