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

5岁的娃在家闹脾气,气得把桌上的杯子摔地上,碎了一地。

遇到这样的场景,父母应该怎么办?

如今育儿理念中,打骂孩子这一套,显然是不行的。何况,如今的老一辈护崽子心切,你还没怎么着呢,爷爷奶奶们恨不得像对付小时候的你一样,揪着你的耳朵,让你离他们宝贝孙儿远一点。

哎,谁还不是个亲生的呢?

打不得骂不得,只能夹起尾巴当爹妈,蹲下来好好跟孩子讲道理,希望孩子能改正错误。

有用吗?

李玫瑾:只会讲道理的家长"层次低"

育儿网红、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曾在节目里说,孩子12岁之后,父母再讲道理,他就听不进去了,父母说的话变成了垃圾。所以,只会讲道理的家长,育儿层次太低。

说不定你讲的还没他讲给你听的多。

"讲道理"在孩子耳朵里,变成了唠叨。

而在李玫瑾教授看来,唠叨,就是最不走心的关心。

父母往往很难理解:明明是为了孩子好,但说得越多,孩子越烦,然后越跟父母对着干。

有个场景,许多父母都很熟悉:

早上要早起上学,闹钟已经响过两轮,但孩子仍不愿意起床,父母不得不进孩子的房间,告诉他要上学了。

"还没醒?闹钟都响两次了,赶紧起来,要迟到了。"就算再生气,父母也只能压着脾气讲道理。

"烦不烦啊!每天念!"结果,收到孩子的回馈,往往这么激烈,有时候甚至难以接受。

从这个角度看,李玫瑾教授的育儿理念,有一定的道理。或许只会讲道理的父母,育儿层次真的比较低。

那高级父母是怎么做的?

第一,先闭嘴

我们可以带入孩子的角度,试着理解一下他们。虽然他们做得不对,但终年累月被父母用大道理往脑子里灌,不产生逆反心态的孩子太少了。所以,道理最多只强调3遍,之后再想唠叨,父母先提醒自己:闭嘴。

第二,家长应该放过自己

每次跟孩子唠叨,然后被孩子摔门,家长们感觉如何?内心的火山压抑不住了对吧?气得脑子一抽一抽的,简直要进医院。何必呢?其实父母的情绪长期处于负面状态,对孩子的影响也会很大,家长应该学着放过自己。孩子嘛,碰点壁也不是坏事,但让孩子碰壁也有基本原则。

第三,抓大放小,让孩子犯错

错误是有级别的,有的错误是原则问题,不能触碰,这个是必须要跟孩子申明的。但一些小问题,不要跟孩子计较,让他们自己去碰南墙,只要没有危险,他们摔疼了,自然会改。这就是抓大放小,让孩子犯错之后,理解怎么做可以不犯错,还省了跟他们斗嘴的麻烦。

"层次低"的父母伤脑子费力气,高级父母反而很悠闲。

叛逆总会来到身边,这是孩子成长的标志,真是让人又恨又爱。那时候,道理都变成了唠叨。

但家长们不要怕,如果发现讲道理没有用了,不妨试试高级父母的法子,轻松度过孩子叛逆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