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錦鯉財經內容組

來源:錦鯉財經(ID:jinlifin)

前幾日,小米在自己的科技園舉辦了十週年演講。

十年前,在蘋果三星擊沉上一代巨頭諾基亞開啓了新時代,山寨手機因缺少管控而充斥市場的當口,雷軍就憑藉小米1的發佈拉開了顛覆中國智能手機行業的序幕,並在公司成立的十年間,深刻影響着中國的互聯網。

演講中,雷軍用“專注、極致、口碑、快”這七個字概括互聯網的必勝法門。這七個字也成爲小米品牌裏大衆最爲熟悉的標籤,伴隨着爭議與小米共同走過了十年曆程。

與爭議一同成長的,是小米已經從一家經營手機的公司變成了米家全家桶般全生態的產業鏈。在一衆米粉的支持下,已經成爲全球最年輕的世界500強公司。

但關於小米模式的爭議,從未停止過。

從“爲發燒而生”到十週年的“一往無前”。小米充滿波折的的發展軌跡確實波瀾壯闊。而在小米充滿爭議的背後,我們或許也可以試着從小米十年間的營銷金句中獲得一些啓示。

“不服跑個分?”

2012年8月16日,小米公司在北京798藝術區召開發佈會。秉持着“爲發燒而生”的口號,擁有當年最高配置的四核1.5G赫茲,2G內存的小米2,被雷軍用一句接滿地氣的“碉堡了!”引爆全場。

從這句振奮米粉的口號之後,手機參數自一代之後,更爲明確地成爲了年輕人關注的重點。

直到2014年,“不服跑個分”作爲參數的“口號式表達”,成爲了小米與其他手機廠商競爭的“非對稱優勢”。

可質疑也很快到來,一味追求配置而輕視工業的做法讓傳統制造業的從業者們產生了疑問。

除了格力掌舵人董明珠公開的快言快語,瞧不上彼時只有“拼裝科技”的小米之外。聯想集團董事長楊元慶,也在手機制造業火爆的2015年公開發聲,給手機制造行業潑了桶冷水:“不要把它(手機制造)想得太簡單了,並不是誰都能做。”

而市場也很快爲楊元慶的真知灼見給予了事實的回應。

國產互聯網手機的製造以小米作爲開端,以王自健想象的“玄乎科技”爲標誌下探到了“人人皆可做”的萬戶之門。

可僅僅過去五年,羅永浩直播帶貨,賈躍亭迷失美國,360宣佈停產,格力徒留“董小姐”性感的大頭照。

如今,曾經蜂擁在那個時代的互聯網手機只有海外崛起的一加仍舊存活於世。而曾經與小米競爭的魅族也逐漸偃旗息鼓,黃章帶着最後的執着去嘗試喚醒曾經的輝煌。

“把手機看得太重要和把做手機看得太簡單這兩種想法都應該受到批判。”2015年,楊元慶對如火如荼的手機制造市場做出了價值判斷,五年之後重看這句話,可謂一種透過時間的預見。

憑藉小米互聯網銷售的成功,無數人理智發熱一股腦投入到手機制造的風口,小米的確是始作俑者。 

可將市場引向非理智的盲目,絕非是因爲互聯網製造,而是短暫成功帶來的自大。

小米十週年的演講會上,雷軍在提到與董明珠的賭局時,說“我們當時膨脹了”,這正是那些年,手機制造市場最恰如其分的註解。

2013年,是小米開始膨脹的一年。

前有一代神機“小米2S”珠玉在前,2013年發佈的小米3卻並沒有滿足米粉們的期望。

作爲調試不成熟的產品,搭載NVIDIA Tegra 4(移動機型)的小米3發熱卡頓的問題導致口碑嚴重下滑,銷量也隨之下跌,這是小米首次遭遇滑鐵盧。

而2013年,也是雷軍與董明珠10億賭約的起始之年。

遭遇失利後,小米開始了全新的嘗試。曾經以配置爲王,宣傳“不服跑個分?”的雷軍,開始了工業設計上的探索。“沒有設計就是最好的設計”也被雷軍用自家小米4“一塊鋼板的藝術之旅”的宣傳光速打臉。

而之後,小米Note與Mix系列的設計也開始嘗試各種可能。

不過竹製後蓋的Note 1被處理器拖累,續航血崩;“一面科技,一面藝術”的Note 2成爲“抹布屏”的實錘代言;充滿科技的磁浮滑軌Mix 3縫隙喫灰;雖然小米近5年在追求科技與藝術嚮往的一面,但總是要爲此付出曾經虧欠的代價。

而交了高額學費的小米,在十週年發佈會上宣佈自己“建造了獨立製造小米10至尊透明版的黑燈工廠”,曾經的製造業“學徒”,終於看到了出師的曙光。

從MIUI的系統到手機的堆料,再到如今“黑燈工廠”下的無塵車間,口號的變遷是小米由內而外發生改變的軌跡印證。

目前來看,及時回頭選擇擁抱工業設計的決定,挽救了最危急時的小米。但與此同時,這也成爲小米對外宣傳“走向高端”的理由。要品質還是要實惠?雷軍爲米粉做出了選擇,而這個選擇是米粉真正想要的嗎?暫時無人能給出答案。

“友商是傻X!”

2010到2020這十年,是中國科技公司高速發展的十年,華爲與小米的“相愛相殺”爲科技朝聖的黃金十年提供了諸多有趣的話題。

雖然,其中的某些部分可能會是互聯網營銷史上難以洗刷的“黑點”

2015年,紅米NOTE 3發佈會上,雷軍說道:“這些發佈會,都只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就是金光閃閃的五個字‘友商是傻X’”。

此後短短几天內,這句話被科技圈瘋傳,成爲了小米挑釁華爲的標誌。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關於這句話,雷軍在發佈會上還有後半句“其中首先是‘小米是傻X’”

不論是有心者的有意爲之,還是無心者的弄巧成拙。此後幾年間,華爲與小米之間明裏暗裏的激烈較量成爲了科技圈的一道風景。

而國內的競爭風氣也再也回不到從前“商業互誇”的年代,開啓了“冷嘲熱諷”的新紀元。

不去討論商業道德,這背後,其實是有關供應鏈的競爭。每一次激烈博弈的背後,指摘對方配置的瑕疵與“偷工減料”,歸根結底是手機自身的用料是否紮實。

小米十週年,紅米K30 Pro至尊版重回1999的定價。但同時,比紅米K30 Pro更低的定價也是依靠縮減配置而來。

處理器由高通865換成了聯發科的5G芯片天璣1000+,攝像頭砍掉了30倍變焦,運存砍掉了Lpddr5+Ufs3.1的組合,電池容量減少了200毫安,凡此種種,彷彿與十週年的“至尊獻禮”相去甚遠。

這必然會成爲紅米被拿來指摘的部分。

但更應該注意的是,在高新技術的“摩爾定律”出現短期震盪失靈的幾年裏,想要把“旗艦手機”的價格壓在1999元一線,是難以想象的。

雖然雷軍在發佈會上解釋,這是“供應商的大力支持”,但外界仍會將質疑的目光放在小米與供應商的關係上。

根據互聯網公開數據顯示,小米在2015年出貨量達到7000萬部,成就了小米的巔峯時刻。

到了2016年,小米的出貨量暴跌近30%,出貨量不足5000萬部。彼時的小米,讓一衆供應商爲之憂愁。低價拿貨的小米失去銷售規模之後,留給雙方的都只剩下虧損而已。

2017年的小米,憑藉着一部被雷軍稱爲“小米釘子戶”的神機小米6重回巔峯,讓一衆供應商振奮之餘,也讓一直支持小米的鐵桿們賺得盆滿鉢滿。

這其中,接過小米低端手機芯片訂單的高通,出貨增長300%,爲小米提供內存芯片的供應商“海力士”營收大增200%,小米電池的供應商欣旺達2017年同比增長60%。

凡此種種,小米與供應商是商業往來的關係,但更是互相成就的過程。

不可否認的是,也有一些供應商在這種環境下被逆向淘汰。但商業的江湖是適者生存的競技場。這並非某一家公司的威力,而是互聯網時代的大勢所趨。

小米選擇的道路與其他科技公司與生俱來的高大上氣質並不相同。

摩托羅拉,HTC,Ipone動輒將手機的價格定於5000+的2010年,小米能夠用相差不多的核心配置,以1999的價格殺入市場,頗有一股並不高端的“匪氣”。

而小米選擇的道路,註定會讓它主動去刺破供應商安逸已久的泡沫.這是商業上的同氣相求,也是與友商間必要的競爭。

而至於那句“友商是傻X”,不論後期的發酵是有心還是無意,都指向着科技公司背後供應商之間的博弈。

只是在這條道路上,小米需要時刻警惕銷售的規模。也許也正因如此,小米才急於將紅米獨立於市場。“追求極致性價比”代替了“爲發燒而生”,成爲紅米接棒小米之後屬於自己的調性。

而主做高端的小米,終於暫時不再被規模逼迫着奔跑,可以放慢腳步尋找新的方向。

需要關注的是,從小米6開始不停叫嚷着要衝擊高端的小米,直到小米10才真正有些高端的樣子。

但令人遺憾,小米10 至尊版的“黑科技”已經不再是值得被期待的懸念。更快的充電、更高評分的相機、更高刷新率的屏幕,每一項都已經不再是“新奇玩意”。而整場發佈會的風頭,也被小米透明電視搶去。

小米既不是快充的提出者,也不是相機最初的發燒友,更不是屏幕改革的領頭人。小米需要用更具企業色彩的技術證明自己,否則,那句“友商是傻X”,很可能真的應了雷軍的後半句“小米是傻X。”

“相信自己,一往無前”

小米十週年主題演講,雷軍依舊稱自己爲“年輕人”。小米的十年,也是與年輕人共處的十年。

從“年輕人第一部電動自行車”到“年輕人第一款牀墊”,小米一直將宣傳的重點放在年輕人身上。

從選擇做MIUI系統開始,小米的道路已經註定是一條需要年輕的思維來理解的極客之路。十週年上,小米隆重感謝了最先內測體驗的100位MIUI用戶。而也正是這100位體驗用戶,成爲了小米一往無前的開端。

小米知道年輕人對於自己意味着什麼,根據互聯網公開數據,2017年做的市場調查中,小米的用戶集中在16-30歲的區間,其中,16-25歲的用戶佔比過半。

正因如此,小米的口號中,“酷”,“年輕人第一個xxx”成爲了出現最多的高頻詞彙。

但與這些看起來美好的詞彙之相對應的,是小米並沒有宣之於口的“窮”和“追求新奇特”。這也是小米早些年臭名昭著的“飢餓營銷”的邏輯起點。

表面扮酷的背後,是千萬個追求性價比的年輕信徒,他們大多數缺少充裕的物質條件,需要小米這樣的行業攪局者。正因如此,纔有了小米發揮“飢餓營銷”的可能性。

而雷軍在2019的發佈會上,對疑似“米粉”提議的1999的定價,半開玩笑罵道,“這TM是來搗亂的!”也正是米粉對於早些年1999定價時代的“耍猴式飢餓營銷”的痛快還擊。

誠然,小米在十週年演講中推出的三個超大杯,讓人看見了小米的科技實力與想象空間。但能否做到小米宣傳的“做一個價格厚道且最酷的科技公司”在未來仍舊未知。畢竟,定價49999的55英寸透明電視看起來並不那麼“厚道”。

而在小米未來的道路上,如何擁有更“黑”的自研科技?如何解決產能與黃牛的問題?如何實現科技想象的量產?如何輕量化內部的廣告推薦?如何更好的把握供應商的品控?都會成爲小米下一個十年需要考慮並解決的問題。

小米十週年的演講證明了小米的“自信”,可它是否會一往無前,還需要時間這個朋友來驗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