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福建一藝考生被漏錄取 考試院與高校回應:錄取按規則,不存瑕疵

“沒有這樣的承諾,我是不會貿然填報的。”8月12日,新京報記者獲悉,福建省一名藝考生在提前批第一志願填報重慶大學,專業課及文化課均符合重慶大學錄取分數線要求,卻最終在福建省藝術類提前批“一檔多投”過程中被漏錄,錯失心儀院校。

記者瞭解到,重慶大學此前多次對該考生承諾“只要第一志願填報即能錄取”,而漏錄發生後,重慶大學方面給考生的答覆爲“未接到你的檔案”。8月13日,記者致電重慶大學本科招生辦,工作人員對此事答覆稱:“我校錄取是根據福建考試院的投檔規則進行的,詳情請諮詢福建省考試院。”記者聯繫到福建省教育考試院,相關負責人表示,福建省教育考試院投檔操作不存在瑕疵,目前無法爲該生再次進行投檔。

完全符合錄取條件 最終卻被漏錄

當事考生劉楚昕是一名播音專業藝考復讀生,參加了2020年的藝考和高考。劉楚昕告訴新京報記者,決定復讀後,獲得了重慶大學播音與主持藝術類專業(以下簡稱“播音專業”)校考合格證。今年在報考藝術提前批志願時,將重慶大學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填報爲01志願,“希望能就此圓夢”。

根據《重慶大學2020年表演、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招生簡章》,該校播音專業錄取按照“高考文化成績和專業成績均達到要求後,對進檔考生按照專業校考成績分省從高到低排序錄取。”

記者注意到,重慶大學官網7月21日公示的《重慶大學2020年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合格考生名單》顯示,劉楚昕在福建省4名考生中位列第四名。同時,劉楚昕高考文化成績467分,超過福建省文史類本科線,且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省統考成績合格,均符合重慶大學的錄取要求。

劉楚昕稱,在填報志願前,找到了福建省另外三名獲取重慶大學播音專業校考合格證的考生,並獲知,第一名並未填報重慶大學;第二名和第三名均第一志願填報浙江傳媒學院、第二志願填報重慶大學,且均已被浙江傳媒學院錄取。隨後上述信息得到福建省教育考試院確認。

前三位同學已被其他院校錄取,而劉楚昕以第一志願填報重慶大學,且符合各方面錄取要求,劉楚昕認爲,“重慶大學理應順位錄取到我。”

然而,8月10日上午,福建省藝術提前批錄取結果公佈,劉楚昕的同學們陸續在網上查詢到了錄取結果,而自己一直未能查詢到錄取結果。

劉楚昕回憶,8月10日上午10點左右,接到重慶大學美視電影學院招生辦主任電話,對方表示“重慶大學方面無法提檔”。同時對方提醒劉楚昕,儘快與當地教育考試院落實情況,且明確告知只要有再次投放檔過去就會被錄取。

對於劉楚昕希望重新投檔的想法,福建教育考試院表示,每個考生只有一次投檔機會,未被錄取就沒有再次投檔資格,無法重新投檔。“根據我們的錄取規則不會再進行第二次投檔。”

據悉,福建省藝術類提前批錄取已結束,目前處於藝術類本科A批常規志願錄取階段。且福建省藝術類提前批次沒有徵集志願。“高校錄不滿也沒辦法補錄了。”

“就像晴天霹靂一樣”。爲何會錯失被重慶大學錄取的機會?劉楚昕對此感到疑惑不解。

福建“一檔多投”規則或存漏洞

8月10日下午3點,劉楚昕找到福建省教育考試院落實情況。教育考試院解釋稱:排名在劉楚昕前面的考生在“一檔多投”過程中,同時被浙傳及重大錄取,隨後預錄取名單返回教育考試院時,由於其第一志願填報浙傳,故最終其被浙傳錄取,所以重大錄空。

與大部分省份所實行的平行志願“一檔一投”不同,福建省藝術類本科提前批實行院校志願“一檔多投”。《2020年福建省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錄取實施辦法》中解釋了“一檔多投”的具體操作規則:考生文考、省統考成績均應達到相應省最低錄取控制分數線,不受投檔比例限制,按院校志願全部投檔。投檔時,不對考生成績進行排序,將符合投檔條件的每一考生的電子檔案同時投放到考生填報的所有院校。

8月12日,福建省教育考試院相關負責人向新京報記者解釋稱:福建省藝術類提前批是一檔多投,考生可以報十幾、二十個志願,“假設你分數夠高,這十幾個學校都準備錄取你,這個時候你的志願順序就起作用了,比如你一志願報了中國美院,按照規則,你一定是被中國美院錄取,後面的院校就跟你沒關係了。”

“這次投檔中,第二名那個孩子比較厲害,同時被多個院校準備錄取,但被第一志願(浙江傳媒學院)給錄走了,這樣他第二志願重慶大學的名額就空出來,但空出來這個名額並沒有專門留給福建,而是看全國聯排。”

福建省教育考試院表示,重慶大學播音專業屬於藝術類提前批,沒有對每個省下招生指標,也沒有給福建下任何一個招生計劃,而是全國統招,看全國排名。“按照學校的錄取規則,劉楚昕在填報重慶大學播音專業的全國考生排名中是排不上號的。”

“現在的招生是非常公開透明的,我們完全是按照規則來的,那是很嚴密的一個程序。考試院方面是毫無瑕疵的。”福建省教育考試院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悉,福建高考藝術提前批“一檔多投”已施行十餘年。知名高考志願填報專家晨霧評價稱,“一檔多投”規則對高分考生較爲有利,但低分考生如果被投檔機會推後,同時考試院與高校之間協作不好,就會造成高校錄空、稍微低分的合格考生被漏錄。

重慶大學未向福建省考試院下達招生指標

專家對記者分析,除福建“一檔多投”規則本身可能存在的漏洞外,導致劉楚昕未能被重慶大學錄取的另一重要因素或爲重慶大學播音專業錄取規則爲“全國統招”。

福建省教育考試院反覆對記者表示,重慶大學沒有給福建下任何招生計劃,所以被按照統招學校對待。“不下計劃就意味着全國統招,就要看全國排名錄取。”福建省教育考試院表示,目前爲止,重慶大學的播音專業沒有在福建錄取到任何一個學生。“他們的指標如何調配不是我們能夠決定的。”

然而記者注意到,7月21日,重慶大學在官網公佈了相應專業的分省計劃,顯示該校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在福建省計劃數爲1個。

重慶大學到底是否向各省份考試院下達了招生計劃呢?

記者多方諮詢瞭解到,往年藝考校考集中在1至3月舉行,學校會在校考後根據合格證發放情況劃定分省名額並進行發佈。而今年受疫情影響,重慶大學的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校考終試安排在高考之後舉行,前期報各省份計劃時無法給出具體名額,因而前期均報爲0計劃。

這一信息也在重慶大學官網7月21日發佈的《重慶大學2020年表演、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合格考生名單公示及分省分專業計劃》中得到印證。該文件下方明確標註:“因受新冠肺炎影響,表演、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考試才結束,前期報各省份來源計劃時專業計劃均爲0計劃,合格生源考生參照上述分省分專業計劃填報志願,錄取時我校將按計劃錄取填報相應專業的合格考生,生源不足省份的計劃將調整到生源充足的省份。”

“有一部分藝術類高校/專業面向全國招生的時候,有總計劃沒有分省計劃,其實就是在全國範圍內統一擇優錄取。”晨霧表示。

然而,7月21日重慶大學官網發佈的分省計劃是否有效呢?晨霧表示,正常情況下,高校把招生計劃報到教育部,教育部批准發給各省考試院,考試院在投檔系統中確認後才能生效。因此,“嚴格說這是重慶大學自己的行爲。”

考生稱重慶大學事前曾多次承諾錄取

劉楚昕向記者展示了自己與重慶大學之間的通話記錄。首通電話在考試結束後的7月24日,劉楚昕表示,重慶大學美視電影學院聯繫到自己,“對方說我所有條件符合錄取規則,希望我以第一志願報考,且保證一定能錄取。”

基於重慶大學官網發佈的分省計劃中,播音專業在福建省的計劃數僅爲1個,而劉楚昕省內排名第四,因此她對重慶大學“保證錄取”的說法抱有遲疑。隨後,劉楚昕再三向重慶大學確認,得到的答覆爲“其他省份的文化分比較高要過一本線,我們可以把名額調配給福建省,就算福建省排在你前面的同學都填報,你也一樣能被錄上。”

同時劉楚昕從省內同樣獲取重大該專業校考合格證的同學處瞭解到,他們也同樣接到了重慶大學“邀請報考”並承諾“保證錄取”的電話。

劉楚昕提供的與福建省其他接到重慶大學錄取承諾同學的對話。

“沒有這樣的承諾,我是不會貿然填報的。經過和重大老師再三確認,我和我的父母才決定報考重慶大學。”劉楚昕說。

對這一錄取結果的產生,劉楚昕母親認爲,福建省教育考試院與重慶大學招生辦雙方未能及時對接及落實清楚招生的政策、規則等。“重慶對福建多名考生有錄取意向,但事實上該校並未給福建留出名額,也無法在福建實現他們後來公佈的分省計劃。而重慶大學在並未搞清楚這一狀況的前提下,就單方面向考生作出錄取承諾,導致我們被漏錄。”

8月10日晚,劉楚昕家長試圖再次聯繫此前做出錄取承諾的重慶大學美視學院招辦主任,但多次撥打電話對方並未接聽。8月11日下午,劉楚昕母親以其他省份號碼撥打該招辦主任電話,接通後對方表示“只接受福建教育考試院方面的對接”,隨後以信號不好爲由掛斷電話。

同時,8月11日下午,劉楚昕母親致電重慶大學美視學院招生辦,對方給出的說法是“沒有接到你的檔案”。而當劉楚昕母親追問“按照福建教育考試院的投檔規則有填報都會被投檔”時,對方未能給出明確解釋。

8月13日起,記者多次致電重慶大學美視學院招辦主任,但截至發稿對方並未接聽。

8月14日上午,記者撥打重慶大學本科招生辦電話,接聽工作人員對此事回應稱:“我校錄取是根據我校發佈的章程和福建教育考試院的投檔規則進行的,一切按章程辦事。詳細的投檔規則你可以諮詢福建考試院。”

晨霧表示,高招錄取規則非常“死”,好處是嚴謹,杜絕腐敗;壞處是明知道不對也無法糾正,糾正就等於違規。因而造成“合理不合規”和“合規不合理”的情況屢見不鮮——如果事後教育考試院同意爲重慶大學重新投檔這個考生,不會損害任何他人利益,合理,但是要被追究違規投檔的責任;而目前這個結果雖合規,但有瑕疵,屬於工作中的疏漏。

“重慶大學藝術類錄取今年才調整到提前批,如果不事先學習各地投檔規則,到錄取的時候根本沒時間學習。等到發現問題,已經晚了。”晨霧指出,在該事件中,重慶大學主動積極學習熟悉規則不夠;同時,福建考試院主動協調提醒不夠,如果雙方積極溝通,就可能避免這樣的“悲劇”。

新京報記者 馮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