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國陶瓷,不去看土耳其藏的中國瓷器,對一名陶瓷學家來說,是死不瞑目的事。”這是中國古陶瓷研究會前會長馮先銘先生在生前說過的一句話。

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託普卡帕皇宮,號稱中國之外擁有中國瓷器最多的地方,因爲它藏有自10世紀起至19世紀末的中國陶瓷10358件,這其中最爲有名的就是39件元青花,其中不少是舉世孤品。對於癡迷中國古代陶瓷的人來說,能到託普卡帕皇宮看看這些遠方“親戚”,也是人生的大幸。

上個世紀50年代,美國學者波普博士的一本專著震驚了世界文博界,書中指出,在土耳其的皇宮中祕藏着上百件令人歎爲觀止的中國元、明時代的青花瓷器。《託普卡比的中國瑰寶——中國專家對土耳其藏元青花的研究》一書,詳細地介紹了這些珍貴文物。這是中國瓷器專家遠赴萬里在土耳其考察後,首次將現存的世界最珍貴的中國元青花瓷器資料帶回國內公之於世。

青花瓷是在元代中後期的景德鎮開始大量燒造,並迅速取代了單色釉的統領地位。進入明洪武后,元青花獨特的形制和紋飾逐漸神祕地消失,此後500年間,人們幾乎對它一無所知。而波普於1956年發現的土耳其託普卡比皇宮藏有元代青花瓷器39件,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是世界第一。

伊斯坦布爾,一個位於歐亞非三方交界點上的城市。昔日曾是奧斯曼帝國的首都,奧斯曼蘇丹大約在公元十五世紀建造了託普卡比王宮,二十世紀初期,土耳其將這座充滿奧斯曼帝國曆代蘇丹輝煌業績的王宮闢爲永久性博物館。

從各種渠道進入土耳其皇宮的10000多件中國瓷器,其中約4500件產於元朝和明朝,另外5500件產於清朝。因爲其數量衆多、造型各異、圖案華美,皇宮中收藏的中國瓷器實屬世界罕見。

元青花的珍貴的珍貴和史學意義無須贅述。2005年英國倫敦拍賣了一件“鬼谷子下山”元青花大罐,當時的成交價摺合人民幣是2.3億元,一時轟動了世界收藏界。真正的元青花瓷極爲稀少、珍貴。目前資料顯示,在土耳其、伊朗、中國、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家的博物館裏,收藏了300餘件元青花瓷器。

與國內的元青花瓷器相比,土耳其館藏品器型碩大,其外觀雄渾富麗,色澤濃豔,通體滿繪,或繪畫層次繁多,不留任何空白;或畫風豪放,與中國傳統的藝術品位迥異。這些出口土耳其的元青花是特別燒製的外銷瓷,多采用了伊斯蘭裝飾風格。

這39件元青花都是奧斯曼帝國的王宮舊藏。託普卡比宮是在蘇丹穆罕默德二世(1451-1481)攻陷君士坦丁堡之後興建的第二座皇宮,1465年開始動工修建,1478年才完成主體建築雛形。從建成到1854年的近400年間,前後共有25位奧斯曼帝國的蘇丹居住於此。1923年,土耳其共和國成立以後,託普卡比宮被改建爲博物館,珍藏展出原奧斯曼帝國王朝的珍寶,其中就有中國的元青花瓷器。

託普卡帕皇宮博物館館藏的元青花主要是大盤、大碗、葫蘆瓶、八棱梅瓶等大件器,其中盤子數量最多。當年,元青花瓷器多被用作土耳其皇宮餐具。

在託普卡帕博物館所藏39件元青花中,大盤19件,大碗4件,玉壺春瓶1件,罐4件,梅瓶5件,葫蘆瓶3件,扁口瓶1件,扁瓶1件,另有殘罐蓋1件。

其中比較有代表意義的如直徑41.5釐米的藍底白花麒麟飛雉雙鳳圖菱口大盤,是全世界最大的;高達70釐米的牡丹紋葫蘆瓶,是世界僅有的;高60.5釐米的一對多棱葫蘆瓶,是傳世最高的。

中國青花瓷美麗迷人的藍白色調,令人心醉。這些珍藏的青花瓷上有的還精心加飾了各種寶石的純金鑲嵌,更顯示了奧斯曼帝國的統治者們對中國瓷器的珍視,成爲中世紀時期中土文化藝術合璧的典範。

人們不禁要問,這些現存於世最精美的元青花是如何集中出現在遙遠的土耳其皇宮中的?當然這都要歸功於偉大的“絲綢之路”。

從近幾十年中國出土的元青花托盞、執壺、高足杯等,在國外則幾乎沒有。另外,從裝飾方法看,大盤上採用的模印、青地白花方法也少見於國內出土物,顯然是爲了滿足不同地域、不同生活習慣使用者的需要而分別生產的。

中國與中東各國的交往歷史悠久。比如在兩河流域,9世紀的巴格就富商雲集,當地史籍中有着這樣的描述:“這裏有着底格里斯河,在我們與中國之間沒有屏障,任何從海上來的物品都可直抵我們。”在託普卡帕皇宮裏還掛有一幅波斯細密畫,描繪了奧斯曼蘇丹梅赫梅特二世宴請外國使臣的場面,宴會上用的全是中國的瓷器。

託普卡帕皇宮裏的中國瓷器來源主要有兩條線路:首先,它的來源是土耳其東南方向的陸路,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中國與中東各國曆史上就有着頻繁的貿易,通過“絲綢之路”,瓷器到達伊朗(安息)中轉,它成爲一個重要的貿易中轉站。土耳其是伊朗的近鄰,當然不乏。相互間的貿易往來,元青花從這條路線到達,可能性很大。

耳其東南方向的貿易之路還有一條陸—海路,它是公元8世紀發達起來的阿拉伯世界與中國和亞洲東部的海上來往通道,這也是被稱爲“海上絲綢之路”的航線。阿拉伯和波斯商人從波斯灣取道馬六甲海峽北上交州(越南北部)、廣州。阿拉伯人的海上優勢,一直保持到15世紀。我們不難設想,大量的中國瓷器通過商船,在波斯灣登陸,再北上陸運到土耳其。

如今,幾百年之後的託普卡帕宮,一旁是湛藍的馬爾馬拉海、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金角灣,你彷彿還可以感受到那個遙遠而偉岸的蘇丹手中捧着他摯愛的元青花瓷,眺望東方,露出一抹神祕的笑容。這裏的每一件元青花,都是對那個時代,和偉大“絲路”的最好見證。#元青花#青花瓷器#土耳其收藏

青花瓷是在元代中後期的景德鎮開始大量燒造,並迅速取代了單色釉的統領地位。進入明洪武后,元青花獨特的形制和紋飾逐漸神祕地消失,此後500年間,人們幾乎對它一無所知。而波普於1956年發現的土耳其託普卡比皇宮藏有元代青花瓷器39件,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是世界第一。

伊斯坦布爾,一個位於歐亞非三方交界點上的城市。昔日曾是奧斯曼帝國的首都,奧斯曼蘇丹大約在公元十五世紀建造了託普卡比王宮,二十世紀初期,土耳其將這座充滿奧斯曼帝國曆代蘇丹輝煌業績的王宮闢爲永久性博物館。

從各種渠道進入土耳其皇宮的10000多件中國瓷器,其中約4500件產於元朝和明朝,另外5500件產於清朝。因爲其數量衆多、造型各異、圖案華美,皇宮中收藏的中國瓷器實屬世界罕見。

元青花的珍貴的珍貴和史學意義無須贅述。2005年英國倫敦拍賣了一件“鬼谷子下山”元青花大罐,當時的成交價摺合人民幣是2.3億元,一時轟動了世界收藏界。真正的元青花瓷極爲稀少、珍貴。目前資料顯示,在土耳其、伊朗、中國、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家的博物館裏,收藏了300餘件元青花瓷器。

與國內的元青花瓷器相比,土耳其館藏品器型碩大,其外觀雄渾富麗,色澤濃豔,通體滿繪,或繪畫層次繁多,不留任何空白;或畫風豪放,與中國傳統的藝術品位迥異。這些出口土耳其的元青花是特別燒製的外銷瓷,多采用了伊斯蘭裝飾風格。

這39件元青花都是奧斯曼帝國的王宮舊藏。託普卡比宮是在蘇丹穆罕默德二世(1451-1481)攻陷君士坦丁堡之後興建的第二座皇宮,1465年開始動工修建,1478年才完成主體建築雛形。從建成到1854年的近400年間,前後共有25位奧斯曼帝國的蘇丹居住於此。1923年,土耳其共和國成立以後,託普卡比宮被改建爲博物館,珍藏展出原奧斯曼帝國王朝的珍寶,其中就有中國的元青花瓷器。

託普卡帕皇宮博物館館藏的元青花主要是大盤、大碗、葫蘆瓶、八棱梅瓶等大件器,其中盤子數量最多。當年,元青花瓷器多被用作土耳其皇宮餐具。

在託普卡帕博物館所藏39件元青花中,大盤19件,大碗4件,玉壺春瓶1件,罐4件,梅瓶5件,葫蘆瓶3件,扁口瓶1件,扁瓶1件,另有殘罐蓋1件。

其中比較有代表意義的如直徑41.5釐米的藍底白花麒麟飛雉雙鳳圖菱口大盤,是全世界最大的;高達70釐米的牡丹紋葫蘆瓶,是世界僅有的;高60.5釐米的一對多棱葫蘆瓶,是傳世最高的。

中國青花瓷美麗迷人的藍白色調,令人心醉。這些珍藏的青花瓷上有的還精心加飾了各種寶石的純金鑲嵌,更顯示了奧斯曼帝國的統治者們對中國瓷器的珍視,成爲中世紀時期中土文化藝術合璧的典範。

人們不禁要問,這些現存於世最精美的元青花是如何集中出現在遙遠的土耳其皇宮中的?當然這都要歸功於偉大的“絲綢之路”。

從近幾十年中國出土的元青花托盞、執壺、高足杯等,在國外則幾乎沒有。另外,從裝飾方法看,大盤上採用的模印、青地白花方法也少見於國內出土物,顯然是爲了滿足不同地域、不同生活習慣使用者的需要而分別生產的。

中國與中東各國的交往歷史悠久。比如在兩河流域,9世紀的巴格就富商雲集,當地史籍中有着這樣的描述:“這裏有着底格里斯河,在我們與中國之間沒有屏障,任何從海上來的物品都可直抵我們。”在託普卡帕皇宮裏還掛有一幅波斯細密畫,描繪了奧斯曼蘇丹梅赫梅特二世宴請外國使臣的場面,宴會上用的全是中國的瓷器。

託普卡帕皇宮裏的中國瓷器來源主要有兩條線路:首先,它的來源是土耳其東南方向的陸路,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中國與中東各國曆史上就有着頻繁的貿易,通過“絲綢之路”,瓷器到達伊朗(安息)中轉,它成爲一個重要的貿易中轉站。土耳其是伊朗的近鄰,當然不乏。相互間的貿易往來,元青花從這條路線到達,可能性很大。

耳其東南方向的貿易之路還有一條陸—海路,它是公元8世紀發達起來的阿拉伯世界與中國和亞洲東部的海上來往通道,這也是被稱爲“海上絲綢之路”的航線。阿拉伯和波斯商人從波斯灣取道馬六甲海峽北上交州(越南北部)、廣州。阿拉伯人的海上優勢,一直保持到15世紀。我們不難設想,大量的中國瓷器通過商船,在波斯灣登陸,再北上陸運到土耳其。

如今,幾百年之後的託普卡帕宮,一旁是湛藍的馬爾馬拉海、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金角灣,你彷彿還可以感受到那個遙遠而偉岸的蘇丹手中捧着他摯愛的元青花瓷,眺望東方,露出一抹神祕的笑容。這裏的每一件元青花,都是對那個時代,和偉大“絲路”的最好見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