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崇禎皇帝朱由檢帶着無盡的遺憾,自縊於北京煤山老歪脖子樹,真正上演了“君王死社稷”的悲壯一幕。問題來了,崇禎真的需要以這樣的方式來結束自己的一生嗎?難道不能學習南宋一樣,南遷嗎?

有一點大家需要明確,就是南京在明朝時一直是享有陪都地位,這裏各方面都比較齊備,崇禎完全可以先南遷以圖東山再起。崇禎是想過南遷的,曾小心翼翼地朝會上提出,換來的是大臣們的強烈反對。

問題是封建社會里皇帝一言九鼎,即使大臣們反對,崇禎也完全可以自己先跑去南京,可崇禎沒有這樣做。在崇禎自縊當年正月初三,左中允李明睿在朝會結束時留了下來,勸說崇禎放棄北京,儘快南遷。崇禎則反問:“汝意與朕合,但外邊諸臣不從,奈何?”

李明睿則回答:“天命微密,當內斷聖心,勿致噬臍之憂。”李明睿的意思已經說得很清楚,皇帝你就別猶豫不決了,快做決定吧。到了三月初四,崇禎終於在朝會上向大臣們提出南遷,“李明睿有疏勸朕南遷。國君死於社稷,朕將何往?又勸朕教太子先往南京,諸卿以爲如何?”

崇禎萬萬沒想到,大臣們激烈反對,有的甚至提出要殺掉李明睿以安民心。此事過後,崇禎再也沒有提南遷了。我們做一個假設,如何崇禎南遷會怎麼樣,真能東山再起嗎?崇禎南遷要實現自己延續大明國祚的目標,就必須獲得東南地區的大力支持,最核心的就是獲得軍隊支持。

如果沒有軍隊支持,崇禎待在南京是沒有任何意義的,皇帝權威必然蕩然無存。北京城在被李自成攻破前,大明軍隊基本上已經軍閥化了,南方地區號稱有“五十萬大軍”的左良玉對崇禎態度令人玩味,可謂“聽宣不聽調。”

這都不是最重要的,對崇禎致命一擊的是“松錦大戰”和“潼關大戰”的慘敗,使得大明已經無法組織起一支真正能作戰的軍隊。松錦大戰,致使洪承疇所部13萬明軍全軍覆沒,使得大明再也無法對清軍展開有效的反擊。

潼關大戰則更悲慘,孫傳庭所部秦軍也被李自成消滅,自己也戰死,至死大明喪失了最後一支能一戰的軍隊。所以,《明史》中有“傳庭死而明亡矣”的說法。我們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東南地區的富商或者權貴階層,當一個手上沒有武裝力量可以依靠的皇帝,你會誓死追隨他嗎?

筆者曾看到一個網友這樣評價,“崇禎能南遷的話他早去了,丟棄京師和祖宗陵寢南狩?別逗了,離開了京城,手裏又沒有精銳的禁衛軍團,沒有錢糧,這樣的皇帝,誰鳥他,或者說他能平安到江南?鐵桿軍隊纔是皇帝的權威所在,特別是世風日下的晚期!”

這位網友的言辭很犀利,但是確實大實話。如果崇禎南遷,自己權威又不構,此時一旦滿清八旗南下或者李自成大舉進攻,崇禎很快就會被東南地區人們拋棄,真正成爲了“孤家寡人”。

參考資料:《明史》、《明季北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