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后,本着斩草除根的想法,李世民诛杀了李建成及李元吉的所有儿子,对没什么威胁的女儿们则保留了她们的性命,基本就是这个套路。

而对于他们的遗孀,处置起来的方式,可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李建成的太子妃郑观音,当时28岁,此后被安排孀居于长乐门,抚养幼孤,黯然度日。50年后去世,从幼女归德县主的宅第出殡,与李建成合葬一处。可以说她的人生,从玄武门之变后就没有了色彩。

但李元吉的正妃杨氏,却是另一种人生走向。李世民将她纳入后宫,成为他半公开的情人,后来两人还生出了个儿子李明,被封为曹王。

为啥说是情人关系,而不是堂堂正正的妃嫔呢?因为杨氏从来没有“转正”,根本不在李世民后宫的正式编制中,有事实上的夫妻关系,但却无任何名分。她居住于皇宫的理由,是照顾李元吉的庶女归仁县主。

这理由相当可笑,李世民都杀兄杀弟杀侄子了,对侄女能有多少真心?人人都知道这只是个借口,但那时的李世民已掌握军政大权,是真正的天下至尊,没人敢出来和他较真儿。

杨氏就这么不明不白地常住宫中。可以想像,宫中妃嫔、李家宗室对她不会有什么好脸色,民间的风评也很差。都认为她是一个无情无义、水性杨花的女人。

就算生下儿子,状况也没有变好。明面上儿子李明不能叫她娘,只能按李唐皇室的辈分叫她“四婶”,给母子两人的相处硬生生地平添出了一份尴尬。

据说李世民对她也算是真爱,长孙皇后去世,李世民竟然动过立杨氏为后宫之主的念想,为此还征求起了下面大臣的意见,但魏征说了一句很简单的话,李世民就打消了念头。

魏征说什么呢?他说“陛下不可以辰嬴自累。”辰嬴是秦穆公的女儿,秦穆公先把她嫁给晋惠公的儿子晋怀公,后又让她嫁给晋文公。一女嫁了叔侄俩,人们对她的评价很低,说她淫贱。

魏征的意思,是担心李世民因杨氏而坏了名声。李世民大概也不想给后人留下荒淫好色的印象,便不再提此事。于是,终其一生杨氏在礼法上都是李元吉的妻子,她的封号也因李元吉而变动。

李元吉为齐王时,她是齐王妃。贞观二年李元吉被追封为海陵郡王,谥号剌,她被称为海陵王妃。贞观十六年李元吉又被追封为巢王,杨氏的正式称呼随之相应成了“巢剌王妃”。

贞观二十一年杨氏去世,李世民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把曹王李明过继给李元吉当儿子,这情节怎么跟《甄嬛传》里甄嬛把儿子弘曕过继给果郡王那么像。

也不知道李世民是要借此表明什么,是掩耳盗铃?还是对李元吉深层次的侮辱?可能只有他自己知道。并且,李世民不许杨氏陪葬在自己的昭陵。这足以说明,李世民并没有传说中那么迷恋杨氏。既然如此,当初为什么又要霸占弟媳呢?

这么说吧,这桩看似因色而起的丑闻,实际上和男女私情关系不大。李世民看上杨氏,她本人的美貌只是次要原因,主要是因为杨氏家族。

杨家是弘农大族,在当地盘根错节,极有影响力。隋文帝杨坚之所以能取代北周建立隋朝,也是因为有家族作为坚实的后盾。隋朝时期,杨家作为皇族自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杨家子弟在朝中掌握各种要职。

那么隋朝灭亡后杨家是否败落呢?

并没有!流水的皇朝,铁打的门阀。杨坚那一脉败了,杨家其他人依然在唐朝活得好好的。何况,隋、唐两朝的关系还不一般。

唐高祖李渊的母亲是北周太保独孤信第四女,而独孤信的第七女就是杨坚的皇后独孤伽罗。也就是说,李渊和杨广是表兄弟,李世民得管杨广叫一声表叔。

就冲这层关系,李家也不能对杨家斩尽杀绝,反而要借助杨家的力量稳固朝堂。尤其李世民登上皇位的方式又不那么光明正大,更希望得到世家大族的支持。

选择杨氏,是因为她是隋朝观王杨雄的侄孙女、杨雄之子杨师道的从侄女。杨雄虽死,杨师道却有宰相之才,在唐朝混得风生水起,极得李渊的信任,被任命为上仪同、备身左右,还把寡居的女儿桂阳公主嫁给他。

李世民临幸杨氏,很难说没有拉拢杨师道的意图。

杨氏嫁给李元吉,她背后的家族资源必然曾向李元吉倾斜,当李元吉被铲除,这些人肯定惶恐不安,说不定会铤而走险做出不利于李世民的事情。

这种情况下,纳杨氏入宫就成了最好的安抚方式。不管杨氏有没有皇帝妃嫔的名头,只要她成了李世民的女人,并且诞下子嗣,那么她所代表的杨家势力也就安心了。

那杨氏愿不愿意呢?

应该是愿意的。就算她不愿意,也改变不了什么,她反抗不了家族,更反抗不了皇帝。但李世民到了晚年,估计还是后悔了,才会将李明过继出去,假装没有发生过这件荒唐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