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确定一点,徽宗皇帝并没有被熬成灯油,这只是中原文人对金人的丧葬习俗的误解而已。至于归还的棺椁是不是空的,那肯定不是,毕竟不是还有一截朽木嘛。

首先确定一点,徽宗皇帝并没有被熬成灯油,这只是中原文人对金人的丧葬习俗的误解而已。至于归还的棺椁是不是空的,那肯定不是,毕竟不是还有一截朽木嘛。

宋徽宗赵佶(1082-1135),是宋朝第八位皇帝,他或许是中国帝王中艺术天分最高的皇帝,他独创的瘦金体书法独步天下,在书法艺术中有着极高的地位,流传至今的楷书作品《秾芳依翠萼诗帖》堪称楷书杰作,其笔法犀利遒劲,铁画银钩,后人认为其书法水平不亚于张旭和怀素,可见其功力之深。在绘画领域,徽宗皇帝也是当之无愧的大师,其丹青造诣登峰造极,山水画作《雪江归棹图》意境清奇高远,一般画家的画作难望其项背。

就这么一位有着极强艺术天赋的人,如果不是当了皇帝,他会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可惜,他偏偏是中国宋王朝的君王,他当皇帝对国家而言,代表的是灾难与灭亡,正如王士祯的评价:宋徽宗百事皆能,独不能为君。

靖康元年十二月十五日,东京之战失利,随后次年四月金军攻破汴梁城,徽钦二宗及后妃宗室、王公大臣三千余人被掳往北地,北宋灭亡,这就是腰斩了千年繁华的“靖康之耻”。历经千辛万苦徽钦二宗终于到了金国都城会宁府,在这里金国皇帝完颜晟极尽羞辱之能事,先让其执“牵羊之礼”拜完颜阿骨打陵寝,之后又被封为昏德公,不久后把他们剩余的几百人发往五国城。

南宋绍兴五年,徽宗皇帝不堪忍受精神折磨,死于五国城,享年五十四。后人在曹纪平的《宣和遗事》中把徽宗丧葬之礼认成了熬灯油,而后来藩僧杨琏真迦盗掘宋帝墓时,发现徽宗永佑陵的棺椁中只有一截朽木,并无尸骸。自此之后便传出徽宗皇帝被熬成灯油,棺椁中只有朽木一截的说法。

那么,真相是否如此呢?

“熬灯油”之说纯属无稽之谈

女真人有“火葬”传统。早在唐朝黑水靺鞨时期,女真人先祖便有了火葬习俗,这种习俗对于游牧民族来说是普遍性的,金国虽然立国,但这种丧葬习俗得到了继承,故而曹纪平《宣和遗事》中记载的应该只是火葬过程而已。

另据野史记载,钦宗皇帝不忍父亲骨灰直接入地,“嘱金兵以合木为棺葬之”。徽宗葬身之地乃钦宗所选,金人则是以苦力之身份来干活的,岂敢将前朝皇帝遗体熬灯油?更何况,金国再穷也不会缺这点灯油。

金国女真人从未有过将尸体熬灯油的习惯。虽然女真人有用动物脂肪熬制灯油的习惯,但并不代表他们会用人的尸体来熬制灯油,此事在《金史》与《宋史》中全无所提,不知这熬制灯油一事又从何而来?就算曹纪平的《宣和遗事》中也没有记载“灯油”一说,可见徽宗皇帝并没有被“熬制灯油”。

综上可见,“徽宗被熬灯油”一说纯粹是无稽之谈,其实这种传言正是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的理念,古人对于身体是极其爱护的,如若损伤将是大不孝,这种说法的出现首先是对金人的一种贬低,另外则是对徽宗皇帝“怒其不争”的一种愤慨吧。

徽宗棺椁之中并非空无一物,而是有朽木一截。

陶宗仪《南村缀耕录》记载:二陵皆空无一物,徽陵有朽木一段,而钦陵有木灯檠一枚而已。

以此可见徽宗皇帝棺椁中,的确无遗骸,尚存有朽木一段。藩僧杨琏真迦在后来的盗掘宋帝陵墓时也证实了这一点。那么,为何棺椁中只有“一段朽木”呢?我们作以下推测。

1.根据金人的丧葬风俗,“死者穿地埋之,以身衬土,无棺敛之具”。言下之意,是死后先以火焚烧,然后不入棺椁,直接衬土埋葬。以此看来,宋高宗与其和谈时,不见得还能留下片骨,极有可能是拿一段朽木来忽悠南宋朝廷的。

2.依照金人丧葬习俗,死者生前的鞍马应以殉之。那么,或许金人送还南宋的这段朽木,正是徽宗皇帝下葬时所殉之马鞍。另外,野史也记载钦宗皇帝嘱金兵“以合木为棺葬之”,那么这段朽木极有可能是盛放徽宗皇帝骨灰的“合木”。

3.还有一种说法是此朽木乃徽宗皇帝灵位。据说徽宗皇帝死后,金人以帝王之礼葬之,铜铁大钱多有陪葬,后被盗墓贼得知,掘其墓,骨灰四散。金皇统二年三月,宋金议和,签订了“绍兴和议”,高宗求徽宗遗骸回宋,金人寻徽宗遗骨不得,只能将此腐朽不堪的灵位送回南宋。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定,永佑陵中的徽宗棺椁内,确实只是一段朽木,至于此朽木到底是何物其实已经不重要了,毕竟它的代表意义要大于实际意义。

结语

从以上我们基本可以推断出,徽宗皇帝被“熬灯油”一事纯属无稽之谈,而棺椁中也并非空无一物,最起码有一段朽木深藏其中,可惜徽宗皇帝虽然书画无双,但终究选错了职业入错了行,诗曰“徽宗皇帝多慷慨,瘦金当年不值钱”道尽了一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