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日常生活中,总有各种各样的事,让妈妈们心情波动。我们会不自觉犯一个错误:心情好时,对孩子关怀备至,耐心满满;心情坏时,瞅啥都不顺眼,对孩子动辄训斥,往孩子身上撒气。

妈妈情绪不稳,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后果呢?

1.容易造成孩子的心情不稳定。

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我的父母婚姻不幸福,偏偏他俩又喜怒形于色,家里常年低气压。我们兄妹每天过得小心翼翼,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事情,就会惹得母亲大发雷霆。

母亲也不总是对我发飙,心情难得好的时候,对我还算温和。但她太反复无常,无论她对我好,还是不好,都没有规律。我时常感觉,在母亲面前无所适从。莫名被骂时,我就躲起来偷偷哭。这样的记忆几乎占据了我整个童年。

中学住校后,我心理很不稳定。敏感冲动的性格,让我在整个中学时代,都是班里最孤独的那个女生。

心理学家认为,家长喜怒无常,使孩子在6岁之前根本无法形成良好的性格。这样带来的性格缺陷是终身的。最直接的反应是,孩子在言行上优柔寡断,遇事六神无主。

2.容易造成孩子对成年人产生不正确的认识。

母亲对我忽冷忽热,让我在幼年时,感觉大人的世界很难懂,大人们都很古怪,不可信任。我会不自觉疏远所有的成年人。

学生时代,我从来没主动问过老师任何问题。高中的物理老师,直到高三,都叫不上我的名字。

我既不会跟同学和睦相处,也不懂得向老师寻求帮助。性格越发孤僻,很长一段时间,我感觉自己都快窒息了。

这对成年后的孩子最大的影响,是他们很难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敏感,清高,主动屏蔽一切陌生的人和事。

记忆中的伤痛,让我在做了妈妈之后,发誓一定不能像自己的母亲那样对待孩子。

但生活中,孩子做的有些事情,让妈妈实在不能容忍。我们该怎么办呢?

心理学家说,当妈妈觉得自己的不良情绪即将爆发时,请将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孩子身上。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知道自己忍不住要发火了,先想办法平复自己的情绪。比如,暂时离开。

如果孩子还小,不能独自一个人待着,妈妈就走到孩子能看得到的地方,安静一会儿。比如,孩子在客厅,你在厨房。

对于大一点儿的孩子,妈妈可以跟他说:“你把家里弄得一团糟,让我很烦。我需要休息一下,等一会儿来处理这件事。”然后离开,去卧室。

我们让自己独处一会儿,做任何可以让自己身心平静下来的事,给朋友打打电话,洗把脸,或者刷刷手机。

然后问问自己:“孩子什么事让我这么生气?这是孩子做错了事,是他的问题,我干嘛要生气?”

等心情平复下来,你再出去,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或者他不在规定的时间内改正,会受到怎样的惩罚等。

你的退场,会让孩子安静下来,想想自己哪里做错了。没准你出来时,孩子已经收拾了玩具,不是两全其美吗?

母子关系是需要温情的,情绪爆发只会造成感情的伤害,增加相互的愤恨。孩子小的时候,屈从于大人的权威,不敢反抗。可是你看,和父母争执长大的孩子,成年后又有多少能跟父母和睦相处的呢?

总结:

身为母亲,我们是孩子的守护者。母子一场,本身就是一种缘分,亲情也需要用心维护。让孩子感到妈妈永远在爱着自己,关心着自己,从而给孩子一种稳定感、安全感和信任感,才是最好的母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