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專訪劉曉明大使談中英關係:“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望英方認真反思涉華言行)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 記者 白雲怡 陳青青】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14日在接受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專訪時表示,當前英國對華政策存在兩大赤字,即“認知赤字”和“信任赤字”,這是當前中英關係的一個癥結。他同時表示,希望英國不要“隨美起舞”,“只有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列顛’纔是名副其實的‘大不列顛’”。

近日,中英關係因香港、華爲、新疆等一系列議題而日益緊張,引發外界對中英關係“黃金時代”是否已經結束的擔憂。就在本月10日,英國首相發言人及外交部官員還就香港《蘋果日報》創辦人黎智英等人被逮捕“深表關切”,並稱香港新聞自由必須得到保障。

在接受環球時報-環球網專訪中,劉曉明並未明確回答中英“黃金時代”是否已經終結,但他強調,中英歷史文化、社會制度、發展階段不同,難免存在分歧,加強接觸和溝通是消弭“赤字”的必經之路。只有推動相互“掛鉤”,而非鼓譟“脫鉤”,中英才能不斷加強互信、管控分歧,消除“認知赤字”和“信任赤字”。

對於英國近期無限期暫停與香港引渡協定、單方面調整BNO護照政策、爲“亂港分子”羅冠聰提供庇護等一系列挑戰中國治港政策的行爲,劉曉明認爲,究其根本,還是因爲當今世界早已進入21世紀,但英國等一些西方國家政客的思想“卻仍停留在冷戰時期,甚至殖民時代”。

“在香港問題上,他們不願意承認香港已經迴歸中國的現實,以所謂‘監督者’自居,慣於對香港事務說三道四。”劉曉明強調,一些英美政客反覆聲稱的“《中英聯合聲明》不能單方面終止、且英國有責任監督《聲明》施行”反映出他們“對歷史的無知”,欠缺歷史“基礎課”。他表示,《中英聯合聲明》有1137個字、8個條款、3個附件,“沒有任何一個字、任何一個條款、任何一個附件賦予英國在香港迴歸後對香港承擔任何責任。”

最近中英關係的緊張也讓外界疑慮“滬倫通”的發展前景,以及中英在英國“脫歐”後達成自貿協定的可能性。劉曉明對環球時報-環球網表示,中英金融合作成果既是倫敦金融優勢地位的體現,更得益於中英緊密關係的支撐。穩定的雙邊關係是推動中英金融合作健康發展的基礎和保障。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這名中國大使強調,希望英方認真反思其近期涉華言行,不要再做損害中英關係基礎的事情。

netease 本文來源:環球時報-環球網 責任編輯:陶瑩_NB579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