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88年,24歲的年輕皇帝漢惠帝劉盈走到了生命的盡頭,結束了他的一生。某日清晨,右丞相王陵一臉怒容從王朝議事大殿中走出,而左丞相陳平則是一臉苦澀,緊隨其後。

一時半會兒,二人止步,同時望着遠方的朝陽。整個大漢王朝除了皇室,權勢最大的兩人此刻均是心事重重。

自西漢第二代丞相曹參去世後,王陵與陳平繼任了丞相之位,位極人臣。可兩人卻一點也不覺得高興,因爲他們的頭上懸着一把大刀,隨時會劈下來,這把大刀就是呂后。

王陵性格耿直,怒意不消,對陳平喝道,“陳平,你也曾經與高祖皇帝歃血爲盟,現在高祖皇帝駕崩多年,太后掌權,你是打算背棄盟約了嗎?你這樣做,將來有何面目去見九泉之下的高祖皇帝?”

陳平看了一眼怒不可遏的王陵,一向心機深沉的他也忍不住嘆了口氣,悠悠說道,“王丞相剛正不阿,陳平佩服。若論大殿爭辯,我不如你。可將來恢復劉氏社稷,你可就不如我了。”

王陵冷哼一聲,對此不可置否,拂袖而去。

王陵大怒,陳平無言。而此時的呂后卻是心情大好,她多年的夙願終於快要得償所願了!在高祖皇帝劉邦離世前,立下了白馬之盟,“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基於此,呂后數次想要加封呂氏宗親爲王,都被以王陵爲首的大臣給否決了。

正當呂后一籌莫展之時,今日卻出現了轉機,陳平與周勃這兩位重臣竟同意了自己的要求,有了這兩人的支持,封王之事自然不在話下。不過在呂后看來,王陵這人,着實是不識時務,只不過他也是當朝重臣,不能隨意處置,但若不處置,又不能解心頭之恨,因此得想個法子纔是。

數日後,王陵家裏傳來了朝廷的加封旨意,將王陵從丞相之位提爲太傅。既是官職提升,本應高興,可王陵卻是勃然大怒。原來太傅之位雖高於丞相,但卻無實權,呂后此舉,不就是明升暗降嗎?王陵雖貴爲丞相,但如今滿朝皆是呂氏爪牙,自己也是無能爲力,只得以拒不上朝表達心中不滿。

高後八年七月(公元前180年),這位不可一世的稱制女主呂后病危,深感時日不多的她,爲呂氏的將來感到憂心忡忡。

爲了穩固呂氏諸王地位,這位手段通天的女王做了一系列的安排,命呂祿爲上將軍,統領戍衛京城的北軍,命呂產統領戍衛皇宮的南軍。同時,她還立下遺詔,命呂產爲相國,呂祿之女嫁予皇帝(少帝)爲後。

做好這一系列措施後,呂后仍是不放心,命令呂氏諸王,“我死後,諸呂不得爲我送葬,不得擅離職守!”

下完最後一道旨意後,這位中國封建史上第一位強權女主不甘地閉上了自己的雙眼,結束了她傳奇的一生。

京城的某個隱祕的房間內,陳平與周勃皆揹負雙手,望着皇宮的方向。僅過去數年時間,兩人卻是蒼老了不少。不過,呂后離世,卻讓兩人眼中燃起了熊熊的烈火。

“可以收網了。”陳平淡淡言道,一旁的周勃聞言,點了點頭。

呂后葬畢,整個京城陷入了可怕的平靜。可任誰都知道,此時此刻越平靜,將來的暴風雨就會越加狂暴。

京城的異樣,驟然間傳遍整個天下,此時遠在臨淄的齊王劉襄收到了來自京城的一封信,這封信是族弟劉章寄來的:“兄長如晤,弟從賤內呂氏口中得知,趙王呂祿欲興兵謀反,望兄長速速發兵入京,掃除叛亂,弟與東牟侯劉興居權做內應。他日事成之後,兄長當居劉氏首功。”

劉襄得信後,先是誆騙琅玡王劉澤至臨淄軟禁,隨即起兵,以“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爲口號,浩浩蕩蕩地向京城而去。

然而,此處卻存有疑惑,劉章之妻呂氏,乃呂祿之女。呂祿既要謀反,又豈會將此等大事告知一個嫁出去之女?何況自己的女婿還是劉氏宗親?此爲疑點一,身在京師某處的陳平等人,此時卻是笑而不語。

天下安定之時,竟有賊人想要謀反,身爲當朝丞相的呂產如何能忍?立即命令大軍迎擊,旨在掃平賊寇,而這支大軍的統帥則是當朝大將軍灌嬰。

令所有人大跌眼鏡的是,灌嬰兵至滎陽,卻屯兵據守,彷彿有預知之能一般,告知齊王與諸侯,靜待呂氏叛亂。

灌嬰的做法讓身在京城的呂產和呂祿嗅到了一絲不尋常的味道。若大將軍與齊王沆瀣一氣,自己及諸呂若不自保,必將死無葬身之地,而身在京城中樞的他們,需要做的是保證京城的秩序,將小皇帝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

呂祿有一好友,名曰酈寄,此人乃是開國功臣酈商之子。在這天下即將大亂之時,酈寄親自登門拜訪呂祿。

在這危急之時,呂祿本不願見人,可畢竟是故友,且酈寄其人,素有謀略,說不定能爲自己解除眼下危局,故而命人將酈寄迎了進來。

“將軍大禍將至,在下提前來弔唁矣!”酈寄見到呂祿,不及寒暄,便對呂祿痛哭言道。

呂祿聞言大驚,問道,“酈兄何出此言?”

“高祖與高後平定天下,高祖、高後與朝臣商議,共立諸侯王,將軍亦爲趙王。可如今將軍身爲諸侯王,卻留在京城,皇帝年幼,將軍又執掌京城防衛,如此一來,必受天下人猜忌。齊王與大將軍此刻與合兵一處,不日便會入京,屆時將軍何以自保?莫非將軍真要謀反不成?”

“吾之所求不過富貴耳,豈敢謀反?酈兄救我!”

“既如此,將軍何不將北軍戍衛之權還予太尉周勃,請梁王呂產歸還相國打印,各自回封國,如此一來,齊王兵必退,將軍與梁王也能富貴一生,封蔭子孫萬代。”

送走酈寄,呂祿陷入了沉思,心道,“自太后掌權,呂氏一族位極人臣,爲此,自己手中也沾了不少劉氏宗親的鮮血。朝中大臣對此早已不滿,酈寄爲酈商之後,前來勸說於我,必然已得到消息,看來,爲今之計,只得按酈寄所言去辦了。”

想到此處,呂祿立即出了府門,朝着相國府而去。

關乎呂氏生死存亡,呂產自不敢怠慢,立即召集呂氏宗親商討。呂祿將酈寄的建議告知了衆人,可一衆人等意見不一,討論許久也無結果,呂祿也就只得乾着急,呂產只得令衆人散去。

就在此時,太尉周勃與襄平侯紀通已持皇帝符節,前往呂祿的北軍,以皇帝詔令,接管了北軍。周勃乃是開國重臣,接管北軍時,倒也順利。

而後,陳平令朱虛侯劉章協助太尉周勃,前往南軍,順利拿下南軍統帥之權。一夜之間,呂產、呂祿這兩位當朝最有權力之人,竟然已無法調度京城一兵一卒。

卻說呂產散去衆人後,心中愈發不安,不久後,便帶了隨從,入宮面見皇帝。可呂產萬萬沒想到,此刻的禁軍已全然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尚未靠近宮門,朱虛侯劉章便帶着禁軍向呂產殺來。不及多想,呂產便已身首異處。

自呂后離世,呂產便是諸呂之首,呂產一死,諸呂一時間羣龍無首。太尉周勃下令,全力搜捕諸呂,無論男女老少,一律誅殺。呂祿也死在了亂軍之中,把持朝政十數年的呂氏一族,就此徹底消失在了歷史之中。

王陵墓前,陳平看着老友的墓碑,言道,“王兄高風亮節,不肯虛以委蛇,屈身事呂,在下佩服。如今諸呂全部伏誅,你說,我可有面目見得高祖皇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