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宜文

據新華社報道,曾是深度貧困縣且2019年剛剛摘帽的陝西鎮安縣,全年地方財政收入不足2億元,最近卻新建了一所總投資7.1億的“豪華中學”。在記者採訪中,有縣政府工作人員表示,雖然學校面積比較大,但從長遠看是可行的,也有一些當地幹部認爲,高標準建學校體現了“再窮不能窮教育”的理念,即使建得超前一些也無可厚非。

教育是公認的改變命運、擺脫貧困的有效途徑,從這個意義上講,貧困地區投資建設學校屬於“民生工程”。但是,真正的“民生工程”要遵循的原則是盡力而爲、量力而行。不足2億的財政收入,卻要建設7.1億的“豪華中學”,媒體披露,當地爲此需連續12年每年償還5000餘萬元貸款。這樣不自量力的“民生工程”,真的充分體現了民生嗎?

真正的“民生工程”要緊緊圍繞民生的實質內容來展開,建設學校就得以服務教學爲中心,在設施設備上儘可能考慮怎麼方便教師教學,以及如何爲學生創造更好的學習和生活條件。如果真正滿足了這些標準和要求,把資金真正用在改善教學上,學校建設得適當超前一些,確實無可厚非。畢竟,“再窮也並不能窮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

但是,揭開這所“豪華中學”的面紗,我們看到的是很多政績工程和形象工程的影子。比如,氣派的仿古牌坊式大門、4層噴泉水景、16尊石刻鯉魚、從西安拉來的校訓石碑,以天壇祈年殿爲原型、空間利用率低的圖書館空間,紅木鋪地、座椅扎花、餐具考究的學校餐廳包間……

這樣的“民生工程”,不僅民生內容成色不足,而且是對民生的“二次傷害”。因爲,舉債建設的那些與學校教學沒有實質性關係的工程,在客觀上造成的資金浪費,最終還是要由全縣納稅人來“埋單”。這正如鎮安縣《2019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2020年財政預算草案的報告》顯示的那樣——2020年“政府債務還本付息激增,收支矛盾更加尖銳”。

另外,以往的經驗也表明,但凡不自量力的“民生工程”,都可能會有不可告人的貓膩。對於陝西鎮安縣舉債建設的“豪華學校”,上級紀檢監察部門不妨介入其中,對其中有沒有違紀違規行爲進行深入調查。畢竟,目前已經有明顯的違紀線索——作爲副縣級單位的鎮安中學,掛有“副書記”“課管處主任”門牌的辦公室,面積都超過了縣級機關縣級副職24平方米的標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