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75年前的今天,日本投降!

來源:法治日報

守望歷史,

爲了和平。

75年前的今天,

是億萬中國人民永遠銘記的日子。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佈接受《波茨坦公告》

無條件投降!

一場長達14年的浴血奮戰,

以中國人民的最終勝利徹底結束!

那一天,

四萬萬中國人民熱淚盈眶,

舉國歡慶、萬人空巷!

這是屬於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勝利,

更是屬於中國人民的勝利!

軍隊勝利凱旋,

可愛的小女孩揮灑着花瓣,

空氣中醉人的芬芳和民衆臉上燦爛的笑容,

無不瀰漫着喜悅幸福的味道。

在延安,

兩萬多人舉行慶祝大會。

秧歌隊、腰鼓隊盡情奔跑、歡呼,

火炬映紅了

波光粼粼的延河水和巍巍的寶塔山。

在重慶,

人們湧上街頭、舞起巨龍,

唱歌聲、鞭炮聲不絕於耳。

在漢口,

人民自發在街上拉起了無數橫幅,

以慶祝這來之不易的勝利。

那一天,

幾乎所有報紙的頭版,

都用醒目的大字書寫着——“日本投降矣!”

億萬中國人都懂得,

這五個字背後,

藏着多少血淚與別離。

在這14年中,

濃縮了怎樣的沉淪與奮起。 

每一段歲月,

都是人類記憶中的年輪。

即使山河再造、日月重光,

有些日子,我們註定無法忘懷。

1931年9月18日,

日本軍國主義發動瘋狂的侵略戰爭。

從那時開始,

60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淪陷,

3500萬以上同胞傷亡,

四萬萬人民被壓迫。

烽火歲月山河飄搖,

蒼生蒙難家國難安。

侵略者對中國的野蠻掠奪,

被一張張圖片印刻在了時間的軌跡中。

每每回望,都叫人分外心痛。

那些黑暗的日子裏,

死亡的陰影籠罩了古老的大地。

面對日本侵略者的踐踏,

無數不甘屈辱的中華兒女前赴後繼,

在一次次血與火的淬鍊中,

在一個個生與死的戰場上,

以血肉之軀築起了新的長城。

黃浦江邊,硝煙四起。

吳淞口上,血色瀰漫。

數十萬戰士前仆後繼,

用他們的錚錚鐵骨保衛家園。

長城腳下,喜峯口外。

槍械陳舊,彈藥不足。

於是“鹹抱必死決心,白刃相接”,

揮舞大刀向鬼子頭上砍去。

在平型關,

八路軍伏擊日軍重挫其囂張氣焰,

打碎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而在八路軍出師時,

每支槍平均只有30發子彈,

槍支彈藥來源主要靠戰場繳獲,

是名副其實的

“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

在臺兒莊,

敢死隊員浴血奮戰。

受傷的堅持從血泊中爬起繼續砍殺,

動不了的就拉響手雷和敵人們同歸於盡。

在安徽繁昌,

新四軍連續5次打退日軍進攻。

萬山叢中,抱定必勝決心。

青紗帳裏,每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

在河北平原,

民兵們埋地雷、鑽地道,

打得鬼子進不了村。

第一代戰鬥機飛行員在學校門口立起校訓,

稱身體、飛機和炸彈

當與敵人兵艦陣地同歸於盡!

這不只是校訓,

更是他們風華正茂時就寫下的遺囑,

在犧牲時,

他們的平均年齡也不過是23歲。

東北抗日聯軍堅持14年苦鬥,

冬天零下四五十度戰士仍穿單衣,

受傷後由於藥物匱乏只能用大蒜止疼。

爲保證人身安全,

朝夕相處的戰友只能以代號相稱,

直到抗戰勝利相擁慶祝,

才大聲告訴戰友自己的名字。

面對殘暴的敵人,

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團結

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除了英勇的戰士們,

還有千千萬萬的普通人,

以絕不屈服的意志守護着家園。

北京密雲有一位叫鄧玉芬的母親,

在戰爭中她舍家紓難,

自己喫粗糠、野菜,

省下雞蛋糧食給傷員病員喫。

先後將丈夫和5個孩子送上前線,

爲國痛失親人卻無怨無悔。

重慶人民面對日軍戰機頻繁的轟炸,

以高懸的紅燈籠爲空襲警報系統。

有時候老百姓一天要躲開兩三次警報,

等警報解除後,

大家照樣工作、讀書。

華北平原上的一戶人家,

曾寫下一副抗戰對聯。

上聯是“萬衆一心保障國家獨立”,

下聯是“百折不撓爭取民族解放”,

橫批“抗戰到底”。

緊要關頭,

“血”是“流血犧牲”,

但更是“血性”與“血氣”。

英勇頑強的中國人民從來不曾低下高昂的頭,

所以最終迎來了勝利的曙光。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天皇裕仁廣播《停戰詔書》,

宣佈無條件投降。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

是近代以來

中國抗擊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

這一偉大勝利,

徹底粉碎了

日本軍國主義殖民奴役中國的圖謀,

洗刷了民族恥辱。 

如今,

“8·15”已經成爲一種象徵。

它宣示了正義者的勝利和侵略者的失敗,

更提醒戰爭始作俑者正視歷史,

深刻反省侵略罪行。

抗戰的硝煙已散,

回望用血與淚寫成的那段歲月,

我們更加懂得了和平的珍貴。

面向未來,也不忘提醒自己:

勿忘歷史,

珍愛和平。

銘記過去,

吾輩自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