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電(通訊員 蘇辰曄 曹昕)8月1日至8月5日,“珈治洪平,燕助水清——武漢大學聯合北京大學開展防洪與水環境知識普及活動實踐隊”組織了線上防洪知識科普實踐活動,針對普通羣衆,以科學專業的視角、深入淺出的方式解讀防洪工作相關概念和疑問,全面提高受衆的相關知識水平,對防汛、闢謠等工作起到了積極作用。

2020年7月25日水利部會商部署當前重點防洪工作,國家防總副總指揮、水利部部長鄂竟平主持會議,分析研判長江、淮河、太湖流域汛情和西南、華北地區將出現的強降雨過程,針對當前重點防洪工作進一步做出安排部署。當前正處於防汛抗洪關鍵期,防汛形勢依然嚴峻,而普通民衆普遍缺乏防汛知識,加之對於洪水等自然災害有着天然的恐懼心理,難以辨別網絡傳聞的真實性。爲此,武大水院聯合北大環院開展本次防洪和水環境聯合科普。

2020年發生的巨大洪澇災害,給人民生產生活帶來巨大損失

結合當前羣衆關心的熱點問題,武漢大學聯合北京大學開展防洪與水環境知識普及活動實踐隊首先將目光聚集在了的城市內澇問題和洪水的科普知識兩個方面。

爲了宣傳推廣城市內澇的相關知識,促進防澇意識深入人心,實踐隊科學分工、通力合作。

8月1日-4日資料整理組分專題進行資料收集,同時配合推文的製作需要對防洪防汛科普專題、城市內澇專題的資料進行進一步的蒐集整理。調查記錄組同學負責進行日誌撰寫和實踐收穫的記錄,綜合聯絡組對接北大方向提供重要的支持。經過反覆的修改,製作宣傳組結合當羣衆當前關心的熱點問題,推出了實踐隊破冰意義的兩篇推文成果:

海綿城市篇——《暑期社會實踐之那些年我們一起看過的海》

城市內澇是指強降水或連續性降水超過城市排水能力,導致城市內產生積水災害的現象,多發生於夏季暴雨頻發的時節,嚴重地影響居民生活,致使水、電、煤氣、通信交通系統均有癱瘓風險,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除此之外還會惡化城市環境,造成水體污染等嚴重後果,給居民生活造成極大困擾。

8月5日實踐隊發表了這篇兼具科學性和可讀性的推文:《暑期社會實踐之那些年我們一起看過的海》,在武漢大學水利水電學院官方公衆號平臺“瀲灩水光”上進行推廣傳播,閱讀轉發量超過兩千人次,具有相當的社會影響力。該推文將城市內澇的概念、產生原因、危害及預防補救措施進行整合,向讀者科普了城市內澇的“前世今生”。同時,針對城市內澇的解決辦法,實踐隊將前沿科研成果“海綿城市”的建設理念融入其中,讓普通羣衆能夠接觸最前沿的學術成果,對如何從源頭上解決城市內澇問題形成個人更深入的理解。

實踐隊發表的推文部分內容

洪水科普篇——《暑假社會實踐之關於洪水還有這麼多小知識》

8月6日,實踐隊推出了第二篇貼近羣衆生活需要的科普推文:《暑假社會實踐之關於洪水還有這麼多小知識》,同樣發表在了“瀲灩水光”公衆號上,該推文深入淺出的解釋了生活中經常見到的暴雨預警信號,羣衆經常產生誤解的“百年一遇洪水”,以及聽起來陌生但肩負着“防洪最後一道防線”使命的蓄滯洪區等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小知識。以其幽默風趣的語言,專業兼顧通俗的解釋贏得了上千的點擊量,影響力持續攀升。

圖爲實踐隊發表的部分推文內容

在實踐中學習,在探索中進步

本次實踐全部是在線上進行,但是得益於科學的實踐規劃,本次科普實踐活動非常充實,意義非凡。實踐隊首次創新性地使武漢大學本科生與北京大學本科生、研究生進行聯動,集合雙方優勢,共同打造兼具青春活力和科學素養的團隊。面對各種各樣的任務和挑戰,實踐隊員們克服困難,竭盡全力,精心打造這次的實踐內容。在這個過程中,實踐隊員們鍛鍊了與人溝通的能力,學會了各種媒體制作軟件,掌握了閱讀文獻的技巧,養成了良好的記錄習慣,綜合能力獲得了巨大提升。

滔滔洪水,與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息息相關。隨着科技的發展,我們有了衆多水庫、水文測站以及完善的洪水預報方法,但每年汛期防汛工作者們仍然面對着巨大的壓力。面對洪水,無數水利工作者的默默付出的同時,廣大羣衆的理解與支持也將帶給他們強大的精神動力。防洪防汛是關係人民生活的大事,需要我們共同的努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