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東漢末年的天下三分之局,很多人可能更看好劉備建立起來的蜀國,畢竟他作爲漢朝皇室後裔,有着正統的皇族身份,再加上他賢德愛民,深得民心,很多人都仰慕劉備這樣的品格前來投靠,與此同時,在他的手下還有臥龍諸葛和聲名赫赫的五虎上將,有這些人的幫助,確實是很有機會在未來一統天下。

不過最後因爲關羽大意失荊州,劉備又在白帝城病逝,蜀國的情況一落千丈,縱然有五虎上將也難以改變這種局勢,而在這五個人之中,他們每個人的結局各有不同,尤其是關羽和趙雲,兩人的結局簡直就是相反的,因爲當年關羽戰敗時士兵四散逃離,而趙雲戰敗時他手下的將士卻奮起反擊,這才讓趙雲避免被敵軍抓獲,那同爲五虎上將,爲何會有這樣的差異呢?

截然不同的結局

相信很多看過三國曆史或者是《三國演義》小說的人都知道,關羽之死是很悲慘的,他沒有戰死沙場,也沒有被誰打敗,而是被抓獲之後,死在了呂蒙手下一個無名小卒的手裏,當真是可悲,當然,這樣的結果也怪不得別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關羽的個人問題。

當時諸葛亮和劉備與曹操正在進行漢中之戰,他們二人派關羽鎮守荊州,擔心後方有人偷襲,一旦荊州失守,那麼他們也就失去了重要的根據地,所以說讓關羽鎮守並不是大材小用,而是非常謹慎的決定。

只可惜諸葛亮等人忽略了關羽驕傲自大的性格,身爲老將的他怎麼甘心在後方喝茶看戲,於是貿然發動襄樊之戰,可這場戰役還沒等打完後方便被呂蒙偷襲,一招白衣渡江毫不費力地奪取了荊州。

緊接着就是關羽迅速回防,可惜爲時已晚,最後敗走麥城,這纔有了被呂蒙手下斬殺的結局,按理說當時的關羽手中還是有一定的人馬的,就算打不過用來自保到也不成問題。

可是任誰也沒想到的是關羽在被呂蒙、陸遜等人偷襲後,其部下多位將士例如糜芳、士仁等都背棄關羽投靠他人,士兵也大都四散奔逃,還有很多人直接就投降了,向劉封等人求救也毫無結果,最後孤立無援,終究是難逃一死。

不過反觀趙雲就不一樣了,當年諸葛亮發動北伐戰爭,因爲街亭失守,只能收縮戰場,局勢也由上風轉變成被動,趙雲作爲老將負責殿後,可是曹軍氣勢洶洶,將趙雲圍困,手下的士兵也都精疲力盡。

本以爲這些人會逃離或者是投降,沒想到他們居然爲了掩護趙雲撤退拼死反抗,沒有人掉隊,也沒有人背叛,所有人忠心耿耿,守護趙雲離開,這樣的結局可真是和關羽形成了鮮明對比,要是當年關羽也有人爲他拼命倒也不會死的那麼憋屈。傲氣十足,失去軍心

要是關羽和趙雲兩人爲何有着截然相反的命運,主要和他們個人作風有關係,先來看看關羽,他作爲五虎上將之首,同時也是蜀國建立的開國功臣,有着極高的威望和地位,爲何他手下士兵在關鍵時刻不再效忠於他,其實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關羽太驕傲自滿了,經常看不起這個,看不上那個的。

就比如當年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關羽就很不樂意,以爲是諸葛亮擺譜,一介書生憑什麼讓自己的大哥如此禮遇,這也讓關羽在最開始的時候總是橫眉豎眼的看諸葛亮,不過後來諸葛亮一次次打出漂亮的仗,又幫助劉備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勢力,這時關羽纔算是心服口服,畢竟諸葛亮能力擺在那裏,他不得不服。

而對於其他人,關羽還是老樣子,就比如他看不上五虎上將之中最爲年老的黃忠,認爲此人沒什麼本事,根本不配做五虎上將,甚至認爲讓他當一個普通的將領都算是抬舉他,還有後來投奔劉備的馬超,關羽覺得馬超此人背信棄義,就像當年有着三姓家奴之稱的呂布一樣,而且自認爲馬超也沒什麼能力,曾經還反對劉備讓他成爲五虎上將。

正是這種驕傲的性格讓關羽在對待下屬的時候也是趾高氣揚的,始終都是一副目中無人的面孔,雖然說他個人的能力的確是很強,但是如此自視清高的態度難免會傷及他人的尊嚴,也會給士兵留下不好的印象,最後也就失去了軍心,無人願意爲他賣命。仁義穩重,御下有方

反觀趙雲就不同了,趙雲的性格同劉備十分相像,以仁義至上爲核心,待人和氣,爲人也是很仗義的,重要的是他對待士兵賞罰分明,而且沒有什麼架子,總是能夠和手下的人打成一片,這可能也和他曾經出身平凡,起於行伍的經歷有關係,再加上他帶兵多年,深知要想能夠戰場上發揮軍隊優勢,必須團結一心,同時還要牢牢的抓住軍心。

所以我們可以瞭解到,在五虎上將之中,趙雲所帶領的軍隊最爲穩重,而且訓練有素,哪怕是面對強敵也能臨危不亂,無論進攻還是防守也都有勇有謀,這也就是爲什麼趙雲敢選擇自己帶兵斷後。

他足夠相信自己的士兵,也願意和他們同生共死,在這種情況下,自然極大的鼓舞士氣,將士們對趙雲的做派也是深受感動,話說這樣的將領怎麼可能不被士兵推崇?

結語

當然,這兩人有這樣的結局肯定不僅是因爲個人的性格也做派的緣故,還有戰場局勢的變化,將領對戰局的把控等等,這些都是決定戰爭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可不管怎麼說,趙雲的爲人處世之道都值得學習,這確實是我們立足於社會的重要經驗。

無論我們站多高,走多遠,都不能低眼看人,而是要平等相待,並不是說誰不如誰,可能黑馬就在其中,沒準哪天就會崛起,甚至超過很多人,要是不懂得尊重和平等對待他人,不但會失去很多親近的人,還會淪爲笑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