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陈宇浩

前几天跟杭州某乐器经销商大佬喝酒,他抬起红彤彤的笑肌,伸出两根手指,“最晚到10月份,要再新搞两个排练房!”

第二季《乐队的夏天》,刚刚播了三个周末(6期),这位大佬说,来预约排练房档期的乐队,已经达到了平时的两倍多。“去年第一季刚播那个月,店里的电吉他连二手库存都卖完了……”

连一档乐队节目都能开始“带货”了,不说在综艺制作层面成功与否,至少在观众心里,算是站住了。第一年,生根,第二年,开始发芽。

在中国算是正儿八经有乐队史的30年时间里,乐队这种音乐形式,以及乐队文化,从来没有以如此无孔不入的方式,渗透到大众的生活里。

在方言民谣乐队五条人被淘汰的第二天,微博上关于“五条人复活”的话题,参与人数超过了10万。没有听懂五条人唱的是啥不要紧,但大家突然觉得,印象中高冷的乐队,竟然也可以像隔壁烂梗不断的老王一样,让你发出杠铃般的笑声。

虽然,动不动让一帮胡子拉碴的大老爷们嘬酸奶看着有点烦,但乐夏至少摸索清楚了一件事情——怎样的乐队能打动人。

跟单个的歌手不同,乐队是一项“群体性”行为,乐队成员之间的相处、交流、沟通,就是一个复杂的小世界。对于观众来说,无形中也会更接近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有一种自我代入所加持的真实感。

今年的乐夏,用更多的镜头去记录、捕捉了乐队成员们幕后相处的细节。

在路边摊吃夜宵的马赛克乐队,关于编曲问题聊着聊着,主唱夏颖和贝斯手林玉峰竟然打了起来,那一脚飞踹过去,真不是演的……打完了,夏颖跑回来哭,林玉峰搂着他,“我们永远是兄弟”这句话,让无数人泪目。

Joyside用摄像机记录下了乐队解散当晚的那场演出,三个大男人发疯似地灌自己酒,之后10年,一个开酒吧,一个下乡扶贫,一个浪迹天涯。2019年,乐队重组,归来已是中年,但眼里闪烁着的光,从来没有改变。

这些哭哭笑笑的闹剧,人生里的快意恩仇,每一个,我们都似曾相识,甚至都是亲历者。也只有乐队,能折腾出如此真实而丰沛的投射。

这一点,恰是单个歌手所无法比拟的,再怎么苦心孤诣,也只有立起来的一种人设。但由不同个体组在一起的乐队,被证明更能讲好故事,讲好走到人们心里去的故事。

正如舞台上穿着人字拖,普通话怎么都讲不标准,还自嘲“农村拓哉”的五条人,出生在风中带着鱼腥味的南方小镇,他们的成长史,几乎就是我们许多人的翻版缩影。

小时候,戏班子会去仁科和茂涛所在的小镇搭台唱戏,看到一半,他们就逃去镭射碟机放歌的KTV里,偷偷背着父母唱歌。唱累了,就坐在门口,盯着满大街花花绿绿的发廊发呆……五条人第一张专辑的名字,就叫《梦幻丽莎发廊》,地气接得不要不要的。

所以,当头势锃亮的两位阿叔,在舞台上唱起歌,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乐队,更像是你相识已久的两位老友。你跟着他们笑,为他们被淘汰着急,进而为他们复活而满朋友圈吆喝拉票。

你会发现,这一季乐夏,解散又重组回来参加的乐队特别多,有人带着未完成的抱负,有人只为重拾多年兄弟情,有人试图寻找散落在岁月中的青春……而听歌的我们,也已不再年轻,不再冲动,甚至在很多时候成为麻木的社畜。但只要音乐响起,我们会发现,自己还是如此爱乐队、爱音乐节、爱Live精神。

想起《波西米亚狂想曲》上映那会,网络上曾做过的一个小调查,问整部电影最打动你的是哪个情节。得票最高的,不是最后的万人大合唱,而是当时还在伦敦机场做搬运工的弗雷迪,跟家人抗争胜利后,和乐队成员抱在一起喜极而泣的镜头。

这可能正是乐队最大的魅力。

【评论】

@荟囤囤:看这个节目,真的关弹幕才能安心观看,乐队不止是摇滚吧,总有一群键盘侠不知道是哪里来的优越感,还能听出鄙视链来。

@____Em:以前没听过达达,看节目的时候看到好多做摇滚的大老爷们都哭了,其实不太理解。后来才明白,转眼我们都到了要承担家庭责任的年纪了。看着部门里比自己小的同事,总会感叹一句:年轻真好。但是成熟的我们也不差。希望我们的青春不会流逝。

@曾于里:最烦弹幕上一种说法,比如上节目是为了钱云云。可为了钱、为了火又怎么了?穷死饿死才是独立清高?

@范志辉:你不得不承受节目组的各种剪辑、营销乃至炒作,虽然乐队表演极具观赏性,实质这还是一档养成类综艺。不过《乐夏》养成的不是艺人,而是“乐迷”。

@小樱乱弹秀:在正片里,我们越来越少地见到关于音乐的讨论。像旋转保龄乐队上来,作为这么一支特别的山地摇滚乐队,大家第一时间关心的是老婆不在家你要干嘛,为何不关心乐队干嘛不用普通的电贝司而要用Double Bass?这一身大背头、保龄衫是啥意思?为什么他们的吉他solo跟别人的不一样?仅有的Rockabilly文化展示机会,就这样没了。

@阿水:仁科、阿茅两个艺术家,来就是想玩一把,试试这台综艺机器的包容度和应变能力。Play by our own book,比按部就班地唱歌有意思。结果,他们这场果然是两期里最好看的。五条人和节目组心照不宣地隐瞒诗意,只露出草根的一面。在别的乐队标榜高级和情怀时以“塑料味”为标识,把红色塑料袋印成乐队的LOGO。

@独立鱼电影:第一季播出时,参赛乐队和节目本身几乎是平视状态,互相成就,因为那时还没人知道节目会发展成什么样。结果是,它成了去年夏天的爆款。到了第二季,资本的流量的力量使节目的身位明显高出乐队一大截,因此,乐队的迎合与迁就成了常态,名和利就明晃晃地摆在那了,没法做到视而不见。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