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揚菜:蟹粉龍鬚鱖魚

在中國,淮揚菜以其精工細作,一直被傳爲佳談,甚至屢屢出現在國宴上。但是隨着時代的進步,傳統的工藝反而慢慢衰退,廚房裏各種先進的設備慢慢取代了手工技藝,廚師的工作越來越機械化,新一代的廚師很少有人能夠靜下心來學習、研究老一輩的手藝,很多現在驚鴻一瞥的菜餚,都將成爲最後的身影。

因爲工作的關係,我曾經拜訪過一些老一輩淮揚菜廚師,他們憑着記憶,給我做出過一些“即將消逝”的淮揚菜。有趣的是,當老師傅們幫我做這些菜的時候,廚房裏所有的人都會跑過來看,年紀輕的師傅一臉好奇,上了點年紀的師傅則很驚訝地感嘆:“這些個菜已經很久沒看見人做了。”

印象最深的是一道“八珍冬瓜盒”,這道菜面臨消逝的成本是:成本太高。

八珍冬瓜盒這道菜表面看起來非常素雅,只用一點刻花裝飾,跟淮揚菜清雅的風貌很相像。然而,冬瓜只是一個容器,裏面另有一番乾坤。

所謂“八珍”,除了冬瓜外,還有松茸、火腿、燕窩、花菇、瑤柱、竹蓀、春筍尖,後面的六樣東西在烹飪的時候全部被切碎裝在冬瓜盒裏,用冬瓜片封口烹飪。從外觀看,冬瓜盒平淡無奇,一旦在嘴裏咬開,諸般鮮味蓬勃而出,又兼有冬瓜清爽的風味,鮮中帶鹹,口感細膩,層次豐富。整道菜既有高雅的藝術感,又有傳統的淮揚風味。

冬瓜盒這一做法起源於清朝,最早時候的冬瓜盒是沒有蓋子的,有一個坊間俗稱,叫“棺材盒”(其實棺材也應該有蓋子的)。早期冬瓜盒裏面裝的食材也比較粗,所謂粗,一是指刀工不夠細膩,切出的粒子比較粗;二是指食材不夠上乘,用一般的雞絲、豬肉等,很難在短時間內煮爛,無法與冬瓜酥軟的口感相融。

隨着淮揚菜發展的精益求精,冬瓜盒也有了徹底的改觀。這道菜餚進階後,不但有了蓋子,而且裏面的食材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各種高檔的食材紛紛進駐,身價倍增,一下子成了淮揚菜裏的精品。

八珍冬瓜盒的原料

八珍冬瓜盒內所有的食材在口味和加工上都有講究,這些食材在口感和味道上相輔相成,並且又能夠讓冬瓜也吸收味道:

松茸清淡且香,先煮過,如果是烹飪純素的冬瓜盒,就只用松茸,但也只有高檔素齋餐廳才能看見;

火腿香味濃郁,但是口味偏鹹,所以要先泡去鹹味,然後再蒸;

燕窩發好即可,有一道菜叫水晶冬瓜燕窩,就是指單單放燕窩在裏面的冬瓜盒;

花菇提鮮,需先煮;

瑤柱也是提鮮的,事先煮過,因爲鮮味很重,所以用量比較少,以防蓋過其他食材的味道;

竹蓀能增加口感,先煮;

春筍尖既嫩又脆,上好的春筍尖時令很短,整隻的筍去殼後用葷湯煮過,取筍尖,在所有的食材裏,唯獨春筍尖是很難保鮮保存的。

另外要說一句的是:比較昂貴的食材,可以不用切得很細,爲了讓喫的人能看清楚其中的貨真價實。

八珍冬瓜盒這道菜,看似平凡,但在淮揚菜宴席裏的地位非同小可。

一般主菜上完後,會上一道素菜宣告宴席即將進入尾聲,接下來就是點心階段。很多廚師在烹飪整桌宴席的時候,會對這道素菜看得比較輕,我們比較多的是看見炒素或者綠葉菜被端上來。

這就關係到中餐裏對宴席的一個爭論:多數菜餚在設計整套宴席的時候,菜餚有輕重之分,主角一定要被記得,配角可以被忽略;但是淮揚菜因爲每一道菜都是精工細作,所以要求每道菜都必須給食客留下回憶,這樣的話,宴席才能堪稱完美。

所以,這道八珍冬瓜盒出現在主菜之後,雖然在嚴格意義上算不得是素菜,但是淡雅的外觀和並不濃重的湯汁,會給人以悅目賞味的感覺,喫過之後,奇妙的體驗足以讓人牢記。看來,八珍冬瓜盒不但在做法上講究,就連在宴席上出現的時刻也是很講究的,堪稱是一道“有藝術、有文化”的菜。

八珍冬瓜盒在市面上幾乎已經絕跡,究其主要原因,是成本太大。

首先是物料上的成本,八珍冬瓜盒選用的冬瓜一定要是20斤以上的大冬瓜,因爲大冬瓜的肉質比較結實,可以讓廚師挖空、填料、下油鍋,一旦冬瓜沒有長到一定的個頭,肉質就不夠緊緻,一下油鍋就會塌掉,使得前功盡棄。

那麼一個20斤的大冬瓜可以做幾份八珍冬瓜盒呢?做這道菜餚只取冬瓜肉質最厚實的部位,經過切、挖後,每個冬瓜盒在裝填食材前淨重約爲30克左右,每道菜餚是6個冬瓜盒,不到200克,一個大冬瓜可以做上5到6份八珍冬瓜盒,相當於實際使用了2斤上下的冬瓜肉,那麼按照一個大冬瓜20斤爲標準,浪費掉的冬瓜要佔到了90%,並且是很難再做成其他的菜餚。

不要以爲餘下的冬瓜肉可以作爲餐廳的員工餐,每天那麼海量的冬瓜燒給員工喫,整個前廳後廚早就一片牢騷了,所以在冬瓜這一項上,浪費是很巨大的。

另外,烹飪這道菜還要準備專門的高湯,用雞肉和豬骨熬出,需要長達8到10個小時的時間。雞肉和豬骨兩樣東西缺一不可,因爲需要雞肉湯清鮮的味道和豬骨湯膩鮮的味道相輔相成,才能達到口味上的最佳效果。

其次是人工上的成本。做這麼一個菜餚,因爲工藝複雜,所以製作的過程要花上更多的人力,老師傅要費心指點,廚房間要專門的人制作,基本上沒有哪家餐廳的老闆,願意做這種喫力不討好的事情。況且,現在就算是要找到一個夠格的老師傅,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就算找得到,普通的待遇也不會讓這些老法師們動心的。

現在,想要在餐廳裏找八珍冬瓜盒這道菜基本是沒什麼希望了,除非在客人有特殊要求的宴席上。一般可以看見的只是一些“變種”,比如把燒餅剪開,在裏面填進一些東西再繼續燒成成菜,不管是外觀、食材,還是口感、味道,完全沒有了八珍冬瓜盒妙玉在外,精華內斂的境界。說到這一點,做這道菜師傅也只能哈哈一笑,表示無奈。

縱觀整道菜,其實對成本要求高的,就是冬瓜這一樣東西,但就是因爲這個,卻讓八珍冬瓜盒無以承繼。其實,如果廚房能力強一些、能將剩餘的冬瓜做成其它菜餚,完全可以避免浪費,將淮揚名菜繼續發揚下去。

不過,有些菜面臨消逝的原因,看起來就更嚴肅了。

“芙蓉雞片”,最早記載在《隨園食單》上,是歷史比較悠久的淮揚菜。

正宗的芙蓉雞片取材雞胸貼骨的裏脊肉,去筋後,用蔥、姜、酒浸泡一小時去腥,再用刀背輕輕拍打,令肉質鬆軟細膩,再切成末狀,加雞蛋清攪拌,用鹽、糖調味,捏成小片狀,油炸時一片片接連下鍋,如芙蓉花瓣紛紛掉落,煞是好看。

芙蓉雞片的口味集鮮、嫩、滑爲一體,即便是沒有牙齒的人,靠着牙牀也能喫這道菜。可惜雞裏脊肉的分量很小,而且用雞蛋清打出雞片的工藝要求很高,一個不小心就會散掉,調味時,調料的分量把握不當也會使雞片顏色不夠白,所以現在幾乎沒有廚師願意用老配方做這道菜。

我們平時在餐廳裏喫到所謂的“芙蓉雞片”,其實就是將雞胸肉跟雞蛋清一起炒,完全背離了這道菜“芙蓉”的二字的內涵。

“雪花蟹鬥”這道菜,可謂是蟹宴的祖宗。

做這道傳統菜,要先拆出蟹肉和蟹黃,一起炒過後裝進蟹鬥內,蓋上打好的雞蛋清,在烤箱裏先用100度的溫度烘熱,再用250度的高溫烤一分鐘。這道菜餚蟹香十足,上面的雞蛋清飽滿,鬆軟且嫩,口感類似棉花糖,卻比棉花糖渾厚一些。

在過去,這道菜除了工藝上的高要求外,也很考驗餐廳的食材儲藏能力,大多數餐廳就算有這麼一道菜,也要九月份開始才能做,原因是需要等大閘蟹上市。

現在,食材儲藏的難度已經不大了,但是蟹宴菜餚的表現形式卻發生了改變。如今的蟹宴,在視覺上會盡可能地呈現螃蟹食材,有利於在新媒體上傳播,像雪花蟹鬥這種相對內斂的菜餚,已經比較少見了。

“百花魚肚”也是一道老淮揚菜。魚肚來自鮰魚,而且要求是體型比較大的野生鮰魚。

這道菜的工藝極其繁複,魚肚漲發後需要在水中浸泡,然後煮過令其收縮,改刀成需要的形狀,進一步入味烹飪後,再次修改外形,在魚肚上鑲嵌魚茸,裝盤與其他配菜完成拼圖,最後上籠蒸2分鐘。

幹鮰魚肚(左);泡發後的鮰魚肚(右)

百花魚肚鮮香濃郁,是淡水魚內臟加工的極致之作。這道菜的各個環節難得頗大,漲發魚肚開始就面臨層層挑戰,就連魚肚上飽滿的魚茸做起來也要大費周章,可是客人們不會知道其中的辛苦,對於諸道工序一無所知,只在乎鮰魚肚這樣並不罕見的原料,爲何做出的菜餚價格要高於其他江鮮河鮮。

後廚用心良苦,卻賣不出價格,廚師們也就不願意把這道菜放在菜單上。像這樣的情況,不止百花魚肚這一道菜,廚房裏的晚輩沒有機會見證,工藝則進一步流失。所以,當老師傅們偶爾做一回,年輕的廚師自然是倍感新奇,可惜菜單上又沒有,實操的機會也就很渺茫。

這就要提起另一個話題:大家都說,師傅教徒弟,都會留一手,是不是真的?

這些年結識了很多大廚,教徒弟留一手的,其實已經很少。新一代成名的中國廚師,都很看重創新能力,自己有足夠的創新能力,就不怕把一身本事教給徒弟,有的,甚至還會激發徒弟的潛能,幫助他們開發自己創新能力。時代新了,大家的覺悟也高了,留一手,只會令整個美食行業停滯不前,再說了,現在網絡那麼發達,各種信息都能傳播交流,絕活也未必留得住。

但是,有些傳統的老菜餚,師傅們也想教會給得意門生,只是,食客們靜不下心來品味、也不願意爲傳統買單,教學的動力和情景就少了。

有時候,並不是師傅留了一手,而是時代抹去了那一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