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對充分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完善診療方法、堅持中西醫結合給予了充分肯定。這凸顯了中醫藥在民生中的重要地位,作爲一名中醫藥工作者,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奮。”今年68歲的高級農藝師王玉富儘管早已退休,可他退而“不休”,還有了一個“新名頭”:原州區政協委員、寧夏中藥材產業協會、固原市中藥材產業協會祕書長。“爲所熱愛的工作奮鬥一生。”成了他真實的寫照。

王玉富自治區政協調研組成員介紹原州區中草藥種植情況

精耕產學研促科技成果落地轉化

工作30多年來,王玉富把整個青春都奉獻給了固原這片土地,六盤山下承載着他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也譜寫了他青春的讚歌。

王玉富曾參加固原“麥薯立體複合效益及配套技術研究”等3個科研項目,該項目分別於1992年8月10日、1994年8月20日和1996年9月26日獲得自治區人民政府科技進步成果三等獎3項。爲了及時把這些科技進步成果轉化爲現實生產力,王玉富同科技人員制定切實可行的推廣方案,整天奔波在固原乃至周邊地區,指導推廣“麥薯立體複合效益及配套技術研究”等技術。“那時候我們生活工作條件十分艱苦,但我們無所畏懼,從不叫苦叫難。”王玉富說,該項目10年間累計推廣面積230萬畝,平均單位面積增產糧食16%以上,極大地解決了當時羣衆的溫飽。任職期間,王玉富還負責自治區農業廳“中藥材標準化栽培試驗”項目,精心引選區內外中藥材物種37個。

把責任擔當鐫刻在產業扶貧路上

扶貧是一份責任,也是一份情懷。王玉富曾在原州區頭營鎮楊河村擔任自治區科技扶貧“百人團”指導員,服務工作6年間,他把心繫扶貧事業的擔當精神鐫刻在了產業扶貧路上,成爲當地鄉親們牽掛的“主心骨”,爲此他獲得3次自治區優秀科技扶貧指導員表彰。

“我們堅持農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思想引選羊、牛優良種畜,進行雜交改良,提高牛、羊的產肉品質,同時推廣養畜新技術,改造落後的傳統養畜方式、改建養畜棚舍,提高養畜能力,6年間建立科技示範戶92戶,建造現代養畜暖棚98棟,改善了羣衆養畜條件。”王玉富說,爲了把養畜技術措施落實到戶,他和隊員們結合廣大羣衆的養畜需求,及時編印了3000本簡單易操作的《科學養羊技術指導》一書,培訓指導服務。

除此,王玉富還多方聯繫組織相關縣(區)、鄉鎮、村,採取主講與聘請區內專家培訓講解的方式,先後舉辦各類中藥材產業技術培訓班50多場次,培訓企業、合作社管理人員與農民達3萬人次,發放中藥材培訓教材2萬餘份,發放報刊宣傳材料1.2萬份。

王玉富的幫扶羣衆記在心上,服務工作結束時,大家自發聯合呈送“自治區科技扶貧指導員——王玉富:情繫貧困山區羣衆,科學指導養羊致富”的大紅牌匾。

王玉富爲前來調研中草藥的相關單位領導介紹原州區中草藥發展情況

守護瑰寶做中醫藥文化傳承人

“固原地區氣候多樣、生態適宜,廣泛分佈着西北、華北和青藏高原三個區系藥用植物90科、618種,擁有黃芪、秦艽、柴胡、黃芩、板藍根等道地中藥材。”說起六盤山區的中藥材發展狀況,王玉富如數家珍。

由於王玉富積累了較多的實踐經驗,2004年開始,他親自編寫《中藥材栽培、加工與病蟲害防治技術》培訓教材4本,2005年6月,原州區科技局、世界宣明會原州區項目辦印刷5000冊。2014年退休後,應原州區科技局之邀,王玉富又蒐集整理,重新主編了《中藥材規範化栽培實用技術》一書;2017年3月,編寫《六盤山中藥材規範化栽培技術》培訓教材;2018年8月主編的《寧夏中藥材栽培加工與病蟲害防治技術》,已被寧夏科學技術協會評爲2018年寧夏科普系列叢書,並頒發了“全民科學素質行動”書徽,爲固原市乃至自治區中藥材產業開展技術培訓,提供了翔實的農民技術培訓教材。

“今年,我的工作重點是編制《六盤山中藥材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籌劃建立六盤山中藥材產品交易市場等。”花甲之年,王玉富的工作熱情不減。對王玉富來說,這些任務不僅艱鉅,還必須儘快完成,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現,更讓他覺得推動六盤山中藥材產業發展壯大的重要性。

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王玉富說,他相信只要一步一個腳印地真抓、實幹,加上多年來當地生態環境恢復和建設的良好基礎,寧夏六盤山區中藥材飄香全國指日可待。

----------------------------------------------------------------

來源: 華興時報

編輯:李春梅 責編:李蓉

監製:李雪寧

權威發佈 關注民生 服務社會

新聞線索:0954--2041882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