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爲人馬座A*黑洞周圍恆星距黑洞最近處的距離。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8月1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在銀河系中央,有成百上千顆恆星緊密圍繞着一個超大質量黑洞旋轉。其中大多數恆星的軌道都足夠大,因此其運動符合牛頓引力理論及開普勒運動定律。但有少數恆星的軌道距黑洞過近,只有用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才能準確描述。其中軌道最小的恆星叫做S62,在抵達距黑洞最近處時,其運動速度可達光速的8%以上。

銀河系中央的超大質量黑洞名叫人馬座A*,質量相當於400萬個太陽。這一點是根據圍繞它旋轉的恆星推斷出來的。數十年來,天文學家一直在追蹤這些恆星的運動。通過計算它們的軌道,我們便可推算出人馬座A*黑洞的質量。近年來,隨着我們的觀測變得越來越精確,我們不僅能測算出黑洞的質量,還能檢驗此前對黑洞的理解是否準確。

在圍繞人馬座A*黑洞旋轉的恆星中,被研究得最多的一顆叫做S2。它是一顆明亮的藍色巨型恆星,每16年圍繞黑洞轉動一圈。2018年,S2達到了距黑洞最近點,給了我們一次觀察相對論的效應之一——“引力紅移”現象的機會。假如你將一隻皮球高高拋起,它的速度會在上升過程中逐漸減慢;但如果你向空中發出一束光線,光的傳播速度並不會變慢,但在引力作用下,光束的能量會有所減少。因此,當光束爬出“引力井”時,就會產生紅移現象。科學家此前曾在實驗室中觀察到過這種現象,但S2爲我們提供了一次在現實中觀察紅移現象的機會。在到達距黑洞最近點時,S2發出的光線的確如預期的那樣,發生了紅移。

多年來,科學家一直認爲S2是距人馬座A*黑洞最近的恆星。但一支團隊最近又發現了S62。這顆恆星的質量約爲太陽的兩倍,每10年圍繞黑洞轉動一圈。他們的計算顯示,在到達距黑洞最近處時,其速度可達到光速的8%。在如此快的速度下,時間膨脹效應已經不容忽略了。S62上的一小時約等於地球上的100分鐘。

由於距黑洞太近,S62的軌道並不遵循開普勒定律。它的軌道並不是簡單的橢圓形,而是像搖呼啦圈那樣、每轉動一圈就會產生10°的進動。這類相對論進動現象最早是在水星軌道上觀察到的,只不過水星軌道的效應並不顯著。

2022年秋季,S62將再一次靠近人馬座A*黑洞。與S2相比,此次近距離接觸應當能幫助天文學家更精準地驗證相對論效應。(葉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