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前夕,慈禧太后过生日,慈禧在皇宫里怒气冲冲地喊道:“如果我今天不高兴,我会让他一辈子都不快乐”,原来光绪皇帝的政党曾告诫慈禧“日军大规模增兵朝鲜,必须为将来的战争做准备,我希望太后允许在朝鲜增兵,同时,他们将派遣海军在中国、韩国和日本海域巡逻,等待一次实质性的攻击,并在国家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攻击东京,”

甲午战争前夕,慈禧太后过生日,慈禧在皇宫里怒气冲冲地喊道:“如果我今天不高兴,我会让他一辈子都不快乐”,原来光绪皇帝的政党曾告诫慈禧“日军大规模增兵朝鲜,必须为将来的战争做准备,我希望太后允许在朝鲜增兵,同时,他们将派遣海军在中国、韩国和日本海域巡逻,等待一次实质性的攻击,并在国家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攻击东京,”

1894-1895年甲午战争前夕,光绪皇帝有志于直接占领东京,但是,当时的朝廷大多是义士,主要是翁同和,他们是一流的作家和诗人,然而,说到前线的战斗,就像纸上谈兵,虽然他们雄心勃勃,但最终还是一无是处。

慈禧没有增兵,反而无视日本的增兵,回答说:“日本想干涉朝鲜内政,所以不用担心”,还愤怒地说:“谁敢让我过不好的生日,我让他过不好的生活!”我们可以看出慈禧是一个和平主义者,李鸿章是慈禧和平派的领袖。

李鸿章主张“利用外国人控制外国人”,依靠英、美、俄三国的斡旋,向日方施压,当时驻扎朝鲜的袁世凯曾要求李鸿章增派军队,但李鸿章予以反驳,他说:“日本虽然增兵,但没有和我作战,在这个时候,很容易惹事生非”,李鸿章就这样拒绝了袁世凯的要求。

袁世凯只能眼睁睁看着日本出兵朝鲜,占领首尔,北洋海军司令员丁汝昌曾告诫李鸿章:“请求决战日本”,李鸿章也拒绝了:“你可以在威海守舰,其他事情不关你的事!”李鸿章一方面压制主战,另一方面派人与英、美、俄谈判,要求调停。

在日本准备开战的半个月前,日本驻华公使高村向清廷递交了一封“告别信”,李鸿章见此,知道战争即将打响,但是,李鸿章并没有做好备战准备,相反,他加紧努力与外国使节联系,要求调停和干预,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清朝外交使节许永毅还在英国使节面前哭着,要求英国迅速介入。

然而,西方列强总是口头承诺而不采取任何实际行动,其中,俄罗斯特使向李鸿章承诺“战前将派俄军舰艇赴威海协助作战”,但李鸿章致电北洋海军军官丁汝昌,称“俄方将派军舰赴威海与你一同观战”

过了很长时间,李鸿章没有看到俄罗斯做出任何实质性的行动,不过,日本正要出兵,立即与英国特使取得联系,希望英国能提供帮助,然而,在权衡利弊之后,英国像俄罗斯一样袖手旁观,把一艘被日本摧毁的英国民船钉在清朝的头上,他说清政府保护外国船只不好,要求清政府赔偿。

李鸿章大发雷霆说:“这个英国人不但不帮忙,还趁火打劫,慈禧得知后也大发雷霆:“不惜一切代价与英国开战”,就这样,李鸿章“以洋为夷”的战略没有实现,最终,被誉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九的日本军舰将被歼灭!签署《马关条约》后,李鸿章也被弹劾,从那时起,清朝再也打不起外强中干,沦落到别人手里了。

近年来,关于甲午战争中的战争与和平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认为李鸿章主张和平是对的,也有人说光绪皇帝指挥战争也是正确的,其实,李鸿章主张和平,是因为他知道北洋海军的实力不可能抗日,正如李鸿章曾经自嘲:“我一辈子都在贴纸老虎”,指的是北洋海军。

李鸿章创建北洋海军,更多是为了威慑,而不是主动出击,相反,光绪皇帝的主力战士认为北方海军是亚洲第一,所以他们不把日本当回事,活在“中国”的梦里,如果你主动出击,你可以想象结果!所以到底谁对谁错只能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见。

然而,在当时,光绪主要战争派别的观点一点也不没有道理,内容是:“有了防御能力,就可以谈战争;会打仗,就可以和好;有备而战,就可以避险;慎之又慎,可以谋划结局,”这种观点更适合现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