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鄉縣“崇光寺”原名“宗聖寺”;柏鄉縣建縣前今縣址叫“柏林關”。

柏鄉崇光寺是一座被歷史風塵淹沒了千年的古寺,“崇光寺”原名“宗聖寺”,原址在柏鄉縣城東街,古時柏鄉舊縣址叫柏林關。新落成的“崇光寺”位於柏鄉漢牡丹園之右。2007年歲末年初,在“崇光寺”舊址柏鄉縣城東街路北出土發掘一批古代石雕佛像,做工精緻,品種繁多。其中,有一青石質釋迦坐式說法像,通高3.45米,形體碩大,雕琢精美,生動傳神,極富藝術魅力,時代不晚於唐代,堪稱國寶。崇光寺石佛再現後,經專家鑑定爲國家一級文物,是中國北方地區最大的一尊單體石佛像,價值連城。

柏鄉的宗聖寺建寺之初就是一家佛教寺院,宗聖寺的“宗”字應當是“效法”的意思,因供奉佛教之聖人、佛教的精神領袖、佛教的始祖,故名宗聖寺。“宗聖寺”創自北魏,歷東魏、北齊、隋、唐五個歷史時期,明正統十二年(1447年)明英宗朱祁鎮撤舊立新賜名“崇光寺”。

歷史上,柏鄉縣舊縣址叫柏林關,柏林關與柏鄉、柏人好似是從生關係,也就是說柏林關比柏鄉、柏人要晚一些。古時候的柏鄉縣址內生長着許多的高大柏樹林,自商代到南北朝時期,南自朝歌北通薊州的大道一直通過柏人、柏林關和鄗地。現今柏鄉的一些村名,例如三里鋪、十里鋪、十五里鋪等,也可判斷柏鄉歷史上的交通便利,往來行人衆多。由於東西方向泜水流經,這裏就成爲太行山以東南北交通要道的一個“關口”,故名“柏林關”。

據《邢臺通史》:中國崇尚佛教的源頭,皆來自襄國。也就是邢臺乃至柏鄉是佛教在民間傳佈最早的地區,開始寺院的選址一定要在交通發達、人員來往衆多的地方,柏林關正符合傳教者要求。再者,宗聖寺的位置正好前有泜河(北齊路衆墓誌銘書“底河”),後有鳳凰山(人工堆成),坐落於“柏林”之中。當時是非常適合建立寺院的。

攝影:李紅濤

文字:參考網絡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