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也可以起舞?

亚马逊在今年的表现,给这句话做出了一个生动的注解。2019年1月,亚马逊市值超越微软,登顶成为美国市值最高的公司。而在2020年,其市值已经增长了70%以上,特别是第二季度,其营收同比增长40.2%,净利润同比增长99.7%,值得注意的是,本季度亚马逊国际业务终于实现了扭亏为盈。

客观上说,疫情在全球的爆发,是电商公司业务增长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量。但对于亚马逊来说,从面到点,如此高速的增长,根本原因还是亚马逊的“长期主义”结出硕果,其持续不断的科技研发投入,其矢志不渝的客户体验追求,使这家万亿美元市值的“大象”公司,在2020年演出了激动人心的商业舞蹈。

8月10日,亚马逊中国隆重开启“2020亚马逊创新日”,首次揭秘创新“中国公式”背后的内涵,同时也从跨境网购、技术研发、亚马逊云服务(AWS)等层面深度解读了后疫情时代互联网创新科技,特别是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推动经济全面复苏和全球产业数字化革命的强大驱动力。

(亚马逊中国副总裁李岩川)

在这次“2020亚马逊创新日”之上,亚马逊中国的高管释放了很多信息,特别是亚马逊中国副总裁李岩川概括的“中国公式”,可能是解读亚马逊“大象起舞”的一手素材。

01

科技强力驱动,中国业务稳健增长

若问及在美国的互联网公司中,谁对中国同行业的启发最大?恐怕大多数人会认为,答案不是谷歌,而是亚马逊。

众所周知的是,马云和刘强东都在不同场合说国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的那句名言:

“在实体世界里,传统的利器是:地段,地段,地段!而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3件事是技术,技术,技术!”

而京东的自有智能物流体系建设,阿里巴巴的“新零售”概念,则是直接受到了亚马逊科技创新的影响。至于Prime会员机制、Kindle、Prime Air无人运输机、送货机器人Amazon Scouts、无人商店Amazon Go……亚马逊在微观产品层面的引领更是不胜枚举。

实际上,多年以来,即使是谷歌,包括搜索在内,其在对战亚马逊的各项战役中也是败多胜少。并且,这种局面随着亚马逊市值不断攀升,特别是在云计算领域的优势继续扩大,还在进一步明朗化。

在亚马逊财报中的三大业务——AWS、北美业务与国际化业务中,AWS是亚马逊三大业务中唯一个2019年营收增速超过30%的业务,并且已经连续12个季度保持30%以上增速。

更令行业侧目的是,在份额长期稳定占据全球50%以上云计算份额的同时,亚马逊一直保持了对云计算业务极大的敏锐性。

在“2020亚马逊创新日”上,AWS大中华首席云计算企业战略顾问张侠,披露了一个惊人的数据:现在的亚马逊云服务,一年会发布两千多项主要服务和功能,平均每天大概推出五六项产品服务和功能。

(AWS大中华首席云计算企业战略顾问张侠)

这个创新速度是非常惊人的,并且有很多创新都属于世界最前沿的云计算技术。比如面向5G时代云计算创意服务Wavelength;比如直接通过卫星信号把云计算中心连在一起的Groud Station,还有通过云计算调用三家供应商提供量子计算服务的Bracket。

值得注意的是,在近两年,随着亚马逊云计算科技创新的持续领先,以及海外购业务的高速发展,中国团队和中国市场对亚马逊整体的影响正在迅速增长。

以云计算业务为例,仅在2020年上半年,就已经有大概150多项AWS云服务和一些主要功能在中国区落地了。像容器服务Amazon EKS。“数据湖”工具Athena和Glue,还有面向人工智能科学家的云计算神器Amazon SageMaker,都在今年上半年先后落地中国区域。

可以说,亚马逊非常重视庞大的中国云计算市场。继2018年成立AWS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之后,2019年,AWS在大中华区成立了两个物联网实验室,分别位于台北和深圳。实际上,除了知名的国外巨头外,像美的、猎豹移动、网易游戏、携程、OPPO、虎牙等中国知名公司,都在使用亚马逊云计算的服务。

从电商业务角度看,中国团队和中国市场对亚马逊科技进步的贡献,就更为明显了。

实际上,作为亚马逊全球第一个本地化的全球商店,亚马逊中国团队长期承担了海外购业务的市场测试和科技研发任务,这在亚马逊内部被称为“长矛效应”。

一个最鲜明的案例,就是由中国团队研发的在亚马逊购物体验中的明星产品——“智能尺码助手”。“智能尺码助手”可以帮助消费者准确匹配服装和鞋靴的尺码,其最新的第三代技术,颗粒度甚至可以精确到区分来自某一个货源国的同一品牌的不同系列商品。

在2020年,亚马逊中国的科研成果更进一步,启动了运营流程自动化项目。结合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使用智能表单及自动化脚本等实现方式,使亚马逊中国海外购系统运营环节中涉及到的人工操作流程演进为标准化及自动化处理,预计每年可节省1800个工时,平均节省15%的运营工作时间。

(亚马逊海外购中国技术负责人王毅)

“亚马逊利用全球资源,将创新技术应用于中国市场并进行推广。当亚马逊在中国获得一定程度的积累后,我们的技术研发成果会反向应用于全球跨境网购领域,换句话来说,亚马逊很多的创新成果是源于中国、走向世界的。”

亚马逊海外购中国技术负责人王毅说。

02

跨境网购需求爆发,中国市场潜力巨大

在亚马逊的第二季度财报中,最引人注目的数据,是其国际业务首次实现扭亏为盈,营业利润达到3.45亿元,此可谓是亚马逊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其中,中国市场庞大的海淘需求对亚马逊贡献功不可没。根据艾媒咨询的《2019-2020年中国跨境电商市场年度盘点监测报告》,中国的跨境电商用户在2019年达到1.54亿人,超过美国人口的45%,市场规模更是达到10万亿元。

7年以来,中国跨境电商行业可谓利好不断。在中国人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之下,政策鼓励、基建提速、新兴市场开发等利好同时并举,跨境网购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2019年用户规模达1.54亿人,成为电商领域重要分支。

无论在疫情期间还是在后疫情时代,消费者的跨境购买需求一直保持强劲态势,基于全球布局和轻量化运营,亚马逊海外购可以灵活调配资源应对市场变化,在刚结束的618大促期间依然保持同比两位数增长。这一硕果,其实也是亚马逊在中国市场数年如一日的深度耕耘使然。

很多人说,美国互联网公司在中国很难生存。

这种说法或许有些道理,但亚马逊却是反面案例。2014年11月,亚马逊中国正式上线亚马逊海外购商店,这是亚马逊全球第一个本地化的全球商店,足见贝索斯对中国市场的重视。

在李岩川看来,技术应用、客户体验和商业模式——围绕此三个维度的持续本地化创新,成为了亚马逊创新的“中国公式”,不仅为中国消费者提供优质的跨境网购服务,还为行业带来值得借鉴的商业范本。

实际上,与贝索斯那封著名的致股东信内涵一致,这个“中国公式”的核心是客户至尚的理念,围绕这个理念,亚马逊中国展开了她的本地化创新。

2019年11月28日,亚马逊海外购开启了“真黑五”海外购物节。在6天时间里,亚马逊海外购四站联动“真黑五”狂欢,国内消费者实现“买全球”。国内消费者可购买来自亚马逊美国、英国、日本和德国四大站点的众多原装进口产品,并同步享受海外站点的镇店之宝、Z划算、Z秒杀、下单折扣、限时满减等众多促销活动。

这场“黑五”大促活动期间,因为时差的关系,中国消费者可以在前一天的夜里11点开始同步抢购日本促销商品的库存,紧接着是第二天早晨英国8点的促销,随之而来的是德国9点的促销,而美国开始促销时已经是第二天中国的下午3点了。也就是说,当外国消费者还在睡梦中的时候,中国消费者可以“先人一步”抢购爆款,这种购物享受直接受益于亚马逊的跨国界,跨时区,跨品牌的全球促销同步技术,以及亚马逊遍布全球庞大的智能物流布局。

基于全球运营网络,亚马逊中国海外购已形成独有的轻量化运营模式,该模式呈现两个特点:第一是本地零库存、低运营成本;第二是订单未下,货已先行。亚马逊中国可以预估到哪些货中国消费者非常喜欢,把这些预估的量提前分配到香港前置仓。香港前置仓给国内顾客带来跨境三天收货的体验,这是其他跨境电商很难做到的。

03

结语

在疫情期间,美国的科技五巨头FAANG(Facebook、亚马逊、苹果、Netflix和谷歌)都实现了高速增长。而在这五家的半年报发布之后,这种高速增长在今后是否可以持续,成为了各大机构都在普遍关心的问题。

摩根大通的五星分析师道格安姆斯(Doug Anmuth)认为,在这五家科技巨头之中,并非每一家都会延续佳绩,而亚马逊则显然要将自身的高速增长保持下去。

而经过过年深度耕耘,无论是面向中国的科技企业客户,消费者还是生产制造企业,亚马逊都以十分出色的技术领先实力和客户体验赢得了市场,并且这个市场还在继续快速增长。

正如在亚马逊的第一本传记《Amazon.com》中,作者描述的那样:

“在贝索斯‘快速长大’(Get big fast)的‘亚马逊信条’下,员工也开始不计成本地操作。操作者可以毫无顾忌地花掉50美元,去保证将一件25美元运送成本的商品送到顾客手中。”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亚马逊中国正在将本土化的技术创新反哺于亚马逊全球业务。基于后劲十足的中国消费市场的成功实践,激活全球的创新活力,这也是亚马逊在几年来飞速增长的一个突出的亮点。

亚马逊中国团队和中国业务,正在成为“大象起舞”的重要支撑点以及施展空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