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也可以起舞?

亞馬遜在今年的表現,給這句話做出了一個生動的註解。2019年1月,亞馬遜市值超越微軟,登頂成爲美國市值最高的公司。而在2020年,其市值已經增長了70%以上,特別是第二季度,其營收同比增長40.2%,淨利潤同比增長99.7%,值得注意的是,本季度亞馬遜國際業務終於實現了扭虧爲盈。

客觀上說,疫情在全球的爆發,是電商公司業務增長的一個重要推動力量。但對於亞馬遜來說,從面到點,如此高速的增長,根本原因還是亞馬遜的“長期主義”結出碩果,其持續不斷的科技研發投入,其矢志不渝的客戶體驗追求,使這家萬億美元市值的“大象”公司,在2020年演出了激動人心的商業舞蹈。

8月10日,亞馬遜中國隆重開啓“2020亞馬遜創新日”,首次揭祕創新“中國公式”背後的內涵,同時也從跨境網購、技術研發、亞馬遜雲服務(AWS)等層面深度解讀了後疫情時代互聯網創新科技,特別是人工智能(AI)和機器學習(ML)推動經濟全面復甦和全球產業數字化革命的強大驅動力。

(亞馬遜中國副總裁李巖川)

在這次“2020亞馬遜創新日”之上,亞馬遜中國的高管釋放了很多信息,特別是亞馬遜中國副總裁李巖川概括的“中國公式”,可能是解讀亞馬遜“大象起舞”的一手素材。

01

科技強力驅動,中國業務穩健增長

若問及在美國的互聯網公司中,誰對中國同行業的啓發最大?恐怕大多數人會認爲,答案不是谷歌,而是亞馬遜。

衆所周知的是,馬雲和劉強東都在不同場合說國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索斯的那句名言:

“在實體世界裏,傳統的利器是:地段,地段,地段!而對於我們來說,最重要的3件事是技術,技術,技術!”

而京東的自有智能物流體系建設,阿里巴巴的“新零售”概念,則是直接受到了亞馬遜科技創新的影響。至於Prime會員機制、Kindle、Prime Air無人運輸機、送貨機器人Amazon Scouts、無人商店Amazon Go……亞馬遜在微觀產品層面的引領更是不勝枚舉。

實際上,多年以來,即使是谷歌,包括搜索在內,其在對戰亞馬遜的各項戰役中也是敗多勝少。並且,這種局面隨着亞馬遜市值不斷攀升,特別是在雲計算領域的優勢繼續擴大,還在進一步明朗化。

在亞馬遜財報中的三大業務——AWS、北美業務與國際化業務中,AWS是亞馬遜三大業務中唯一個2019年營收增速超過30%的業務,並且已經連續12個季度保持30%以上增速。

更令行業側目的是,在份額長期穩定佔據全球50%以上雲計算份額的同時,亞馬遜一直保持了對雲計算業務極大的敏銳性。

在“2020亞馬遜創新日”上,AWS大中華首席雲計算企業戰略顧問張俠,披露了一個驚人的數據:現在的亞馬遜雲服務,一年會發布兩千多項主要服務和功能,平均每天大概推出五六項產品服務和功能。

(AWS大中華首席雲計算企業戰略顧問張俠)

這個創新速度是非常驚人的,並且有很多創新都屬於世界最前沿的雲計算技術。比如面向5G時代雲計算創意服務Wavelength;比如直接通過衛星信號把雲計算中心連在一起的Groud Station,還有通過雲計算調用三家供應商提供量子計算服務的Bracket。

值得注意的是,在近兩年,隨着亞馬遜雲計算科技創新的持續領先,以及海外購業務的高速發展,中國團隊和中國市場對亞馬遜整體的影響正在迅速增長。

以雲計算業務爲例,僅在2020年上半年,就已經有大概150多項AWS雲服務和一些主要功能在中國區落地了。像容器服務Amazon EKS。“數據湖”工具Athena和Glue,還有面向人工智能科學家的雲計算神器Amazon SageMaker,都在今年上半年先後落地中國區域。

可以說,亞馬遜非常重視龐大的中國雲計算市場。繼2018年成立AWS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之後,2019年,AWS在大中華區成立了兩個物聯網實驗室,分別位於臺北和深圳。實際上,除了知名的國外巨頭外,像美的、獵豹移動、網易遊戲、攜程、OPPO、虎牙等中國知名公司,都在使用亞馬遜雲計算的服務。

從電商業務角度看,中國團隊和中國市場對亞馬遜科技進步的貢獻,就更爲明顯了。

實際上,作爲亞馬遜全球第一個本地化的全球商店,亞馬遜中國團隊長期承擔了海外購業務的市場測試和科技研發任務,這在亞馬遜內部被稱爲“長矛效應”。

一個最鮮明的案例,就是由中國團隊研發的在亞馬遜購物體驗中的明星產品——“智能尺碼助手”。“智能尺碼助手”可以幫助消費者準確匹配服裝和鞋靴的尺碼,其最新的第三代技術,顆粒度甚至可以精確到區分來自某一個貨源國的同一品牌的不同系列商品。

在2020年,亞馬遜中國的科研成果更進一步,啓動了運營流程自動化項目。結合機器人流程自動化技術,使用智能表單及自動化腳本等實現方式,使亞馬遜中國海外購系統運營環節中涉及到的人工操作流程演進爲標準化及自動化處理,預計每年可節省1800個工時,平均節省15%的運營工作時間。

(亞馬遜海外購中國技術負責人王毅)

“亞馬遜利用全球資源,將創新技術應用於中國市場並進行推廣。當亞馬遜在中國獲得一定程度的積累後,我們的技術研發成果會反向應用於全球跨境網購領域,換句話來說,亞馬遜很多的創新成果是源於中國、走向世界的。”

亞馬遜海外購中國技術負責人王毅說。

02

跨境網購需求爆發,中國市場潛力巨大

在亞馬遜的第二季度財報中,最引人注目的數據,是其國際業務首次實現扭虧爲盈,營業利潤達到3.45億元,此可謂是亞馬遜發展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其中,中國市場龐大的海淘需求對亞馬遜貢獻功不可沒。根據艾媒諮詢的《2019-2020年中國跨境電商市場年度盤點監測報告》,中國的跨境電商用戶在2019年達到1.54億人,超過美國人口的45%,市場規模更是達到10萬億元。

7年以來,中國跨境電商行業可謂利好不斷。在中國人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之下,政策鼓勵、基建提速、新興市場開發等利好同時並舉,跨境網購行業進入快速發展新階段,2019年用戶規模達1.54億人,成爲電商領域重要分支。

無論在疫情期間還是在後疫情時代,消費者的跨境購買需求一直保持強勁態勢,基於全球佈局和輕量化運營,亞馬遜海外購可以靈活調配資源應對市場變化,在剛結束的618大促期間依然保持同比兩位數增長。這一碩果,其實也是亞馬遜在中國市場數年如一日的深度耕耘使然。

很多人說,美國互聯網公司在中國很難生存。

這種說法或許有些道理,但亞馬遜卻是反面案例。2014年11月,亞馬遜中國正式上線亞馬遜海外購商店,這是亞馬遜全球第一個本地化的全球商店,足見貝索斯對中國市場的重視。

在李巖川看來,技術應用、客戶體驗和商業模式——圍繞此三個維度的持續本地化創新,成爲了亞馬遜創新的“中國公式”,不僅爲中國消費者提供優質的跨境網購服務,還爲行業帶來值得借鑑的商業範本。

實際上,與貝索斯那封著名的致股東信內涵一致,這個“中國公式”的核心是客戶至尚的理念,圍繞這個理念,亞馬遜中國展開了她的本地化創新。

2019年11月28日,亞馬遜海外購開啓了“真黑五”海外購物節。在6天時間裏,亞馬遜海外購四站聯動“真黑五”狂歡,國內消費者實現“買全球”。國內消費者可購買來自亞馬遜美國、英國、日本和德國四大站點的衆多原裝進口產品,並同步享受海外站點的鎮店之寶、Z划算、Z秒殺、下單折扣、限時滿減等衆多促銷活動。

這場“黑五”大促活動期間,因爲時差的關係,中國消費者可以在前一天的夜裏11點開始同步搶購日本促銷商品的庫存,緊接着是第二天早晨英國8點的促銷,隨之而來的是德國9點的促銷,而美國開始促銷時已經是第二天中國的下午3點了。也就是說,當外國消費者還在睡夢中的時候,中國消費者可以“先人一步”搶購爆款,這種購物享受直接受益於亞馬遜的跨國界,跨時區,跨品牌的全球促銷同步技術,以及亞馬遜遍佈全球龐大的智能物流佈局。

基於全球運營網絡,亞馬遜中國海外購已形成獨有的輕量化運營模式,該模式呈現兩個特點:第一是本地零庫存、低運營成本;第二是訂單未下,貨已先行。亞馬遜中國可以預估到哪些貨中國消費者非常喜歡,把這些預估的量提前分配到香港前置倉。香港前置倉給國內顧客帶來跨境三天收貨的體驗,這是其他跨境電商很難做到的。

03

結語

在疫情期間,美國的科技五巨頭FAANG(Facebook、亞馬遜、蘋果、Netflix和谷歌)都實現了高速增長。而在這五家的半年報發佈之後,這種高速增長在今後是否可以持續,成爲了各大機構都在普遍關心的問題。

摩根大通的五星分析師道格安姆斯(Doug Anmuth)認爲,在這五家科技巨頭之中,並非每一家都會延續佳績,而亞馬遜則顯然要將自身的高速增長保持下去。

而經過過年深度耕耘,無論是面向中國的科技企業客戶,消費者還是生產製造企業,亞馬遜都以十分出色的技術領先實力和客戶體驗贏得了市場,並且這個市場還在繼續快速增長。

正如在亞馬遜的第一本傳記《Amazon.com》中,作者描述的那樣:

“在貝索斯‘快速長大’(Get big fast)的‘亞馬遜信條’下,員工也開始不計成本地操作。操作者可以毫無顧忌地花掉50美元,去保證將一件25美元運送成本的商品送到顧客手中。”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亞馬遜中國正在將本土化的技術創新反哺於亞馬遜全球業務。基於後勁十足的中國消費市場的成功實踐,激活全球的創新活力,這也是亞馬遜在幾年來飛速增長的一個突出的亮點。

亞馬遜中國團隊和中國業務,正在成爲“大象起舞”的重要支撐點以及施展空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