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機評測文章中,外觀部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無論你是不是“外貌協會”,手機外觀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策。但就手機外觀而言,近幾年相比於正面,智能手機背部設計的曝光率前幾年有了非常明顯的提升,越來越喜歡商品詳情頁上秀“背影”。

從2017年經典的“紅綠燈”式多攝組合,到近年興起的矩陣式排列,配上不同的材質、顏色、紋理等,組成了多種極具辨識度的背面設計。即便是不熟悉手機圈子的普通消費者,看到手機的背面就能看出這是哪部手機,比如帶圓環設計的華爲Mate30系列、iPhone 11系列的矩陣攝像頭等,深入人心的經典設計賦予了手機標誌性的意義。

相比之下,當下智能手機正面的辨識度就沒有那麼高了,將手機熄屏擺在一起,有時候真的難以分辨,但是將手機亮屏或是翻過來才恍然大悟。爲何會這樣?難道設計師把靈感都揮灑在手機背面上?在某種意義上,這是全面屏發展的一種必然,也是手機行業成熟的一種表現。

全面屏的興起

我們將時間回溯到10年前,那個時候除了產品包裝上的名稱介紹,一些經典機型即是不看包裝,看一眼手機的正臉就能準確地喊出它的名字。比如當年十分經典的諾基亞5230,尤其是白色版本,而我當時高中的女班長拿的就是這款手機,無論是樣貌還是手機,都是班上的焦點。當然,這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除了諾基亞5230,同時期的華爲C8650、中興V880等,都是當年的經典機型,用一種誇張的說法,100款手機便有100種造型。2010年6月8日凌晨一點,一款足以載入史冊的手機——iPhone 4發佈了。在當時的我看來,這款手機改變了智能手機形態的發展路線,尤其是正面的實體按鍵,讓人發現,即便正面只有一個實體按鍵也不影響手機使用,同時也點明瞭高度一體化、集成化的發展方向。

後來,幾乎每一代iPhone都引領了當時的手機設計潮流,即便是現在,也能看到當時的設計元素,比如iPhone 6上的天線設計。當然,市面上也出現了一些特立獨行的弄潮兒,例如放在今天也不顯過時的諾基亞800、諾基亞1020、華爲P1等。現在回想起來,手機猶如檯面上的模特千人千面,但往更深層次說,更像是對一個問題的探索--未來手機的外觀會如何設計?時間到了2016年,這個問題有了個看上去不錯的答案,它叫全面屏,簡單地說就是“正面全是屏”。

2016年10月25日,小米MIX正式發佈,這款手機最大的看點之一在於引入了全面屏設計思路,第一次實現了整機無Logo,正面無實體按鍵設計,再加上三邊的窄邊框設計,讓這款手機在當時看來極爲驚豔。後續的小米MIX 2、小米MIX 2S進一步延續和強化這一設計。儘管前置攝像頭的位置讓人有些在意,但不管怎麼說,小米MIX的存在爲後續的全面屏機型發展開了一個好頭。

之後幾年,各種各樣全面屏形態如雨後春筍後湧現,華爲Mate10 Pro的18:9全面屏、iPhone X的“劉海”全面屏、三星S8的全視曲面屏、vivo NEX和OPPO Find X的升降式全面屏、“水滴”全面屏等。尤其是vivo和OPPO的兩款機型,通過機械結構隱藏前置攝像頭換取正面完整的屏幕觀感,基本上實現了“正面全是屏”的視覺效果,這種屏幕方案在當時看來十分震撼,路人走過兩家的實體店都要進去體驗一番,特別是升降式前置攝像頭的存在,讓人忍不住“調戲”一番。

但是你以爲這就結束了?這種機械結構容易造型機身較爲重、擠佔手機內部空間、不好做防水等問題,這顯然與我們理想中的全面屏還差點意思,其他屏幕形態與面臨着屏幕不完整、影響觀感、不夠美觀等麻煩。相較之下,看上去最普通的18:9全面屏反而成最實際的方案。

寫到這裏,是不是有些覺得這一畫面與數年前有些相似,只不過主題變爲“探索全面屏的最佳形態”。時間到了2020年,上述屏幕形態和後續的打孔屏已經發展得相當成熟,今年出現了多款採用打孔曲面屏手機,配合窄邊框和較小的開孔,帶來非常高的屏佔比,而且各大廠商還在此基礎上帶來了更高素質的屏幕、更高的刷新率和分辨率。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我們還將在市面上見到全球首款屏下攝像手機——中興AXON 20 5G,將於9月1日發佈。

歷經10餘年的發展,智能手機形態有了質的飛越,當你再將當年的手機和今年的智能手機,尤其是旗艦產品,便能深感時代發展速度之快。當我們用手中的全面屏手機滿屏看視頻、玩遊戲時,就能感受到這種屏幕形態的優越性。不過,這種幸福也伴隨着煩惱。

全面屏成長的煩惱

全面屏發展的成熟無疑是一件好事,無論是對產品本身,還是消費者的使用體驗,但這也引出另外一個問題——同質化。

有今年的旗艦手機爲例,你會發現目前發佈的機型基本上都採用曲面+小打孔的設計思路,核心上只存在屏幕尺寸上的區別。正如我在前文提到的,不亮屏或是不翻到背面,有時候都很難看出這是哪款機型。當然也有個別機型在打孔中集成了更多的功能,開孔的面積也因此變大,但是相對的,手機外觀也更具辨識度。

但就目前的情況來說,挖孔全面屏是一個十分成熟的全面屏方案,同時不斷縮小前置開孔和邊框的寬度,儘可能擴大屏佔比,提升屏幕觀感,在屏下攝像頭方案成熟之前,無疑是最爲務實的。另外,提升屏幕本身的素質也是今年旗艦機的一大特點,例如120Hz刷新率、2K分辨率、更準的色準、更多的色彩、更高的亮度等。值得注意的是,這也是目前2020旗艦手機的共同點之一。因此,在某種上,儘管出現了同質化的現象,但是消費者的體驗並沒有因此而下降,反而有了普遍提升。

我們回到屏幕形態本身,就全面屏而言,屏下攝像頭無疑是最爲“理想”的解決方案,既隱藏了前置攝像頭,保證正面觀感,沒有機械結構而增加額外的重量,是全面屏發展的一種必然。不過,我們也可以假設一下,如果未來屏下攝像頭成爲了手機的標配,那麼每部手機正面豈不是隻有屏幕和邊框,設計更加趨同?這也是廠商強化背面設計的原因之一。

另外實現真·全面屏後,預計手機要不要保持現在的形態或許就成了下一個議題了。

那麼當手機正面完全被屏幕佔領,又該如何區分彼此?手機背面就成了很好的施展平臺。目前已發佈的手機,有的沿用了豎排攝像頭,有的採用了矩陣式攝像頭,還有的用上橫排攝像頭,同時背板的材料也比以前更加豐富,比如玻璃、陶瓷、AG玻璃、素皮、碳纖維等,彼此搭配,組成諸多高顏值且具有辨識度的設計。比如應用第五代AG玻璃的一加8 Pro,透明後蓋的小米10至尊紀念版、陶瓷的華爲P40 Pro+等。

華爲P40 Pro+

當你把不同品牌手機的背面一同展示出來,那真是千人千面,都有一副自己獨特的外貌,同時也表現出廠商希望在一款手機上想表達出的情緒,或是彰顯出這款手機的定位。另外,通過不同的背面材料,讓消費者通過觸覺切實感受到手機的存在。

這部分我們以華爲P40系列爲例,這款手機共有三款,分別是P40、P40 Pro和P40 Pro+,雖然背面均爲矩陣式攝像頭排列,但是攝像頭數量卻是逐漸提升,“超大杯”後置五攝,而且也只有這個版本採用陶瓷後蓋,定位更高,與另外兩款同系列機型作出了很好的區分。通過配置、材質上的區分,很好地凸顯出“超大杯”的高端定位。

而且,從使用角度的來說,當我們拍照、接打電話、玩遊戲時,亦或是將手機倒扣在桌面上,對外展示的基本上都是手機的背面。這時,一個擁有良好設計和合適材料搭配的設計,便能很好的突出所屬品牌的氣質和產品本身的顏值,如果結合的夠好,足以深入人心。除了上文提到的華爲Mate30系列,小米數字系列旗艦的透明版本也是很好的例證。

從前到後,變成熟了

從正面設計繁多到今天紛紛向全面屏努力,從背面只有一個攝像頭和塑料後蓋到如今的後置多攝和多種材料協同,智能手機已經在外觀設計上變得今非昔比,也更能符合不同消費羣體的需求和定位,尤其是多變的背面設計讓手機變得更具辨識度,更能展現品牌想要表達的風格和氣質。

而正面的屏幕儘管從現階段來說,似乎驚喜越來越少,出現驚喜的難度越來越高,說明我們已經處於瓶頸,但這也證明了我們的智能手機行業是成熟的,大家都能做到。而現在要做得便是突破這種成熟,培養一份新的“稚嫩”,而這意味着一個新的發展空間和巨大的進步動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