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有人中午喫到一盤鹿肉,席間曾稱讚其美味,十幾分鍾後微信朋友圈就出現“鹿肉直供”的廣告;有人和朋友聊到想喝某個品牌的奶粉,打開某款外賣軟件,第一欄推送的就是這個品牌。

這些看似不可思議的案例,近年頻繁出現在國人生活之中。日前360公司CEO周鴻禕透露的業內“公開祕密”,更是引發廣泛關注:一部分軟件會打開用戶的攝像頭或麥克風,獲得手機用戶信息,再通過這些收集來的信息找到關鍵詞,來匹配用戶的興趣愛好。

雖然這與公衆的猜測大同小異,但一經業內人士的爆料,還是相當令人喫驚。

回顧互聯網行業在中國興起發展的二十多年,尤其是近年在4G網絡普及之後,可以用其興也勃來形容。如今,互聯網對經濟發展的貢獻日益突出,並在經濟轉型升級背景下被寄予厚望,既有阿里巴巴騰訊百度這樣的老牌互聯網企業,也有拼多多、字節跳動、美團等新貴。

不過,野蠻生長之下,一些少見於傳統行業的社會、道德問題也開始凸顯。除了上述疑似“竊聽”問題外,個人信息泄露、搜索競價排名、製造信息繭房,甚至爲黃賭毒導流等都是常態,魚龍混雜。這些現象不僅損害了用戶利益,且觸及公衆道德底線,讓互聯網這樣一個公共空間陷入“公地的悲劇”。

監管層對此亦多有關注,早在兩年前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對快手等網站的主要負責人進行了約談,要求全面清查庫存節目,對網站上的低俗、暴力、血腥、色情、有害問題節目要立即下線,並追究相關人員責任。今年7月的央視315晚會,則曝光了趣頭條平臺廣告亂象,賭博廣告堂而皇之登上平臺。

其實,除了明面上這些涉黃、毒、暴力等觸及底線的行爲外,一些新興資訊類平臺擅長利用算法精準推送,其潛在危害不容小覷。哈佛大學教授桑斯坦通過對互聯網的考察,提出信息繭房理論,即人們習慣性地被自己的興趣所引導,從而將自己的生活桎梏於像蠶繭一般的“繭房”中的現象。而資訊平臺的算法思維,加劇了這一現象。很明顯,這對個人思維水平的提升和社會的進步是有相當負面作用的,值得警惕。

正常而言,移動互聯網時代,平臺企業想方設法吸引流量,發佈廣告之類的盈利模式無可厚非。但如果一味追求野蠻生長,卻沒有守住法律和道德底線,甚至利用算法等技術手段幹着違法缺德的勾當,坑害消費者、危害未成年人成長,這就讓人不齒。

比如,偷偷打開錄音進行數據採集這一行爲屬於“偷聽”,再用“偷聽”來的數據或未授權的數據來進行盈利活動屬於不當得利,均屬違法行爲。至於遊走在法律邊緣的觸及道德底線、損害公衆利益的行爲,就數不勝數了。

如今,隨着手機的普及,互聯網已經成爲國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爲保障個人信息安全、維護公衆利益,這一問題務必得到重視。一方面,互聯網企業必須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守住法律和道德底線,加強自律和內部管理,確保所涉行徑合法合規、合乎道德。另一方面,主管部門要依法加強對互聯網企業和平臺的監管,及時向存在不法、有悖道德行爲的互聯網企業“亮劍”,依法懲治,不能輕饒,屢教不改者甚至可以吊銷相關證照。

應該說,一個企業要受人尊重、走得長遠,堅守法律和道德底線是基本要求,希望一連串的事件能讓部分互聯網企業迷途知返,真正踐行網絡讓生活更美好這一理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