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份以来,鄱阳县遭受超历史洪涝灾害。战线长、受灾面积大、受灾人数多,面对救灾防病的严峻形势,鄱阳县卫健系统闻“汛”而动,采取有效措施,奋斗在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工作第一线,做到救治在前,防疫在前,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无重大传染病和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确保了全县灾区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早谋划早部署,61支医疗队奔赴灾区

灾情发生后,该县卫健委立即启动《工作预案》,开展了医疗救治工作。做到了早谋划、早部署、早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成立了救灾防病工作领导小组和救灾防病应急队,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医疗救治、疾病控制、后勤保障、宣传报道等5个组,统筹全县卫健系统的救灾防病工作,迅速组织力量对受灾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积极组织卫健系统各单位开展卫生应急工作,按照县防汛指挥部的统一部署、调度,做好了抗洪救灾物资、药品、器械等物资储备及卫生防疫和卫生医疗救治准备工作。

鄱阳县卫健委班子成员分别带领8个工作组奔赴全县各受灾乡镇指导救灾防病工作。全县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认真落实岗位职责,以“医疗场所设置到位、医务人员配备到位、药品器械配备到位、救护车辆保障到位、规章制度落实到位、信息登记执行到位”的“六到位”要求为准则,先后成立61支医疗队,全程跟踪灾情、伤情、病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为抗洪驻守官兵和集中安置点居民开展医疗救治并发放应急药品,通过驻点、巡回等方式为灾区群众及驻守的武警官兵提供免费医疗卫生服务,使伤病群众、官兵得到及时有效救治。为安置点受灾群众及抗洪救险的部队官兵、干部群众提供医疗保障服务。截至7月底,各级医疗队服务部队官兵、干部、群众共6520人次。

加强疫情监测,筑牢疾病防控安全线

按照“大灾防大疫,灾后无疫情”的工作目标,该县加强了疫情预警监测、评估和研判,各医疗机构强化了肠道门诊、发热门诊建设和疫情日报告零报告制度。

结合实际制定了《关于印发鄱阳县抗洪救灾卫生防疫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文件,指导和规范卫生防疫工作。该县疾控中心专业人员成立了5个应急小组,出动300余人次,深入各受灾村及9个居民集中安置点,发放疾病预防宣传资料、普及卫生防病知识、进行预防性消毒以及饮用水消毒,及时分析灾后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形势;卫监部门对各安置点及受灾乡镇食品和饮用水进行了监测,所有安置点的和灾区自来水末梢水的余氯监测都达标,县卫监局共检查医疗机构61家,生活饮用水厂62家,学校28所,宾馆30家,安置点23次;县血防站发放血防联系卡1300张,防蚴霜4700支。县卫健委派出医疗应急队61支,专业队伍8支,医护人员642人,安置点救治人数7221人次,消毒面积4640万平方米,清运垃圾13.4万吨,投放病媒防制药物(母液)789公斤,发放宣传材料15万份。9个集中安置点,合计安置人数4490人,每个安置点均设置了诊疗室和发热病人留观室。确保了灾区疫情平稳,群众没有出现有病得不到医治情况。

水退到哪里,消杀就跟到哪里

洪水逐渐退去,留下很多淤泥垃圾,含有大量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致病性微生物,又值高温季节,极易引起多种疾病的发生和流行,这些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该县采取分区划片、定岗定员,培训指导、落实责任的办法,组织各乡镇政府、村委会干部、卫生防疫人员进村入户,重点围绕环境卫生清理,房前屋后垃圾杂物和淤泥清运,清除污水坑塘,清掏水井,保护水源,对生活垃圾、腐烂植物和动物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等,全面开展环境消杀工作,做到“水退到哪里、环境卫生就清到哪里,消杀和卫生监督工作就跟到哪里,疾病监测就设在哪里”。

7月17日,市疾控中心应急队、县疾控中心应急队和县爱卫办消杀队奔赴谢家滩镇,对受淹主街镇、农贸市场、商场、店铺、敬老院等处开展全方位、点对点专业消杀,当日消杀面积达10万平方米。

自鄱阳北部乡镇相继退水后,该中心迅速开展对农贸市场、敬老院、学校、商场、受淹商业街的消杀工作,该中心工作人员还深入村民家中,现场“把脉问诊”,详细告知消杀药物使用方法,指导村民做好室内外环境消毒工作,加强饮用水卫生和食品卫生工作,对受灾家庭进行一对一健康宣教。

各医疗卫生机构及时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开展救灾防疫知识宣传,张贴和分发了《洪涝灾害后卫生防病知识》宣传画1500份,宣传单84590 份;县卫健委成立了12支健康教育宣传队,在灾区进村入户,为群众解答救灾防疫卫生知识咨询,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出品:上饶晚报融媒体中心

记者:张明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