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点——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向苏联闪现,著名的“巴巴拉萨计划”启动了。

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点——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向苏联闪现,著名的“巴巴拉萨计划”启动了。

苏德战争初期,苏联并没有作出有效的反应,苏联成为二战中伤亡最多、损失最大的国家之一,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早期反应不当所致,三百万德国军队突袭了苏联,战争开始时,苏联西部的66个机场遭到严重轰炸,在半天的时间里,苏军损失了1200架飞机,其中800架飞机在起飞前被摧毁,在战争的头18天里,苏联损失了2000列弹药、3000门火炮、2000架飞机和1500辆坦克,30万苏军被德军俘虏

1941年,苏联丧失了70%的工业生产能力,基本工业产值仅占德国和德国占领区的33%;1942年,苏联钢铁产量占德国的25%,铜铝产量占德国的20%,煤炭产量占德国的17%,只有它的石油产量超过了德国。

当然,苏联初期的混乱在很大程度上是临场指挥的问题,但草率的准备肯定是罪魁祸首,那么我们也许会想:以斯大林的能力,他没有实现德国的野心吗?

这是不可能的,苏军初期表现欠佳的原因有很多,例如,苏联刚刚经历了“大清洗”,国内政治秩序尚未完全恢复;苏方低估了德军的冒险程度;苏联对英国不够信任,然而,苏联对德国并非没有警惕,其实,苏联不仅对德国高度警惕,还有一种说法,苏联很可能有一个与“野蛮行动”直接对立的行动计划——“雷雨计划”。

2001年出版的《二战秘密档案》(俄罗斯学者鲍里斯·瓦吉莫维奇·索科洛夫著,2001年出版俄文版,2005年出版中文译本),书中认为,苏方早就有了进攻德国的“大雷雨计划”。

希特勒是个战争狂人,但斯大林也不是素食主义者,英国和法国当年奉行“绥靖”,他们试图把战争的灾难引向苏联,然后眼睁睁地看着这两个家族赔本赚吆喝,结果,他们自作主张,希特勒在西线奋战(当时,西欧仅剩英国凭借海峡顽强抵抗),斯大林会不会有同样的想法,希望打败希特勒和西欧,然后呢?

基于这一战略,1941年3月,苏军最高统帅部制定了“扩大西线战略计划”,即进攻德国(1939年《苏德互不侵犯协定》使苏德直接接壤)!原计划6月12日进攻,但由于准备不足,推迟了

然而,斯大林和其他苏维埃高官并没有料到希特勒的疯狂:他在西线出现之前就入侵了东部,这使苏军无所适从

二战的秘密档案就是这么说的,不过,此事是否属实还没有得到证实,但基本判断不大可能,因为没有确凿的证据,而且根据苏联战前的表现,苏军不可能有这么充分的准备。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苏联是否有进攻德国的军事记录?一定有,正常的国家会把邻国当作假想的敌人来设想和制定军事战略(即使加拿大也反对美国,美国也有著名的“彩虹战争计划”),问题是:这是总军事计划的一部分,还是真的是苏联的国家战略?

这里面有一个很奇怪的地方,战争前夕,苏联在西部前线集结了大批军队(这也是战争初期苏军损失惨重的原因),这么多军队的目的是什么?是用来攻击的吗?还是为了防御?

德国陆军元帅冯·曼斯坦在《失败的胜利》一书中分析认为,俄罗斯军队应该是一种“能够应付各种情况”的战略准备,通常用于防御,然而,一旦“天翻地覆”,它将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向西推进,但总体上仍处于守势,但对德国也是一大威胁,当然,这是德国人的观点,前纳粹德国将军阿明·冯龙的《失落的世界帝国》也是如此。

其实,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借口,德国人说:我们没有那么“有罪”,但我们比苏联人开始得更早,如果我们不这样做,苏联人就会打我们

然而,即使根据这位俄罗斯学者的说法,如果这个计划真的存在,苏联的表现也不会好多少。

“即使苏联真的按原计划在6月12日发动进攻等先发制人,其损失也不会比实施“巴巴拉萨”计划少,”——二战秘密计划

为什么?苏军能力太差,德军对苏联的备战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读了“雷雨计划”的介绍,你可能有点糊涂了:苏联高层准备大规模进攻德国,并向西方派遣了大量军队,但是,由于德军主动出击,苏联没有做好准备,因此陷入了混乱

太奇怪了:哦,你准备大规模进攻德国了,你怎么连自己的防守都打不好?对吗?

事实上,苏联军队由于内部问题遭受了更多的损失,德国是否有进攻苏联的记录,但是,苏联真的把这当作国家战略吗?目前,这种可能性还是比较低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