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戰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時間點——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向蘇聯閃現,著名的“巴巴拉薩計劃”啓動了。

衆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戰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時間點——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向蘇聯閃現,著名的“巴巴拉薩計劃”啓動了。

蘇德戰爭初期,蘇聯並沒有作出有效的反應,蘇聯成爲二戰中傷亡最多、損失最大的國家之一,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於早期反應不當所致,三百萬德國軍隊突襲了蘇聯,戰爭開始時,蘇聯西部的66個機場遭到嚴重轟炸,在半天的時間裏,蘇軍損失了1200架飛機,其中800架飛機在起飛前被摧毀,在戰爭的頭18天裏,蘇聯損失了2000列彈藥、3000門火炮、2000架飛機和1500輛坦克,30萬蘇軍被德軍俘虜

1941年,蘇聯喪失了70%的工業生產能力,基本工業產值僅佔德國和德國佔領區的33%;1942年,蘇聯鋼鐵產量佔德國的25%,銅鋁產量佔德國的20%,煤炭產量佔德國的17%,只有它的石油產量超過了德國。

當然,蘇聯初期的混亂在很大程度上是臨場指揮的問題,但草率的準備肯定是罪魁禍首,那麼我們也許會想:以斯大林的能力,他沒有實現德國的野心嗎?

這是不可能的,蘇軍初期表現欠佳的原因有很多,例如,蘇聯剛剛經歷了“大清洗”,國內政治秩序尚未完全恢復;蘇方低估了德軍的冒險程度;蘇聯對英國不夠信任,然而,蘇聯對德國並非沒有警惕,其實,蘇聯不僅對德國高度警惕,還有一種說法,蘇聯很可能有一個與“野蠻行動”直接對立的行動計劃——“雷雨計劃”。

2001年出版的《二戰祕密檔案》(俄羅斯學者鮑里斯·瓦吉莫維奇·索科洛夫著,2001年出版俄文版,2005年出版中文譯本),書中認爲,蘇方早就有了進攻德國的“大雷雨計劃”。

希特勒是個戰爭狂人,但斯大林也不是素食主義者,英國和法國當年奉行“綏靖”,他們試圖把戰爭的災難引向蘇聯,然後眼睜睜地看着這兩個家族賠本賺吆喝,結果,他們自作主張,希特勒在西線奮戰(當時,西歐僅剩英國憑藉海峽頑強抵抗),斯大林會不會有同樣的想法,希望打敗希特勒和西歐,然後呢?

基於這一戰略,1941年3月,蘇軍最高統帥部制定了“擴大西線戰略計劃”,即進攻德國(1939年《蘇德互不侵犯協定》使蘇德直接接壤)!原計劃6月12日進攻,但由於準備不足,推遲了

然而,斯大林和其他蘇維埃高官並沒有料到希特勒的瘋狂:他在西線出現之前就入侵了東部,這使蘇軍無所適從

二戰的祕密檔案就是這麼說的,不過,此事是否屬實還沒有得到證實,但基本判斷不大可能,因爲沒有確鑿的證據,而且根據蘇聯戰前的表現,蘇軍不可能有這麼充分的準備。

然而,從另一個角度看,蘇聯是否有進攻德國的軍事記錄?一定有,正常的國家會把鄰國當作假想的敵人來設想和制定軍事戰略(即使加拿大也反對美國,美國也有著名的“彩虹戰爭計劃”),問題是:這是總軍事計劃的一部分,還是真的是蘇聯的國家戰略?

這裏面有一個很奇怪的地方,戰爭前夕,蘇聯在西部前線集結了大批軍隊(這也是戰爭初期蘇軍損失慘重的原因),這麼多軍隊的目的是什麼?是用來攻擊的嗎?還是爲了防禦?

德國陸軍元帥馮·曼斯坦在《失敗的勝利》一書中分析認爲,俄羅斯軍隊應該是一種“能夠應付各種情況”的戰略準備,通常用於防禦,然而,一旦“天翻地覆”,它將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向西推進,但總體上仍處於守勢,但對德國也是一大威脅,當然,這是德國人的觀點,前納粹德國將軍阿明·馮龍的《失落的世界帝國》也是如此。

其實,這也可以看作是一種藉口,德國人說:我們沒有那麼“有罪”,但我們比蘇聯人開始得更早,如果我們不這樣做,蘇聯人就會打我們

然而,即使根據這位俄羅斯學者的說法,如果這個計劃真的存在,蘇聯的表現也不會好多少。

“即使蘇聯真的按原計劃在6月12日發動進攻等先發制人,其損失也不會比實施“巴巴拉薩”計劃少,”——二戰祕密計劃

爲什麼?蘇軍能力太差,德軍對蘇聯的備戰已經進行了很長時間,讀了“雷雨計劃”的介紹,你可能有點糊塗了:蘇聯高層準備大規模進攻德國,並向西方派遣了大量軍隊,但是,由於德軍主動出擊,蘇聯沒有做好準備,因此陷入了混亂

太奇怪了:哦,你準備大規模進攻德國了,你怎麼連自己的防守都打不好?對嗎?

事實上,蘇聯軍隊由於內部問題遭受了更多的損失,德國是否有進攻蘇聯的記錄,但是,蘇聯真的把這當作國家戰略嗎?目前,這種可能性還是比較低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