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9日,北京市東城區法院執行局使用電子封條對朝陽區某小區的一處房產進行查封,實施24小時“監控”。經案件申請人向法院提出申請,執行法官依法對涉案房產進行搜查,對室內物品仔細勘察、清點造冊,拍照取證留存,並在房本加裝電子封條,防止被執行人或其他人員擅自進入室內妨礙執行。

據東城法院執行局不動產處置團隊負責人王相傑介紹,該案件是一起民間借貸糾紛,因被執行人未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申請人向東城法院提出申請,請求將被執行人名下位於北京市朝陽區某小區的房屋予以查封並拍賣變現。執行程序中,經法院傳喚,被執行人始終下落不明以此逃避執行,在東城法院多次努力都未能聯繫到被執行人的情況下,執行法官決定於8月19日下午對查封的被執行人房屋進行搜查。鑑於搜查該套房產必須打開房門進行,開鎖後房產的管理存在一定風險,一方面可能損害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也可能因房屋再次被侵佔影響執行案件的推進,東城法院經決定啓用最新裝備——電子封條。

8月19日下午,執行法官來到現場,在對房屋進行搜查後,執行法官依法將電子封條加裝到房屋門上進行查封。

該電子封條通過設備兩側的伸縮臂固定在房門上,非常牢固,設備上除了可以張貼法院的查封公告,兩側還印有“法院查封、嚴禁破壞”等字樣,案件信息與查封法律提示一目瞭然。電子封條上還附有二維碼,掃碼還可以瞭解該房產查封的原因及現狀。

與傳統紙質封條易被破壞、取證不便等不足相比,電子封條具有不易破壞、實時監控、即時報警、遠程取證等優勢,可以24小時對房產不間斷監控和取證,一旦有不法分子近距離觸碰或者試圖破壞,設備將立即播放違法提示,威懾不法分子,自動開啓拍照錄像功能,取證回傳,並向執行法官、申請人等發送提示信息,隨時可以遠程查看,便於法院調查取證、及時採取措施。

“近年來,隨着切實解決執行難工作的深入推進,北京法院在執行規範、執行效率、執行力度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果。財產處置是人民法院執行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的重要方式,而對該房產的有效控制是高效開展後續的評估、拍賣等程序的基礎。”北京高院執行三庭副庭長葛永江表示,在實踐中,被執行人、第三人擅自撕毀紙質的法院封條、非法佔用涉案房產的情況時有發生,電子封條的出現和使用,對保障涉案房產高效處置、增強執行威懾和維護法律權威具有重要意義。

東城區法院執行局局長劉晶介紹,東城法院執行局嚴格貫徹最高法院、市高院關於執行工作的相關部署,大力推進智慧執行、文明執行、規範執行,不斷創新和拓展執行措施,加快涉案財產處置進度,有力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此後,東城法院執行局將進一步加大信息科技手段在執行實施中的應用力度,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提高案件執行效率和執行效果,爲進一步深入切實解決執行難提供更加強大的動力。

供稿:東城法院

攝影:吳水蘭

編輯:楊晨暉 汪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