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一場場聽民聲、察民情、紓民困、解民憂、暖民心的“海河夜話”,在我市大街小巷展開。通過成立專班、聯繫網格等方式,這種解民憂、暖民心的夜話正在逐漸實現常態化,“大街小巷”話民生 ,“海河夜話”解民情。

社區幹部與居民圍坐一起話家常

7月1日,我市和平區“和平夜話”實踐活動率先拉開帷幕,全區各級黨員幹部利用八小時之外的時間,以靈活的形式、寬鬆的 交流方式面對面談話、無障礙溝通,聽取羣衆意見建議,解決實際問題。通過走近百姓聊閒天、走進家門嘮家常、加上微信交朋友、融入圈子同歡樂、協商議事面對面、出把力氣搭把手等多種形式 ,對羣衆普遍關心的事項組織分類協商議事,一般事項“即議即辦”、重大事項“共議商辦”、突發事項“特議特辦”。社區黨員幹部齊上陣,遇見大事小情主動上前、出把力、搭把手。在近一個半月的時間內,和平區全區幹部共計46000餘次走訪,與羣衆結交朋友21000餘人,解決羣衆難題8100餘 件。家住和平區南京路社區青見裏的老人盧蘊說:“通過這次'夜話‘,家門口的路燈亮了,出行方便了,心裏也敞亮了”。不僅是和平區其餘各區也陸續開始“海河夜話”。南開區開展“紮根網格、血脈相融”活動並組建了“1+2+N”紅色網格服務隊,黨員幹部融入網格,訪民情,聽民意,解民憂,讓社區問題不出網格,矛盾不上交;河北區利用已有的社區網格平臺,通過大數據分析篩選出空巢獨居老人、殘疾羣體、低保低收入羣體、退伍軍人等7類重點人羣24564人,並用不同顏色加以區分,相關委辦局、處級以上幹部都要根據自己的職能進行認領,讓“夜話”更具針對性……

2020年的夏季津城,一座“連心橋”正通過“夜話”形式在黨員幹部與羣衆之間溫暖架起!

和平法院法官深入朝陽里社區與居民面對面

和平區組織部黨員服務組走進居民家中爲居民講解智能手機的使用

通過區、街兩級部門的協調,爲五大道街三盛里社區居住的75歲孤老戶安裝“呼叫器”。

碧雲里社區施劃標誌線,打通居民出行通道。

家住湖南路社區張名憲,困擾其多年的房屋漏水問題得到徹底解決。

金泉里社區爲獨居老人重新安裝電線,消除隱患。

開封道社區安裝攝像頭,解決社區高空拋物的情況。

通過“夜話”,昆明路社區安寧裏小區樹木遮擋,穿插電線等問題得到有效處置 。

應居民要求,南市街慶有西里社區協調園林等部門爲社區樹木和垃圾箱進行打藥消毒形成常態。

家門口的路燈亮了,老人的心也敞亮了。

來源:津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