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古风歌曲被批?流行音乐创作太难?中国音乐或许需要追溯一下历史

文/惊鸿一瞥,历史之旅路上的探险者和好奇者

配图声明/本号所使用配图均来源于互联网,且难以查证著作权人,若有来源我们定会标记,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号,我们会认真解决!

原创声明/不易君子为文史地理爱好者原创投稿征文平台,文章原创性均通过作者保证与原创工具检测,若您发现作者文章有抄袭、洗稿等嫌疑,请将线索发送至后台,我们会严肃处理!

盗用警告/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音乐作为精神层面的需求,以其多样性满足着不同人群所需。而流行音乐之所以流行一时且传唱千古,不仅是因为迎合人民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在每个时代,植根于特有的文化土壤之中,也有着明确时代印记的音乐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核。古代音乐与文学艺术密不可分,汉唐乐府、唐诗宋词之中孕育着丰富多彩的古代音乐文化。

(网上的一些批判古风的文章)

音乐沟通世界,深入人心,音乐要走向更大的国际舞台,就必须吸取本土文化精华,展现民族自信。古代音乐凝聚着中国传统民族艺术的精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坚定意志和审美追求。

在古风歌曲时常被批判,本土特色的音乐风格难以形成之时,我觉得有必要了解一下中国一直以来的音乐传统文化。

(古风歌曲演奏现场)周代音乐——余音绕梁,礼仪教化

西周时期文化核心是礼制文化,直接影响着礼乐文化的发展,这一时期雅乐活动是西周音乐的直接展现,也形成了古代音乐文化的审美意识。礼乐制度的推行,加强了礼乐教化,促进了音乐文化的发展。

六代之乐用以教化安邦,成为祭祀之乐,规模宏大。周代音乐之中的击鼓、咏叹、曲调都赞颂着帝王丰功伟绩,展现着礼制之下的社会太平。《大武》庄严、壮美,表达着对武王的盛世伟业的称颂。

(周礼)

周代乐官设置了采诗制度,统治者为了解民意,考察民间风俗和政令得失,派遣乐官到民间各地采集诗歌,搜集歌谣,然后汇集至朝廷,乐官通过这种形式将民间的疾苦上达天子。

而这些歌谣经过加工整理之后用于贵族阶层欣赏。《风》、《雅》、《颂》即民间的汇集总结之成果。

(图 六代之乐)秦汉音乐——歌功颂德,等级分明

秦代的宫廷贵族礼乐文化继承了周人的礼乐传统,广泛吸取了六国文化的精华,同时创作出了丰富的音乐表现形式,开创了古代音乐发展的新时代。

这一时期秦创立了乐府机构,设置了太乐和乐府管理音乐以及搜罗音乐歌舞供皇帝欣赏,后宫列女万余人每日为秦始皇载歌载舞。秦朝宫廷皇帝生活奢靡浪费,豪华精美的宫廷乐舞表演,伴随着余音袅袅的朝歌夜弦,弹奏着《阿房宫》,写照着统治者的荒淫无度。

(编钟)

两汉时期,司马迁将前代音乐的成果进行整理介绍,《乐书》开创了古代音乐史上研究整理音乐的先河,认为音乐应当陶冶心性。政府统治思想在这一时期开始逐渐在文化等各个层面进行控制,儒家思想占据了音乐的主导地位,春秋以来百家争鸣的音乐艺术形态被彻底终结。

董仲舒作为主推者,将阴阳、五行等理论加入了音乐之中,认为音乐应当由统治者根据自己的政治态度和观点去创作。

(董仲舒画像)

这一时期的音乐展现着汉代气势磅礴之景,为汉赋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这一时期音乐赋逐渐走向更成熟。

司马相如《子虚赋》、马融《长笛赋》、蔡邕《弹琴赋》等作品的产生,展现着汉代音乐艺术的无可比拟,赋词伴随着强烈的音乐赞颂着汉代之宏伟。

(图 汉代乐舞俑)隋唐音乐——热情奔放,燕乐流行

隋唐时期结束了魏晋以来家国长期分裂的局面,大唐盛世的到来,在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家实行文化开放政策之下,唐代音乐吸收少数民族和外来文化的精华进行创作。

唐玄宗一曲《霓裳羽衣曲》,尽显大唐时代的风采,成为隋唐时期音乐的代表,并为世人所称道。

(《大唐芙蓉园》唐玄宗与杨贵妃剧照)

这一时期,唐代诗歌加入音乐之中,李白、白居易、元稹等人的诗歌多被世人编曲传唱,广为流传。

隋唐时期大量吸收和改造胡乐,融合汉地民歌进行改变,使得燕乐取代了汉魏六朝时期的清乐,加入了西亚乐器、表演等形式,这一时期琵琶、横笛、箜篌、正鼓等打击乐器和节奏乐器使得隋唐音乐呈现出热情奔放的面貌、节奏鲜明。

同时,唐朝设立了庞大的音乐机构的,在官府提倡之下,民间天赋异禀的艺人在精心栽培之下尽情施展才华,使得新俗乐得到了充分地发展。

(图 敦煌临摹壁画霓裳羽衣舞)两宋音乐——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宋代工商业的繁盛和城市市民阶层的崛起,促进文化的极大发展,突出表现即宋代音乐传播广泛,其中乐伎作为重要代表,浓墨重彩。两宋时期,乐伎活动场所众多,加上夜市繁荣,使得乐伎多了商业化的色彩,人们流连于妓馆、酒楼、瓦肆等场合,而乐伎在此表演。

(宋朝市井景象)

而乐伎的歌舞表演与宋代词人的创作相关,词既是文学体裁,也是流行音乐的歌词。在乐伎的媒介作用之下,词曲音乐结合,在乐伎的演绎之下,宋代人在词柔美的曲调之中,暂时忘却了人间的烦扰。

天性风流、流连于歌坊酒肆的文人墨客乐于为这些美妙的曲调配上朗朗上口的歌词。缠绵婉转的音乐,吐露着文人墨客的壮志未酬和多愁善感,而这些却成为了宋朝的音乐宝库流行在了大街小巷之中。

其中当属柳永最富多情,科场失意,风流狂放的他浪迹在都市烟雨之中,一路且行且歌,在与歌伎的相处之中,感受植根于民间的文化和生活,创作着表达市井的诗词。

(图 乐伎表演)最后说两句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中有着丰硕的文化成果,在这片地大物博的土地上形成了蕴含深刻历史文化的璀璨音乐体系。流行在现代社会的所谓古风歌曲,仅仅只是停留在有着几句古典诗词,或者是加上民族乐器等形式之上,永远无法展现古代音乐真正的文化情怀,从而流传千古。

但,这只是片面之词不够客观。

之所以古风、古装容易被批判,这还源于晚清中国“洋人至上”的思想影响,“洋人至上”思想里有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就是否定传统文化,并将其视为“糟粕”。时至今日,这种思想仍然存在,但已经披上了“客观建议”的外衣,显得苦口婆心,全是为了你好。

传统文化的复兴是民族之幸,是民族文化的觉醒,中华文化几千年来一直影响世界,今天也要这样,但是我们经历过文化断代,要复兴起来着实很难,以至于出现了一些所谓“不伦不类”的作品,这些作品遭到批判是肯定的,这一点也是不可否认的,但不能以此否定整个文化生态。

在浮躁的现代社会,要形成有真正生命力的民族音乐,需要真正理解中国音乐的核心内涵。作为当今世界上溯源最久远的东方古老音乐文化的代表,古代音乐应当被现代社会所学习和吸收。

希望复兴古文化的伙伴们能够毅力前行,再接再厉,让中国传统文化彻底摆脱“糟粕”的影子,让那些瞧不起传统文化的人能够认清自己的民族历史。参考文献:《汉书·礼乐志》、《诗经》、《教坊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