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氣象萬千,各種心緒都有。比如李白的豪邁,杜甫白居易的憂國憂民。也有陳子昂之類的對古今的感嘆,還有一系列邊塞詩人寫出了那種廣闊孤寂的氛圍。

圖解:大漠孤煙,唐詩經典意境

可以說,人們能在唐詩中找到所有的情緒表達,不論是喜怒哀樂,應有盡有。

但宋卻例外,宋代的文人,似乎只有兩種類型。一種是蘇東坡,一種是其他。蘇東坡可以說是各種情緒的集大成者,他可以豪邁可以婉約,可以懷古也可以嘆今。

圖解:蘇軾豪放之作赤壁懷古

而其他人呢,不管是寫情愛還是國家大事兒,總離不開一個字:愁。宋代的詞中,閒愁這兩個字是普遍出現的。

圖解:周邦彥婉約詞浣溪沙的意境

宋詞作爲宋代文化的精華,其核心,卻是對春秋季節的傷感,對離別的悲傷,對風花雪月的男女之情的眷戀。

按理說不該如此。宋代的文人,可以說地位達到了頂峯,後世從未超越。大多數出色的人,很少有李白那種懷才不遇,而經濟的發展,也很少讓他們遇到杜甫那種顛沛流離。

那爲何總是離不開愁呢?一、以文人爲核心的官僚集團,在宋代地位遠超唐代,他們沒有士族的壓制,可以直面皇權

北宋前期,讀書人地位之高,連皇權都得避讓三分,可謂衆正盈朝。

比如寇準就能把宋太宗趙匡義按在座位上,非得等他把話說完,才允許太宗離開。

因爲五路攻打西夏失敗,宋神宗打算處死一個失職的後勤官員。宰相章惇卻把這命令給駁回了,他認爲這罪不至死。神宗大發脾氣,罵道:"老子這皇帝當的,連一件稱心如意的事兒都沒法做了嗎?"

章惇懟回去:"你這所謂的稱心快意的事兒,還做個毛!"

包拯也常常懟宋仁宗,搞得仁宗臉上都是包公的唾沫星子,而仁宗當場還不敢發火,只能回到後宮和妃子抱怨:"這包老頭子,一點也不體諒我的心情。"

到底宋太祖趙匡胤有沒有說過不殺士大夫這話,至今還有一些爭論。不過在宋真宗以後,這卻成了大宋的祖宗法規,並且得到了嚴格的執行。

那時候的官員,就算遇到政治鬥爭,下野的人也就是貶到地方做做閒職什麼的。比如司馬光,懟不過變法的王安石,就躲到洛陽修書。

蘇軾捲入的烏臺詩案,可以說鬥爭的激烈程度,遠遠超過前期的新黨舊黨之爭,常常被當作黨爭猛烈的例子。但整個案子中,卻幾乎沒人死亡,失敗者也就是繼續貶官而已。

而執政失誤的人,一般也沒多大罪過。比如韓琦在西北那敗給了西夏多慘,迫使北宋改變了戰略。但後來他還是能起起落落,不影響自己的地位,也沒人說他不配執政。

至於和遼國的爭鬥,那也是喫虧的多。

可以說,宋代的文人,比起唐代來說幸福多了。隨着唐末士族勢力的消散,壓在普通士大夫階層頭上的大山,少了一座。

而宋代優待文人,並且拔高文人的做法,使得宋真宗的勸學詩成爲許多人的座右銘。到了後來,韓琦甚至說只有東華門外高中唱名的人,纔算是大丈夫。

圖解:真宗勸學二、宋代文人集團能人輩出,不論是政壇還是文壇,都星光璀璨

如果說因爲不得志而愁,那倒是好理解,就如同李白那樣,一生在官場上蹉跎,但始終沒有成功。就連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上,李白的大名都不見蹤影。這樣的情形,懷才不遇而文思泉湧也很好理解。

但北宋整個文人羣體,幾乎沒有誰能壓制他們。由於重文輕武,武將勳貴從未挑戰過他們的地位,而且他們人才濟濟,各方面都有傑出的代表。

以能耐來說,寇準這類名相,整個大宋比比皆是。比如韓琦、王安石等人。

他們實際上就是宋代政治走向的掌舵人,每個人都提出了深遠的見解,並且加以實施。

也正是在他們的努力下,使得宋代經濟極度繁榮。

以道德修養來說,范仲淹司馬光雖然政見上不合,但兩人的品德那也是少有瑕疵的。

特別是以司馬光和王安石這對老冤家爲首的保守派和改革派,旗下各個都是出類拔萃的人物,你很少見到那種糊塗之人。

以正直無私的角度看,包拯爲代表的諫臣更不在少數,大宋能懟人的噴子,那真不少。

科學上,沈括這位大佬,雖然人品上被人詬病,不過他對宋代乃至現在的中國科技,都有着深遠的影響。比如石油,就是他先命名的。

文學上那就是更加輝煌,整個宋代文風之盛,可以說是古代的巔峯。不論是詩詞,還是文章,精品比比皆是。

除了蘇東坡這種開掛了傢伙外,詞人衆多,比如柳永晏殊周邦彥等婉約高手的作品,如今依然是人們傳頌的精品。

文章方面,歐陽修那可是古今少有,大名鼎鼎。

就算是執政的宰輔,各個都是文壇高手。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不用說,除了豐富的政治歷史知識,文采也不一般。王安石詩詞文集一樣都不落下,名篇比比皆是。

這麼說吧,宋代的文人和官僚,實際上都是一個集團的。他們不但執政,掌控國家軍國大事,同時也把控文壇,掌控了輿論。

唐代文人還得小心被捲入朝政而掉了腦袋。明代文人雖然強悍,但明代帝王的大棒子,那可真的是會打死人的。

只有宋代文人,有話就說,想懟就懟,沒人會弄死他們。他們也可以走上決策中心,實現自己的偉大理想。而心中有感,更可以發揮那高超的水準,寫下不朽的詩詞文章,不用擔心清代的文字獄會降臨到自己頭上。

圖解:宋代帝王和文臣議事

但他們還是愁。三、宋代文人的愁,根源來自何處?

當一個羣體,擁有了一切,所有的政治經濟文化都在自己的影響下發展,那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呢?

應該是百花齊放,各種流派紛紛登場。

因爲有着物質基礎和思想基礎,文化上的思緒就應該是向上的,多樣的。而北宋卻是例外,他們的作品,更多的出現了愁。

人們不禁要問,哪兒來那麼多的愁?就說愛情的愁,又不是宋代獨有,但卻被詞人們把這愛情的愁寫到了極致。

離別之愁,也如此。唐代雖有西出陽關無故人,但也有莫愁前路無知己。只有宋代,離別的愁緒總是那麼綿長。

春夏秋冬四季更替,宋人看到的更多的是殘花秋葉,而不是繁華的生機。

所以,他們愁啥?

這可以從兩方面來看。

首先是北宋對外的弱,令文人抬不起頭。這可以說是爲國而愁。

自從澶淵之盟後,宋人發現自己在氣勢上,真正喪失了漢唐那種勇氣。因爲這個盟約,不但讓宋朝失去了漢唐舊地,也在身份上無法和前代相比。

割地賠款,前朝又不是沒有過。比如漢初劉邦被匈奴圍住,還得靠着賄賂和之後的送財物、和親來哄着匈奴。但最終經過休養生息恢復國力後,武帝時期一掃守勢,大舉進攻四方,打下赫赫威名。

唐初長安也被突厥騷擾過首都長安,但等國力強盛後,大唐把草原上的勢力打得服服帖帖,並且帝王還得了天可汗這一無上的稱號。

只有宋,外戰屢屢失敗,最終還得送錢送物,地位上也降了許多。北方西夏和遼國看到宋人,儘管羨慕宋的經濟強盛,文化繁榮,但氣勢上卻不輸給他們。畢竟戰場上,宋人可有點抬不起頭來。

這外戰的失敗,也使得大宋失去了那些躍馬狂奔的隴西之地和長城內外的燕趙之地。版圖的縮小,這令宋人失去了那種漢唐自傲、心胸開闊的心氣。

按理說,這種愁,不該融入到寫愛情和季節的詞中是不?唐代王維的山水派,就沒有代入這人間的紛擾,反而是空靈自然,隱士悠然自得。

而現實主義的杜甫白居易等大唐詩人,寫這種愁的時候融入了深深的家國情懷,他們敢於揭露現實毫不留情。

那宋代文人已經佔據了社會的主流,不論是政壇還是文化界,不會有人對抗他們,這時候寫現實主義的東西應該沒問題了吧?不,主流還是那些閒愁,偶爾的現實主義作品始終不被人關注。

這就是他們愁的第二個原因。

宋代文人的愁,有一種躲避現實又自責的愁。

實際上,除了早期宋太宗主導的北伐失敗,北宋的其他失敗都是在文人的領導下發生的。

鑑於五代武人當道,戰亂不堪,於是大宋成立後一直打壓武將地位。自然,領兵的人,也變成了文官。

一開始,文人們還是很高興的。畢竟軍國大事歸於自己掌控,終於可以一展抱負,而不用和李白一樣怨天尤人了吧!

結果呢?在他們的主導下,大宋永久失去燕趙北部的戰略要地,還得年年賠錢。檀淵的會盟,就是在寇準的支持下完成的,但卻讓大宋失去了心氣。

這時候他們能指責誰?寇老西兒那已經是難得的政治家、名相了,能力又不差。

之後在西北的種種詭異操作,大宋居然扶植出西夏這麼一頭餓狼,時不時就咬自己幾口。

三川口戰役中,前線主要指揮官之一劉平,那可是中了進士的人。操盤整個大局的,是文彥博這位朝中重臣,論行政能力,那在整個歷史上也是可以留名的人。他的助手,則是龐籍這位名臣。

結果,宋軍卻敗得很慘,劉平被俘,文彥博臉上無光。

好水川一戰,佔據地利優勢,物資不缺的韓琦,被李元昊打的灰頭灰臉。原先抬高韓琦,貶低西夏的童謠,也成了韓琦的笑話。

這一系列戰爭,讓大宋失去了精兵,從此再也無法制約西夏的發展。

可韓琦文彥博那都是文人官僚集團的傑出人物不是麼?之前人們覺着有這麼優秀的人出馬,打壓西夏那還不是簡簡單單?結果如此,令文人們開始反思,自己到底能做到什麼水平。

但人總是不會放棄自己的地位的。總不能讓武人再騎在自己頭上對吧。

後來又出了范仲淹這位千古名臣,他在宋夏邊地做了不少事兒,但也只是堪堪守住,而無法奪回失地。之後的范仲淹改革,在兵事還沒等好轉就失敗了。

王安石的改革,似乎有了王韶在隴西拓地千里的加持,但由於種種牽扯,最終效果不如預期。

到後來司馬光等舊黨崛起,就完全放棄了之前還算有的那麼一點點開拓精神,變得保守至極。司馬光甚至還想把一些地方割讓出去,這就更打擊了文人們的心氣。

在這種種打擊下,文人們無法承認自己對軍國大事並不是多麼在行,又不敢說出來,或者指責誰。所以只能把這種心思,放在作品裏。總結

所有這些,最終也就造就了宋人的文風:愁。他們無法和前人一樣,指責統治集團的昏庸無能,也無法把鍋甩給武將。他們能批評當政者的得失,但換了一批人,還是出自他們羣體,效果卻始終不理想。

可以說,正是因爲無法指責自己,才使得他們的愁,多少帶有一些慚愧的心,只能把這種愁暗暗的藏在自己作品裏。

或許,爲何只有李清照這樣的置身於朝政之外的女子,才能指責他們不夠英雄。

圖解:李清照名篇,指責當權者毫無抗敵精神

他們自己,無法面對自己的弱點,也只能閒愁了。

相關文章